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49(21~77)岁,均接受化疗,其中17例接受CHOP方案,4例接受EPOCH方案。8例接受化疗序贯放疗,13例接受单纯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1例患者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e-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4%和66%。EPOCH方案与CHOP方案之间在复发或进展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的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未行鞘内注射患者有2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β2微球蛋白(HR=0.431,95%CI为0.432~ 0.967,P=0.044)和放疗(HR=0.495,95%CI为1.073~2.508,P=0.002)与PB-DLBCL的OS均相关。  结论  PB-DLBCL好发于女性,多累及单侧乳腺,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β2微球蛋白水平为不良的预后因素。化疗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鞘内注射对于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复发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起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例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在18例患者中,17例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7岁,病变主要累及右侧乳腺(11/18,61.1%)。将其分为原发性乳腺DLBCL(PB-DLBCL)和继发性乳腺DLBCL(SB-DLBCL)两大类。11例(57.6%)PB-DLBCL与7例(42.4%)SB-DLBCL相比,其具有Ann Arbor分期多为Ⅰ-Ⅱ期(P<0.01)、B症状少(P=0.013)、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P=0.041)、骨髓未累及(P=0.043)、完全缓解(CR)率高(P=0.049)等特点。生存分析发现PB-DLBCL患者5年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SB-DLBCL患者(P=0.013)。本研究以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居多,生发中心型(GCB)与non-GCB型之间OS无显著差异(P=0.885)。所有获得CR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延长(P=0.008)。结论:乳腺DLBCL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右侧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分子分型多为non-GCB型。与SB-DLBCL患者相比,PB-DLBCL患者具有Ann Arbor分期早、B症状少、相对更高的白细胞计数、骨髓未累及、CR率高等特点,并且生存期显著延长。无论是PB-DLBCL和SB-DLBCL,还是GCB型和non-GCB型,获得CR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及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为基础的炎症预后指数(inflammatory prognostic index,IPI)对评估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EOC患者240例,采用随访方式追踪患者术后生存预后,并计算IPI=NLR/(ALB×LMR)。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IPI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进行分组,比较高IPI组和低IPI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化指标情况。用Kaplan-Meier(K-M)法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对影响患者存活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IPI截断值将240例EOC患者分为高IPI组(n=137)和低IPI组(n=103)。两组在FIGO分期(P=0.003)、CA-125水平(P=0.000)、LDH水平(P=0.003)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高IPI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IPI组(P=0.0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OR=1.063,95%CI 1.004~1.125)、CA-125(OR=3.353,95%CI 2.976~3.779)、NLR(OR=1.885,95%CI 1.827~1.945)、LMR(OR=1.125,95%CI 1.030~1.229)、ALB(OR=1.092,95%CI 1.042~1.145)、IPI(OR=2.804,95%CI 2.717~2.893)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GO分期、CA-125、NLR、LMR、ALB、IP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NLR、LMR、ALB为基础计算的IPI可以作为EOC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血清中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为基础的炎症预后指数(IPI)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中的疗效以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0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28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IP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IPI截断值,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期间24例患者失访,以IPI=14.56为临界值,将随访有效的262例肝癌患者分为高IPI组(n=154)和低IPI组(n=108);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数量、肿瘤最大径、是否存在门脉癌栓、AFP水平、TNM分级对肝癌患者的IPI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访期间共死亡68例,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其中高IPI组死亡5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6(1~28)个月;低IPI组死亡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3(4~36)个月,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IPI>14.56(OR=5.689,95%CI 1.589~13.254)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CRP、ALB、IPI均是影响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NLR、CRP、ALB为基础的IPI对于预测肝癌患者手术疗效和预后生存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B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其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9例PB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9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1岁;主要发病部位为股骨(5例)和脊柱(5例);8例行放化疗联合治疗,11例行单纯化疗;总有效率89.5%,包括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5例.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1.0%、48.3%.其中15例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B-DLBCL)患者2年OS率、PFS率分别为59.2%、45.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无软组织侵犯、初治完全缓解为OS及PFS的有利预后因素,美国东部肿瘤研究组(ECOG)评分≤2分为OS的有利预后因素,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为PFS的有利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IPI评分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软组织侵犯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IPI评分≤2分及软组织未侵犯的PB-DLBCL患者预后较好.应根据局部软组织侵犯情况,探讨更合适的IPI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根据基因表达可以分成有两种不同预后的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样亚型(germinal centre B-cell lymphoma,GCB)和活化B细胞样亚型(non-germinal centre B-cell lymphoma,non-GCB).本文分析原发于淋巴结内DLBCL的临床特征、免疫亚型及预后,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2009年诊治的70例结内DLBCL.分析其临床资料和IPI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成GCB和non-GCB两类免疫亚型.治疗方法包括CHOP化疗及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 (R-CHOP)免疫化疗.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其临床资料、免疫亚型和治疗结果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67.8%.其中CHOP化疗患者的5年OS为58.9%,R-CHOP免疫化疗患者为77.2%,免疫化疗明显优于单纯化疗(P=O.017).免疫亚型为GCB型患者5年OS为73%,non-GCB型患者为5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但进一步分析:用CHOP化疗的non-GCB型患者5年OS明显低于GCB型患者(43.5% vs 66.8%,P=0.042);而用R-CHOP免疫化疗的non-GCB型患者5年OS与GCB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5% vs 80.4%,P=0.717).在nonGCB亚型中,R-CHOP免疫化疗5年OS明显优于CHOP化疗(73.3% vs 42.9%,P=0.02),提示R-CHOP免疫化疗能明显延长non-GCB亚型患者的长期生存.各临床因素与OS的关系: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Ⅲ期、血清LDH升高、B症状和IPI≥3分均是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对O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IPI可以预测结内DLBCL的预后和生存.采用免疫组化对DLBCL免疫分型对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R-CHOP免疫化疗能够显著提高结内DLBCL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对预测化疗疗效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化疗疗效、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前纤维蛋白原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化疗前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女性(P=0.001),ECOG 1分的患者化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ECOG 0分的患者(P=0.000、P=0.002)。化疗前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153例患者化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P=0.004),在这部分人群中,疾病部分缓解(PR)组、疾病稳定(SD)组和疾病进展(PD)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P=0.033)。总体人群化疗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在PD组明显升高(P=0.016)。不同化疗方案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不相关(P=0.545)。高纤维蛋白原组、低纤维蛋白原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42天和204天,中位OS分别为317天和42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两组患者中位PFS及中位OS在DP、TP和GP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ECOG 1分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VEGF作为NHL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60例NH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并观察VEGF水平与疗效和生存的关系,同时检测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 NHL患者血清VEGF为(338.64±259.31)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的(72.57±26.16) pg/ml(t=7.829,P=0.000).NH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IPI)及结外侵犯相关(t=-3.747,P=0.002;t=-3.000,P=0.005),而与年龄、性别、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 P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治疗后部分和完全缓解(PR和CR)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729,P=0.010).血清VEGF水平与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t=-0.563,P=0.577).结论 初治NHL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尤其与IPI和结外侵犯数量相关;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但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炎症预后指数(inflammatory prognostic index,IPI)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6年12月358例就诊于我院的局部晚期(Ⅲa和Ⅲb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获取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检测结果,并根据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CRP及ALB计算IPI,公式为IPI=CRP×NLR/ALB。采用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采用Xtile计算界值为113,并根据该界值将IPI分为低IPI组(145例)和高IPI组(213例)。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吸烟状态、KPS评分、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IPI组患者的生存明显优于高IPI组[47个月(95%CI 32~NA) vs 27个月(95%CI 22~NA)],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6)。低IPI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也优于高IPI组,分别为65.8%(57.9%~74.9%)和52.7%(45.8%~60.5%)。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P=0.000)、吸烟状态(P=0.040)和IPI指数(P=0.006)均为影响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PI是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Ⅲa和Ⅲb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吴志军  张澄  马泰 《肿瘤学杂志》2022,28(12):1020-1025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在晚期胃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建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9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X-tile程序软件计算出CHE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评估CHE、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等临床病理参数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晚期胃癌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并验证。[结果] CHE的最佳截断值为3 611 U/L,CHE与年龄、ECOG评分、ALB、NLR、HB相关(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E、ALB、NLR、ECOG评分、是否接受一线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ECOG评分、CHE、NLR、HB以及是否接受一线化疗是影响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基于上述6个参数构建的列线图预测OS的C指数为0.753(95%CI:0.722~0.784),校准曲线基本沿45°线分布。[结论] CHE在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基于CHE等参数构建的列线图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胆碱酯酶(CHE)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接受一线化疗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建立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诊断为晚期胃癌且接受一线化疗的97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X-tile程序计算CHE、NLR的最佳截断值,并检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筛选晚期胃癌独立预后因素,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CHE最佳截断值为3167 U/L,NLR最佳截断值为3.5。CHE与NLR呈负相关(r=-0.299,P=0.003)。结果显示,CHE仅与糖类抗原125(CA125)有关(P=0.029);NLR与年龄、ECOG评分、CA125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E、NLR、ECOG评分、CA125是影响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包含CHE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685,0.5、1、3、5年生存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764、0.751、0.711,包含CHE的列线图模型比不包含CHE的列线图模型更有效。结论CHE用于预测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包含CHE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符合度良好,可较准确地预测晚期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获取PNI最佳分界值,分析不同PNI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全组患者PNI均值为43.93±5.86,当PNI值为44.15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74.6%,特异度为67.2%。低PNI组(< 44.15)和高PNI组(≥44.15)患者分别占38例(46.3%)和44例(53.7%),PNI水平与患者的ECOG PS评分、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水平等均有相关性(均P < 0.05)。低PNI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低于高PNI组(65.8% vs.86.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48,P=0.028)。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69.1%,低PNI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8%、67.8%和56.9%,均低于高PNI组96.7%、89.5%和8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21,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PNI值< 44.15、ECOG PS评分≥2分、IPI评分>2分、分期Ⅲ~Ⅳ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 1.0×109/L对预后有影响(均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值< 44.15和Ⅲ/Ⅳ期为影响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0.006,0.011)。  结论  PNI值可作为DLBCL患者简便可行的临床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23例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Cox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症、临床分期、ECOG评分、治疗方法、CEA、化疗相关性白细胞减少(chemotherapy induced leucopenia,CIL )9个预后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随访1~52月,死亡103例。6月、1年、2年、3年、4年存活率分别为70.7%、34.1%、8.94%、2.4%、0.8%,中位生存期11月[95%CI(9.328, 12.62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ECOG评分(P=0.000)、化疗联合放疗(P=0.000)、临床分期(P=0.024)、CIL(P=0.013)。结论临床分期早、ECOG评分低、接受化疗联合放疗且出现CIL的SCLC患者生存期长、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初治PTCL患者247例,其中在随访过程中失访13例,实际入组234例,患者中位年龄48岁;治疗前检测Hs-CRP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及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观察Hs-CRP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  结果  Hs-CRP水平与IPI评分(r=0.132,P < 0.01)、Ann Arbor分期(r=0.183,P=0.005)、B症状(r=0.225,P=0.001)、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r=0.169,P=0.009)呈正相关(P < 0.05);与血浆白蛋白水平(r=-0.343,P < 0.001)、血红蛋白浓度(r=-0.239,P < 0.001)、血小板计数(r=0.131,P=0.045)呈负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体能(ECOG)评分、白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s-CRP≤10 mg/L较Hs-CRP>10 mg/L患者具有更好的OS(P < 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血小板计数、Hs-CRP、白蛋白水平、IPI评分是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P < 0.05)。  结论  PTCL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可以和IPI评分一样作为PTCL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佥淋巴瘤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32例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31例可评价行效,完全缓解(CR)20例(64.5%),部分缓解(PR)7例(22.6%)总有效率(CR+PR)87.1%。其中25例初治患者CR 20例(80.0%),PR5例(20.0%),总有效率100%;6倒难治复发患者PR2例(333%),SD2例(33.3%),PD2例(33.3%),总有效率33.3%。初治患者和复发难治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ival,PFS)时间分别为72.0(2-74)个月、7.2(1~12)个月。治疗前按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标准评定的体力评分对疗效有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ECOG体力评分、国际预后指教(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评分和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和PFS均有关(P〈0.05),B症状与PFS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IPI评分对PF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RR)为9.34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初治侵袭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可作为CD20阳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13例,观察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5%、39.3%、23.8%;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4.5%、47.9%;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25.3%、18.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与总生存率有关;T分期、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与局部控制率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ECOG评分、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全组≥2级放射性肺炎15例,占13.3%;≥2级放射性食管炎6例,占5.3%;≥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20例,占17.7%。结论 放射治疗在临床分期为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性别、ECOG评分、GTV大小、是否化疗和近期疗效为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其动态变化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一线化疗前和2周期后的外周血NLR与临床的相关性,通过建立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最佳界值,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NLR及其动态变化与一线化疗疗效和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NLR在2周期化疗后显著下降,NLR2(2周期化疗后NLR)和NLR0(治疗前NLR)分别为(2.53±1.27)和(3.25±1.72)(P=0.000);NLR2与一线化疗2周期和4周期的疗效显著相关(P<0.05),疾病进展患者高于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OS与NLR0、NLR2、4周期后疗效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力状况、病理类型、肿瘤分期、EGFR基因情况、2周期化疗疗效均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LR0(P=0.000)、4周期后疗效(P=0.047)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化疗前NLR与NSCLC的预后显著相关,化疗后NLR与一线化疗疗效显著相关,NLR可能是一个预测晚期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预后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影响晚期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药干预70岁以上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复习210例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历资料,统计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医药疗效。 结果 210例70岁以上晚期NSCLC的中位生存期为17.7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42.2%、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大于75岁)、吸烟指数、组织学类型、ECOG评分、既往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是否放疗、全身系统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周期与生存期均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临床分期、首诊中医证型(P>0.05)与生存期并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P=0.041,95%CI:1.017~1.415)、ECOG评分(P=0.044,95% CI:1.007~1.664)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史(P=0.002,95%CI:0.348~0.796)、全身治疗(P=0.038,95%CI:0.638~0.987)、中医综合治疗(P=0.001,95%CI:0.609~0.885)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吸烟、ECOG评分高的老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手术治疗、系统全身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及中医综合治疗周期越长是70岁以上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长期中药辨证治疗能有效延长老年晚期NSCLC生存期。对于老年晚期肺癌无法耐受其他治疗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Guo HY  Zhao XM  Cao JN  Hu XC  Yin JL  Hong XN  Li J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3):200-202
目的 分析原发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B)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NHLB的临床特点.5例行乳房改良根治术,5例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术.43例行CHOP或CHOP样联合化疗,其中6例加用利妥昔单抗.19例化疗后行局部放疗,1例仅行单纯放疗.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0个月.结果 45例PNHLB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37例,T细胞型淋巴瘤4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ALT)4例.一线化疗的有效率为90.7%.中位总生存期(OS)为6.82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25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PI(RR=5.682,P=0.002)、Ann Arbor分期(RR=1.836,P=0.040)是PNHLB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浸润(RR=1.107,P=0.005)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国内PNHLB发病年龄较早,以DLBCL最常见.IPI和Ann Arbor分期是PNHLB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R-320d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有随访资料的原发于淋巴结的DLBCL 62例石蜡标本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免疫标记检测,根据Hans分类方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采用安捷伦16.0高密度芯片对24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NA表达谱筛选,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2例DLBCL石蜡标本进行miR-320d表达验证.将1 1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2例DLBCL中,GCB型22例(35.5%),non-GCB型40例(64.5%),GCB型miR-320d表达水平是non-GCB型的3.43倍(P=0.034).miR-320d在对照组的表达量是DLBCL的5.65倍(P< 0.001).单因素分析示DLBCL中miR-320d低表达组总生存期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示62例DLBCL中,miR-320d低表达(RR=2.434,95%CI1.148~5.159,P=0.020)为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miR-320d表达下调预示DLBCL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