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局部控制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60例早期NSCLC患者进行CT引导下68次RFA。全组患者病理学分型为:鳞状细胞癌23例(38.3%),腺癌31例(51.7%),大细胞癌2例(3.3%),鳞腺癌4例(6.7%)。病灶直径平均大小3.8 cm(1.8~6.8)。观察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完成RFA,平均消融时间为35 min(18~63 min),术中常见并发症是气胸17例(28.3%),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LPFS)时间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2、3年分别为94.6%、83.1%、73.6%。结论 CT引导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部小病灶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C臂CT引导下15例患者16次肺小病灶RFA的穿刺成功率、术后累积生存率、肿瘤缓解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辐射剂量。结果 16例次肺小病灶RFA中,18处病灶穿刺成功率为100%。12例出现并发症,包括气胸2例(均无需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咯血3例,胸痛7例。15例患者RFA治疗后的6个月生存率为100.0%,1年生存率为69.0%,2年生存率为60.0%。有影像随访记录的15个病灶中,术后第1次复查(1 ~ 3个月)显示肿瘤缓解率(CR + PR)为53.3%(8/15)。手术平均累积剂量及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87.62 ± 108.46)mGy和(5.50 ± 3.31) mSv。结论 C臂CT在肺部小病灶RFA术中能给术者带来丰富的信息,可提高病灶穿刺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像引导技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肺小结节(直径 ≤ 3 cm)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在C臂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小结节55例,病灶直径1.0 ~ 3.0 cm。术前、术中及术后均行C臂CT扫描。结果 C臂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灵敏度86.8%(33/38),特异度100%,无假阳性病例,假阴性率13.2%(5/38);气胸11例(20.0%),2例行闭式引流术;咯血2例(3.6%),无需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臂CT引导肺结节(≤ 3 cm)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定位准确,能提高肺小结节穿刺阳性率,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影像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巨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24例,每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1~4次,其中22例患者结合1~6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或MR评价疗效,所有病例随访12~37个月。结果10例病灶完全坏死,余14例病灶大部分坏死,1年生存率83%,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例患者现仍存活。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巨大肝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导航系统EMT- 100辅助经皮精准穿刺活检术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使用MRI导航系统 EMT- 100辅助引导对42例胸、腹部病灶行经皮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作为有效性评价的主要依据,观察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总耗时、平均穿刺次数、平均扫描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2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86%(36/42),2次穿刺成功率14%(6/42),活检成功率100%;穿刺平均定位时间(11.5±5.5) min,平均穿刺次数(1.4±0.5)次,平均扫描次数(4.2±0.8)次,其中32例肺部病灶中2例(6.2%)痰中带血,1例(3.1%)少量气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导航系统辅助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适用范围广、无辐射等优点,为临床准确获取病变组织并获得病理诊断结果提供帮助,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导引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郑琳  郭晨阳  黎海亮  余朴  李亚楠 《工业加热》2013,(12):1007-1010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A组43例在C臂CT引导下PTCD治疗,B组39例在X线透视引导下PTCD治疗。研究终点是穿刺成功(自穿刺开始至安全地将导丝置入合适的胆管内)。观察指标是穿刺次数、穿刺透视时间、总穿刺时间、辐射暴露剂量及并发症(胆道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平均每例穿刺(1.1 ± 0.3)次,显著少于B组的(2.8 ± 0.6)次。A组穿刺透视时间为(13.1 ± 2.7)s,穿刺时间为(46.9 ± 9.7)s,均显著短于B组(33.7 ± 6.2)s及(90.7 ± 17.2)s。A组辐射暴露剂量(2.61 ± 0.53)mGy也低于B组(6.75 ± 1.23)mGy。B组有6例出现胆道出血。结论 在PTCD治疗中,由C臂CT引导穿刺胆管较常规透视引导所需穿刺次数及时间更少。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C臂CT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应用C臂CT导向下穿刺,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52例上尿路结石,其中多发结石36例,单发结石16例。铸型结石6例。结石最大径6 ~ 55 mm,平均19 mm。不同程度肾盂积水43例。应用三维重建确定穿刺点、目标肾盏及穿刺路径与结石的空间关系,DSA实时导向结合iGuide路径引导穿刺扩张通道。结果 52例共行58例次PCNL术,均单通道碎石,一次穿刺成功;穿刺并置安全导丝时间5 ~ 10 min,平均8 min。碎石手术时间20 ~ 120 min,平均45 min。术后残石8例,占13.8%(8/52)。术中出血量50 ~ 400 ml,平均80 ml。术后不同程度发热42例次,占72.4%(42/58)。未发现与穿刺有关的其他并发症。结论 C臂CT导向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在上尿路结石PCNL中是一种可以选择使用的影像学穿刺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肺恶性肿瘤患者的31个瘤体进行CT引导下RFA治疗,对其中14个瘤体进行2次以上重复消融。术前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病理学诊断,10例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5例,腺癌4例,未分化癌1例,转移性肺癌11例。瘤体直径<5cm的肿瘤25个(15例),5~8cm的肿瘤6个(6例)。所有患者术后3、6个月后行增强CT检查评价肿瘤疗效。结果31个肿瘤均顺利完成RFA治疗。肿瘤疗效评估显示:CR5个,PR17个,NC5个,PD4个,总有效率(CR+PR)为71.0%。术中并发少量气胸8例,液气胸1例。13例术后见暗红色痰,6例术后疼痛,13例术后轻度发热。全部患者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5~7d。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肺部恶性肿瘤,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肺内孤立性结节胸腔镜术前C臂CT引导下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19例共19个孤立性结节性病灶,术前皆行C臂CT引导下Hook?蛳 wire定位。根据手术结果,评价术前C臂CT引导下Hook?蛳 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概率。结果 19例患者19个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臂CT引导下Hook?蛳 wire定位成功率94.7%(18/19);无症状气胸发生率10.5%(2/19),均无需闭式引流治疗,无咯血、血胸等并发症。胸腔镜手术时间平均(15 ± 8.5)min;无中转开胸病例;住院时间8 ~ 27 d,平均14 d。肺内孤立性结节性病灶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支气管肺泡癌5例,腺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非恶性结节8例。结论 胸腔镜术前C臂CT引导Hook- wire定位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快速、安全、有效,特别在直径 ≤ 10 mm的肺微小结节的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内一些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枚肿瘤,分别位于膈下、肝门部、肝包膜下、下腔静脉旁、胆囊旁以及结肠旁等肝内的特殊部位。所有患者均先行TACE治疗,然后在全麻和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RFA治疗,观察穿刺、布针所费的时间。随访1~15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费时为1~3min完成穿刺、布针。26枚肿瘤共进行了35次RFA治疗,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20枚肿瘤完全坏死;6枚部分坏死。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全麻和CT引导下对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进行经皮穿刺RFA治疗是可行的,在降低RFA的操作难度和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组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入组40例晚期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18 G自动活检枪,经CT引导行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行EGFR基因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40例病例均经穿刺活检获得足够的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37.5%(15/40),其中腺癌患者突变率为50.0%(12/24),非腺癌患者突变率为18.8%(3/1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穿刺后出现气胸,3例患者出现咯血;无血胸、纵隔气肿、感染及针道种植等并发症;EGFR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简便、安全,是晚期NSCLC获得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能够用于预测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6例股骨颈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术治疗。患者均以髋关节疼痛症状为主,病程1个月 ~ 2年,平均8个月。手术在腰麻下进行,术中于CT引导下应用直径3.5 ~ 4.0 mm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用骨活检针刮取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有效治疗直径1.5 ~ 2.0 cm的射频电极准确插入瘤巢中心,治疗温度90℃持续6 min。术后以疼痛视觉拟评分(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手术前后行MRI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结果 术后3 d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周内均能下床行走。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内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肿瘤治疗仪射频消融(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25例,其中转移性肝癌8例,原发性肝癌17例。每个病灶进行RFA1~2次。其中8例患者术前给予3次TACE治疗。术后通过增强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10个病灶完全坏死,余15个病灶大部分坏死。随访半年,25例患者现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冷循环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短期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郭锐  林征宇  陈锦  严媛  林清锋  陈健 《工业加热》2019,(11):1100-1104
【摘要】 目的 探讨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接受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2例结肠癌23例,直肠癌19例,肝内共83个转移灶,病灶平均直径(1.70±0.76) cm(0.65~3.64 cm),在MR引导下完成穿刺点定位、射频电极穿刺及消融位点调整,观察RFA术后即刻MRI表现及并发症,随访复查判定消融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1.5 T MRI引导下RFA治疗。术后即刻行MRI扫描,T1WI上消融灶呈特征性“靶征”,T2WI上消融灶中央呈低信号,周边见薄环状高信号影环绕。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2.38%,1/42)。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7±20.7)个月(15~94个月),79个肝转移灶完全消融(95.18%,79/83),4个转移灶出现局部肿瘤进展(4.82%,4/83)。26例患者出现肝内新发病灶,中位进展时间为5.5个月(1~65个月)。RFA后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3.8%、40.4%和15.2%。结论1.5 T MRI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平滑肌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平滑肌肉瘤患者25例,采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治疗后局部靶病灶变化、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生存率等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5例患者,术后即刻CT扫描根治冷冻融13例(52%),显著减瘤冷冻11例(44%),有效减瘤冷冻1例(4%)。术后3个月复查CT,按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8例,病灶稳定(5D)1例,缓解率(CR+PR)为88%。局部PFS(9.4±6.2)个月,1年生存率64%,2年生存率48%,3年生存率32%。本组病例未见出血、肿瘤溶解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出现发热、皮肤冻伤、术后即刻局部疼痛加重、神经损伤,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或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氮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平滑肌肉瘤近期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宝东  胡牧  刘磊  钱坤  李元博 《工业加热》2018,(11):1036-103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s)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果。方法 2009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67例NSCLC患者接受RFA联合EGFR- TKIs治疗,观察其安全性及疗效。其中右肺42例,左肺25例;Ⅰ期5例,Ⅱ期2例,Ⅲ期11例,Ⅳ期49例。结果 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平均随访21.9个月。局部进展率为19.4%(13/67),局部进展时间平均18.1个月。平均肿瘤无进展时间(PFS)为(34.0±5.0)(95%CI:24.2~43.8)个月,平均总生存时间(OS)为(36.0±4.2)(95%CI:27.8~44.3)个月。RFA联合不同EGFR- TKIs治疗NSCLC的平均PFS分别为(36.1±6.5)(95%CI:23.3~48.9)个月、(17.0±3.4)(95%CI:10.3~23.7)个月和(29.3±4.5)(95%CI:20.5~38.1)个月(P>0.05);平均OS分别为(40.2±5.7)(95%CI:29.1~51.3)个月、(17.0±3.2)(95%CI:10.7~23.4)个月和(36.0±4.2)(95%CI:27.8~44.3)个月(P>0.05)。结论 针对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患者,RFA联合EGFR- TKIs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延长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分析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肺部疾病患者共行408次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分析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气胸、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成功率99.8%(407/408),病理诊断准确率92.4%(365/395),并发症发生率22.3%(91/408),气胸发生率9.1%(37/408),肺出血发生率14.7%(60/408),6例患者同时并发气胸及肺出血。卡方检验发现气胸与性别、穿刺深度、距胸膜距离、是否有肺气肿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在年龄、病变大小、穿刺针直径、穿刺深度、距胸膜距离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穿刺深度长、距胸壁距离远、肺气肿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小、穿刺深度长、距胸壁距离远、病灶小、取材次数1次以上是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年龄小、穿刺深度长、距胸壁距离远、肺气肿、病灶小、取材次数1次以上是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不明原因且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病变患者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经CT引导经皮穿刺成功取材1~2条,取材成功率为100%。59例患者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3例病理无法检出,诊断率95.1%。59例获病理结果的患者中转移癌33例(53.2%),恶性间皮瘤2例(3.2%),胸膜结核瘤18例(29.0%),非特异性炎症6例(9.7%)。发生并发症4例(6.5%),表现为疼痛(2例)皮下血肿和气胸各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且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139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139例NSCLC患者分为两组,MWA组(n=65)和胸腔镜组(n=74)。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胸腔镜组和MWA组分别为20/74和1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肿瘤100%切除,MWA组肿瘤完全消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1、2年总生存率(OS)和无瘤生存率(DFS)与胸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及平均DFS与胸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WA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NSCLC疗效相当,且较为安全。MWA治疗Ⅰ期NSCLC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均低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化疗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方法 选择32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周围型NSCLC。随机选16例为观察组:在CT引导下行经皮RFA,术后1周行GP方案化疗,对照组:16例单纯行GP方案化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疗效CR 9例(56.3%),PR 4例(25.0)%,有效率为81.3%,对照组CR 1例(6.3%),PR 6例(37.5)%,有效率为43.8%,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随访6、9、12、15、18、21和24个月生存率,观察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对照组为15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联合GP化疗方案是治疗周围型中晚期NSCL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