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征,分析该病易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确诊且住院治疗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住院病历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磁共振检查结果、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查结果等.结果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持续性颈背及腰腿疼痛,腰背部呈板状,无后凸畸形,脊柱活动明显受限,常呈固定姿势,站立时脊柱侧弯或骨盆倾斜,跛行,可出现典型神经根压迫症状.病史中误诊为脊柱结核的占30.95% (13/4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占14.28%(6/42)、强直性脊柱炎的占4.76%(2/42),总误诊率为50%(21/42).磁共振检查可见,病变椎体内不规则异常信号影,T1加权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像(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影,椎体未见塌陷呈楔形变,未见死骨;椎间盘内见条形、片状异常信号影,正常结构消失,椎间隙变窄,相应平面硬膜囊受压,脊柱旁可见脓肿形成,但未见腰大肌脓肿.SAT试验阳性率为92.85%(39/42).结论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征不典型,误诊原因主要是询问病史不详、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缺乏特征性改变等.  相似文献   

2.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效果,为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113例确诊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并用5种不同药物(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链霉素,利福平)按不同配伍方法 分成5组,进行治疗效果对比研究,其中伴有较大腰大肌或椎旁脓肿,椎管内脓肿,坏死椎间盘,骨质破坏较重的21例患者进行了微创介入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为饲养,放牧牲畜而受感染,病灶分布多在腰椎,2个椎体受累最多,涉及腰椎L4的发病率最高并破坏最为明显.含强力霉素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优于未含强力霉素组(X2=28.36,P<0.05),治愈率分别为72.60%(53/73),35.00%(14/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4,P<0.05).治疗效果以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嗯唑为首选.1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2.21%(59/113),总有效率为92.04%(104/113),2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8.41%(66/113),总有效率为95.58%(108/113),3个疗程总治愈率为59.29%(67/113),总有效率为95.58%(108/113),不同疗程总治愈率增加不明显(P>0.05).21例经手术治疗患者,随访2年以上者12例,1-2年者9例,总治愈率为95.24%(20/21),基本治愈1例,有效率100%,痊愈后均无复发.结论 布鲁杆菌性脊椎炎具有临床流行病学特征,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廊用是治疗和防止本病复发的最主要和最可靠方法 ,但对具有手术指征者,正确选择微创术和手术病灶清除术可以控制病变部位发展,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布鲁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系统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是布鲁杆菌性骨关节炎的表现之一,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脊柱炎,在布病中的发生率为2%~53%[1],由Kulowski和Vinke在1932年首次描述[2]。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合水县自1971年在人间首发布鲁杆菌病(布病)以来,20年累计发病3086例。最高发病年为1971年.共发病1800例.立即采取气雾免疫、布鲁杆菌疫苗接种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到1990年治愈了最后1批病人。经过近10年定点连续监测未发现疫情.2000年按照卫生部、农业部《控制区考核标准》,达到了稳定控制县要求。为了总结防治工作经验,回顾分析布病流行特点、临床特征、消长趋势.制定长期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作者对历年布病流行病学资料作以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手术治疗腰椎单节段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疗效。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采用PLIF手术治疗的单运动节段受累的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9.9±13.0)岁。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E级24例、D级24例、C级1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椎板切除开窗病灶清除自体骨粒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及Frankel分级;对患者进行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腰椎正侧位X线摄影及 CT扫描复查,评定术后植骨愈合情况。结果 67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布鲁杆菌感染。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1±23)min,平均失血量为 (95.22±56.87)ml。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3~7d行腰椎正侧位X线摄影复查,显示内固定均无松动,植骨位置均良好;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过2周相应的治疗后治愈。患者术后随访9~24个月,末次随访时未见内固定松动,未发生断钉、断棒。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未见切口延迟愈合及窦道形成。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16±0.91)、(4.19±0.92)、(3.06±0.92)、(1.48±0.59)及0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95,P<0.01)。术后6个月复查ESR和CRP均恢复正常;术后9个月时行布鲁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复查,均转为阴性。术后行腰椎正侧位X线摄影及CT扫描复查,显示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均良好,Bridwell骨愈合标准评定术后植骨愈合,均能达到Ⅰ级愈合。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1例患者Frankel分级由术前C级恢复至术后E级,24例患者由术前D级恢复至E级。结论 PLIF手术是治疗腰骶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3年8月~2005年12月巴彦地区布鲁杆菌病(布病)的流行动态及发展趋势,确定防治对策。方法按全国布病监测方案,对黑龙江省巴彦县人群进行连续监测,并对高发乡镇人群进行了布鲁杆菌素皮试,对阳性者和易感人群做琥红平板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2003年8月~2005年12月巴彦县共发生布病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9/10万,其中2004年最高,达8.4/10万,并有2名临床医生被感染。结论巴彦县布病疫情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原因是病区牛羊大批私自屠宰和外卖,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人间布鲁杆菌病(布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趋势及原因,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06~2010年网络报告的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分析。结果 2006~2010年累计报告布病213例,无死亡病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04/10万、0.42/10万、0.77/10万、1.65/10万、1.51/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男女比约为2.4∶1(150/63);≥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高(31.46%,67/213);患者职业分布主要以农牧民为主(82.63%,176/213);地区分布中,汝州市所占比例最高(49.76%,106/213),其次为郏县(16.90%,36/213)。结论平顶山市人间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春、夏季发病较多,主要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汝州市是平顶山市布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作好宝鸡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于2003年8月10日,根据宝鸡市2003年实际情况及畜牧业发展状况,选择宝鸡市陇县、渭滨区进行了布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布鲁杆菌病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1998~2005年牡丹江市布病监测资料和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5年全市共报告布病601例,布病流行呈上升趋势,尤以2004、2005年上升迅速.分别为279、256例。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3.36:1.00;羊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家庭聚集性及隐性感染者增多。结论牡丹江市布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以牲畜检疫、免疫、淘杀为主的”综合性防治力度,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又可将布鲁杆菌病称之为"波状热"、"马耳他热"等,是一种由于布鲁杆菌而诱发的人畜共患的流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性发热、关节疼痛、肝脾等脏器肿大以及发汗等症状。本研究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50例经病理确诊的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与MRI对其临床特征及表现进行检查、分析,旨在提高BS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Among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brucellosis, arthritis may occur in over one-third of the patients. Different articular syndromes have been well recognized: some are definitely infectious in nature, whereas others appear to be reactive. The possibility that B27 and B7-CREG antigens could predispose to the occurrence of brucellar spondylitis was investigated in 14 mestizo Peruvian patients. No association was found. Since there is a low frequency of B27 and B7-CREG in the control population, the possibility that a native antigen could be the predisposing one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便、易操作的家兔左肺灌注模型;为肺保护研究尤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利用家兔建立左肺灌注模型。结果33只中32只左肺灌注模型获成功,余下1只因取左肺过程中刺破肺脏层胸膜导致漏气改用右肺亦获成功。结论该家兔左肺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可行的肺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3.
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SSST)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45只;模型组采用上矢状窦局部置管并注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试剂建立大鼠SSST模型;对照组采用上矢状窦三氯化铁滤纸贴敷法建立SSST模型。两组于手术后24h行MRI及MR静脉造影(MRV),确定造模是否成功。模型成功后,分别于1、2、3、4周行MRI、MRV,观察上矢状窦再通情况及脑组织改变;取大鼠上矢状窦顶叶皮质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模型组模型成功41只,成功率为91%;总再通率为10%;对照组模型成功34只,成功率为75%,总再通率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水肿及梗死较对照组明显,而内皮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改良法建立的大鼠可逆性上矢状窦血栓模型成功率高、稳定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结核分枝杆菌低剂量感染的小鼠模型,分析感染小鼠组织荷菌量、组织病理随感染时间的动态变化。 方法 以100 菌落形成单位(CFU)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经尾静脉途径感染雌性C57BL/6J小鼠40只,于感染后1、3、5、8、12、16、20、24周取材,每个时间点5只小鼠,脾、肺组织匀浆培养检测脾脏组织的荷菌量,脾脏、肺脏及肝脏组织经HE染色分析病理变化。 结果 小鼠感染后3周脾脏荷菌量达到(4.97±0.19)lg CFU,在感染后5周下降至(3.64±0.22)lg CFU,至感染后8周降到最低的(2.75±0.23)lg CFU;感染后3周肝、脾、肺等脏器出现病理改变,感染5周时病变加重,感染8周时病变自然减轻。 结论 成功建立了结核分枝杆菌低剂量感染小鼠模型,为结核分枝杆菌慢性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研究可提供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液氮冻伤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兔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创建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物模型。方法 15只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实施右颈总动脉内膜液氮冻伤术,结合高脂饲料喂养,术后8周处死动物,取出双侧颈总动脉对比,经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检测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8周后,所有兔右颈总动脉均可见大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左颈总动脉均无斑块形成;兔血清中脂质水平明显升高(P<0.01);所建立的斑块在组织结构、细胞构成、生长特征和脂质沉积方面与人类斑块相似。结论液氮冻伤术能快速建立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从而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个简便、高效的新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We carried out a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86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and 26 (30%)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brucellar spondylitis. Two patients had cervical involvement, two thoracic, and 21 lumbosacral as seen in MRI. Four patients had epidural abscess and two had paravertebral abscess. All patients received combined antibiotic therapy for 4 to 12 months. Those with cervical involvement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because of medullar compression. Neither death nor severe sequelae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手术结扎或血管内栓塞技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兔锁骨下动脉盗血模型。方法取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质量3.0~3.5kg),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对照组、高脂饮食结扎组和高脂饮食栓塞组,每组8只。高脂饮食配方为89%基础饲料+1%胆固醇+5%蛋黄+5%猪油,持续喂养12周。确定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病理检查,显示高脂饮食兔的主动脉弓和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通过结扎兔右侧锁骨下动脉或血管内栓塞左侧锁骨下动脉,模拟临床上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的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的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①高脂饮食结扎组造模前循环时间长于普通饮食组,左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循环时间分别为(6.68±0.07)、(6.56±0.07)S,t=3.429,P〈0.01;但与高脂饮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则长于普通饮食组,亦长于高脂饮食组,循环时间分别为(7.80±0.11)、(6.56±0.07)、(6.71±0.08)s,均P〈0.01。②右侧椎动脉造影显示高脂饮食栓塞组造模后,右侧椎动脉循环时间、普通饮食组及高脂饮食组循环时间分别为(7.83±0.10)、(6.60±0.08)、(6.75±0.05)S,均P〈0.01。结论该模型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锁骨下动脉盗血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铜丝缠绕型支架置入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内的方法制作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模型的可行性,建立一种新的CTO模型方法。方法 56头中国小型猪经股动脉穿刺,在前降支置入自制的铜丝缠绕型支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观察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然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冠状动脉和梗死区域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56头猪中共8头死亡,总的死亡率14.3%(8/56)。1周、2周时目标冠状动脉均为100%闭塞;4周、3月、6月时部分动物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血栓机化再通),前向血流TIMI2~3级;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包括了绝对性闭塞(TIMI0级)和功能性闭塞(TIMI1级),并出现同侧的桥侧枝循环。以4周为CTO时间点,CTO模型的成功率为66.7%(28/42)。心肌病理学和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所有存活动物均发生了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理学发现1、2周时闭塞病变处主要为血栓和炎症细胞浸润,4周、3个月、6个月时组血栓逐渐机化,发生纤维化,病变两端形成纤维帽,中间有微血管和孔道形成,与人体CTO病变极为相似。结论该CTO模型与人体CTO病变较为相似,而且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成本低、死亡率低、成功率高等诸多优点,可作为实验研究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The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BASDAI),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 (BASFI), and 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Global Score (BAS-G) have been recommended for evaluating function and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ASDAI, BASFI, and BAS-G and assess thei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Chinese version was obtained after a translation and back-translation process. A total of 447 patients with adult and juvenile AS were assessed using these three instruments. Reliability was tested by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instrument was given as Cronbach's alpha.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assessed by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to change, 153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an 8-week follow-up study. In our analysis, the reliability of these three instruments-the BASDAI, BASFI, and BAS-G-for a 24-h test-retest showed acceptabl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0.92-0.94). Our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BASDAI, BASFI, and BAS-G also showed 0.87, 0.94, and 0.90, respectively, with Cronbach's alpha coefficient, indicating good reliability. For sensitivity to change in 8-week follow-up, all three instruments showed 5.0 to 5.4% changes. Our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BASDAI, BASFI, and BAS-G showed adequate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responsiveness to clinical change. Thus, disease activity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Chinese-speaking patients with AS may be adequately evaluated with these versions of the original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