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因输卵管积水性不孕于2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 ET 2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移植前输卵管积水的处理方式分为3组。栓塞组:行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85例);手术组:行输卵管积水腹腔镜造口术或切除术(90例);对照组:移植前未对输卵管积水做任何处理(85例),比较3组患者控制性超排卵(COH)指标及IVF- ET的相关指标,分析输卵管积水不同处理方式对IVF- ET的影响。结果 栓塞组85例患者中,单侧输卵管积水46例,双侧输卵管积水39例,共124条输卵管,栓塞成功124条,总成功率100%。显著有效112条(90.3%);3组患者受精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和手术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患者行IVF- ET前,栓塞组和手术组处理方法均可以提高IVF- ET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及异位妊娠发生率。但介入性输卵管栓塞术更简便、安全、有效,且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值得临床首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残端妊娠的临床特点,以及评价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在预防输卵管残端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IVF- ET)术前行输卵管积水预处理的患者中,有35例为输卵管残端患者,其中单侧输卵管术后28例,双侧输卵管术后7例。输卵管残端长度10~45 mm,平均25 mm。所有病例均用微弹簧圈介入栓塞输卵管,术后行IVF- ET并观察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双侧输卵管,术后IVF- ET妊娠率48.5%(17/35),无一例发生输卵管残端妊娠。结论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应用于栓塞输卵管残端,能有效避免输卵管残端妊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以及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对输卵管积水栓塞处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蛳 ET)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6月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行病变侧输卵管栓塞术,再行IVF?蛳 ET 154例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蛳 ET 84例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的足月产妊娠率明显比介入治疗组低 (P < 0.05),异位妊娠率却高于介入治疗组(P < 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降低了IVF?蛳 ET的足月产妊娠率,并且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而IVF?蛳 ET术前行输卵管栓塞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可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适应证选择。方法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对51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导管灌注甲氨喋呤(MTX)后以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通过术前患者盆腔包块大小、血清β-hCG水平、腹腔内出血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阐述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其重要性。结果输卵管妊娠行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前B超检查盆腔包块径线≥5cm者,即使术前血清β-hCG≤10000mIU/ml,腹腔内无出血,术后包块破裂的概率明显增高,51例中,3例包块长径≥5cm,2例因包块破裂行手术治疗切除患侧输卵管,48例包块≤5cm者无一例破裂,治愈率为97.9%。本组介入手术总治愈率为94.1%。结论输卵管妊娠行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术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但在适应证的选择中,B超检查盆腔包块径线应作为重点考虑,如术前盆腔包块长径>5cm,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有急腹症表现即行后穹隆穿刺并作好开腹手术治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预防和治疗中晚期前置胎盘引产术中大出血。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32例妊娠中晚期合并前置胎盘需终止妊娠者,按引产方式分为对照组14例(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和介入组18例(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依沙吖啶(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术后24 h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促进子宫侧支循环建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和输血率。结果 对照组产后大出血7例,输血7例,其中有3例采用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平均出血量为(930 ± 163)ml;介入组均未发生大出血,平均出血量为(228 ± 20)ml,无输血及子宫切除病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中晚期妊娠因合并前置胎盘引产而引起的产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以4.1~5.0F导管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内灌注MTX(氨甲喋呤)50~100mg,灌注后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尿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肿块大小变化。结果 34例中3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1%。无不良反应发生。40支子宫动脉造影,显示输卵管动脉37支,显示率为92.5%;卵巢染色27例次,发现率达68%。6例显示孕囊染色,显示率为18%。结论子宫动脉是输卵管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在产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 1月—2012年7月瘢痕妊娠、宫颈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共17例(栓塞组),在流产、刮宫术前行预防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并与前期或同期行清宫及药流等其他方案治疗的瘢痕妊娠、宫颈妊娠及前置胎盘共15例患者(非栓塞组)比较治疗出血量、并发症、保宫率差异。结果 栓塞组17例介入手术全部成功,刮宫术中出血少,平均2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40 ~ 150 d后月经恢复正常。非栓塞组患者中出血量较多的有4例,其中3例切除子宫,2例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栓塞组与非栓塞组术中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及保宫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可减少瘢痕妊娠、宫颈妊娠及前置胎盘患者术中子宫出血、并发症发生,增加保宫率,是安全有效、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梗阻再通术中臭氧的应用效果。方法 经临床和实验室证实的输卵管梗阻患者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臭氧水行输卵管灌注,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消炎及防粘连药物溶液。随访6个月,观察统计2组患者妊娠率及输卵管再闭塞率,同时于术后2周对2组患者不适症状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输卵管再通成功率为93.1%(54/58),妊娠率为79.3%(46/58),再发闭塞率为5.2%(3/58)。而对照组输卵管再通成功率为91.4%(53/58),妊娠率为60.3%(35/58),再发闭塞率为17.2%(10/58)。分析显示,2组患者再通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妊娠率及再发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适症状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卵管再通术中采用臭氧灌注可有效提高术后妊娠率,降低再发闭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价输卵管积水栓塞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在X线透视监视下,行输卵管选择性插管,将微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入输卵管近端,达到栓塞输卵管的目的。结果输卵管栓塞98例患者,双侧输卵管栓塞66例,单侧输卵管栓塞32例,共栓塞164侧输卵管,插管均一次性成功。输卵管栓塞后1个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显示有效者164侧为100%,其中显示最佳效果者136侧输卵管,占82.9%;无效者为0。结论输卵管栓塞的介入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无手术并发症,简便,安全,经济,对卵巢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最佳受孕时机。方法 选择山东淄博市妇婴保健院收治输卵管不通的不孕患者635例950条输卵管行介入再通,对术后不同受孕时机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介入再通后受孕率1 ~ 4个月组与5 ~ 8个月组、9 ~ 12个月组有明显差异(χ2 = 82.629, P < 0.05、 χ2 = 170.08, P < 0.05),以后逐渐递减,5 ~ 8个月组与9 ~ 12个月组则无明显差异(χ2 = 24.297, P﹥0.05)。前6个月受孕率明显高于后6个月(χ2 = 154.51, P﹤0.05)。前4个月输卵管妊娠率较高,以后逐渐递减,半年后明显降低。结论 成功介入再通后4个月内为最佳受孕时机,我们主张前半年积极采取受孕措施创造受孕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