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转移性骨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91处病灶)行POP治疗的椎外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其中38例患者同时行射频消融术(RFA)。临床适应证为视觉模拟评分(VAS)高于3分,并对止痛药耐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通过术前、术后VAS评分及止痛药服用量的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 ± 1.4)分降至术后(2.4 ± 1.9)分,术后3个月降至(1.9 ± 1.7)分,术后6个月降至(1.7 ± 1.6) 分。术后10例患者(15.9%)疼痛完全缓解,36例(57.1%)完全不需止痛药,23例(36.5%)止痛药用量减少或止痛药级别降级,3例(4.8%)维持原剂量,1例(1.6%)使用止痛药级别升级。单独行POP与POP联合RFA治疗疼痛缓解程度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 = 0.892)。13例(20.6%)发生肿瘤周围软组织骨水泥渗漏,但临床无明显症状;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结论 DSA引导下行POP治疗椎外转移性骨肿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3.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3种路径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57节椎体)经PVP治疗颈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WHO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椎体3种手术入路的应用经验。结果 3组穿刺路径分别是前外侧入路、侧方入路、经椎间盘入路。所有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达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32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1例术后轻度缓解(MR),0例无效(NR),临床治疗有效率(CR + PR)达96.87%。患者术前、术后24 h、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7节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29.82%),但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外侧入路PVP治疗C4 ~ C7溶骨性转移瘤方便安全、有效。侧方入路治疗C1,经椎间盘入路治疗C2、C3椎体转移瘤亦安全可行。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经皮骨成形术(pecutaneous osteoplasty, POP)是目前治疗椎外骨肿瘤的积极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预防病理性骨折及部分灭活肿瘤,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POP治疗椎外骨肿瘤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因脊柱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坏而接受骨填充网袋辅助PVP治疗,共43节病变椎体。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诊断明确。PVP术前1 d,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术后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3节椎体PVP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评分8.2±0.4,术后1 d降至2.5±0.7;术前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ODI均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影像学(DSA、CT)证实无严重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判断MRI检查结果能否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疗效客观评价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75节椎体转移瘤采用单纯PVP治疗的临床及医学影像学检查资料。术前及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MRI检查显示分为3组:病灶完全消失并持续12周为完全缓解(A组);病灶出现骨化或肿瘤体积缩小,无新转移灶出现并连续保持12周为部分缓解(B组);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反映病灶扩大,表示无效(C组)。然后比较3组术前、术后12周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3组间术前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C组疼痛缓解不明显,A组比B组疼痛缓解程度大,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MRI客观检查结果与临床主观评价一致。结论 PVP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方法,MRI检查能为临床脊柱转移瘤患者PVP术后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谢坪  李刚 《工业加热》2013,(9):772-775
【摘要】 目的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评价手术安全性以及即时和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47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行PVP,病变椎体节段共64节。其中5例患者术中行组织学活检。PVP术前1 d、术后1 d及随访期(3 ~ 1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疼痛程度。术中、术后观察记录可能并发症。结果  64节椎体均成功施行PVP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平均评分8.4 ± 1.4,术后1 d降至3.1 ± 2.3(P < 0.01),术后随访期为3.3 ± 1.7(P < 0.01)。术后影像学(CT、DSA、3D CT)证实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PMMA)渗漏35例,其中椎旁软组织渗漏 15例,椎间盘渗漏11例,椎管内硬膜囊外漏4例,椎体引流静脉瘘5例。无严重危急生命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施行PVP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即刻及中长期镇痛效果,骨水泥渗漏是最常见并发症,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初步评价开放式磁共振(MR)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溶骨性椎体转移瘤17例(29节椎体)。采用0.4 T开放式MR成像系统结合光学导航仪系统行PVP,观察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17例患者(29节椎体)均准确穿刺至拟定靶点,顺利完成PVP。术后VAS、ECOG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节段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渗,2例出现穿刺点皮下血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MR导航引导下PVP成像清晰、导引准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椎体转移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广泛应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椎体压缩骨折、脊柱转移瘤、骨髓瘤等疾病的微创技术。临床上普遍认为PVP术疗效与骨水泥注射量密切相关,然而有关术中骨水泥具体注射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影响骨水泥注入量的椎体相关生物力学因素,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强度、刚度及相邻椎体的影响,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议,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34个病灶)成骨性脊柱转移癌实施PVP术,其中合并成骨性病理性骨折12例。通过WHO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 KP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CR + PR)达8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0 ± 1.6分降至2.2 ± 1.9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2.4 ± 2.1)分、(2.5 ± 2.1)分。术后24 h、1个月、3个月KPS评分由术前(76.5 ± 10.4)分分别升至(86.5 ±11.8)分、(88.0 ± 12.0)分和(89.0 ± 10.8)分。4例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7.4%)。结论 DSA引导下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索CT定位经皮冷冻消融盆腔和后腹膜术后复发性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CT定位、引导经皮冷冻消融盆腔、后腹膜恶性肿瘤患者108例并作总结。结果 ①100例中9例为完全性冷冻消融,91例为姑息性冷冻消融。随访3~11年,1年生存率87%(87/100),3年生存率17%(17/100),5年生存率9%(9/100)。冷冻后疼痛缓解率84%(70/83)。②冷冻后1个月增强CT显示9例完全性消融:肿瘤冷冻区无强化。91例姑息性消融:消融率>90% 48例、80%~90% 25例、70%~80% 12例、60%~70% 4例、<60% 3例。③并发症:术后局部感染3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直肠上段肠瘘1例,经肠造瘘后逐渐痊愈;术后短暂排尿困难5例,留置导尿3~5 d恢复;术后发热3~5 d;表皮冻伤3例,对症处理痊愈。结论 盆腔和后腹膜肿瘤术后局限性复发,CT引导冷冻消融较为安全,完全冷冻消融后对提升肿瘤局部控制,延长生存期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mg/kg)和卡铂(15mg/kg);C组灌注卡铂(15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ml和表阿霉素(2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 3 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 3 、C组(19.73±3.54)mm 3 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治疗病情严重椎体转移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行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的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通过经椎弓根或椎旁途径在病变椎体及相邻椎间盘内建立穿刺通道,随后向椎体及椎间盘内注入骨水泥,将2个或多个病变椎体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手术部位包括46个椎体,24个椎间盘,术后使用椎体骨水泥覆盖率评价骨水泥病灶填充情况,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椎体骨水泥灌注量为3~5 mL,平均(4.39±0.61) mL,椎间盘骨水泥灌注量为2~4 mL,平均(2.63±0.58) mL。部分患者水泥渗漏至椎体前缘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术后椎体水泥覆盖率评级为优的手术椎体44个(95.7%),评级为良的手术椎体2个(4.4%),评级为不足的手术椎体0个。术前VAS评分及ODI指数分别为:7.23±0.81,75.15±4.88。术后3 d,术后1、3和6个月的VAS及ODI指数分别为:4.77±1.02、2.86±0.71、2.50±0.51、2.59±0.80和57.88±12.78、38.59±7.84、35.35±7.78、35.86±10.09。所有患者术后相关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2例(9.9%)患者随访过程中病情出现反复,但较术前均有一定改善。术前与术后评价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无法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的病情严重患者,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病灶骨水泥覆盖率,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骨成形术(POP)治疗椎体外恶性溶骨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至2007年12月,11例椎体外恶性溶骨性病变患者作经皮骨成形术.对于术前未明确病变性质者,骨成形术前先给予活检.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使用简明疼痛问卷表(BPI)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使用SAS 6.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100%.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外溢,未出现严重临床并发症.术前及术后2周BPI评价显示患者疼痛明显缓解(P<0.05),疼痛影响的日常活动、情绪、行走、睡眠、生活乐趣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工作、社交方面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POP治疗椎体外恶性溶骨性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取PTBD或PTIBS,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 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其中高位梗阻19例,低位梗阻37例。梗阻原因包括肝癌14例,胆管癌11例,胆囊癌5例,胃癌伴淋巴结转移14例,壶腹部占位1例,胰头癌11例。术中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合适方案。结果所有5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行PTBD11例,PTIBS40例,PTBD并PTIBS5例。TBIL由术前(295.65±152.86)μmol/L降至术后(151.05±107.36)μmol/L(P<0.01)。术后感染对黄疸消退有影响(P<0.01)。梗阻部位与黄疸消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黄疸,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