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系统安全角度来理解城市物流系统安全规划的深刻含义,分析了城市物流系统安全规划与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间的关系,提出了安全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研究了城市物流系统安全规划编制内容及程序,为有关机构对城市物流系统进行安全规划、安全决策及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复杂系统事故成因的复杂性促使人们从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通过探讨复杂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系,论证安全是复杂系统的整体涌现这一论题.通过分析系统安全涌现的内涵,提出用于度量复杂系统风险状态的风险熵理论,给出了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立体致因网络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通过控制复杂致因网络上风险熵的动力学传播过程来控制复杂系统安全涌现的研究思路.研究结论对复杂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完善系统安全学科体系,深入探究系统的安全结构特性及规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学,结合系统论和安全原理,提出并分析系统安全结构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系统安全问题的致因分析及其安全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提出常态、应变和失效3种结构的概念,并深入研究3种系统安全结构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事故、灾害演化与系统安全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的"三轨结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安全结构理论完善了复杂系统的安全分析理论内容,弥补了安全系统科学中系统结构与系统安全问题关联的理论欠缺,针对复杂系统的安全问题研究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质安全化管理思想及实证研究框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分析国内本质安全化管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两类系统本质安全化实现路径的差异性:①技术系统本质安全性等于构成要素的本质安全性乘积,只要保证要素本质安全化,系统也趋于本质安全化;②社会技术系统关键要素是智能体,从根本上无法达到本质安全化,但智能体自身具有一定容错性和自组织性,在相对可靠条件下,需要通过和谐交互机制使系统而获得本质安全化。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交互式安全管理理论的本质安全化管理研究基本思路:基于3层次和谐交互机制的本质安全化动态演化机制;并对系统本质安全化进行了量化;给出判定系统能否实现本质安全化条件以及本质安全化管理的基本函数关系;得出了系统本质安全化是系统安全性极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利用安全科学理论解决城市安全中的现实问题,探讨用安全系统思想实现城 市安全这一复杂系统动态安全,基于安全“三元分形双系统”原理,开展了安全系统思 想内涵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安全系统思想内涵,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方法,提出 了用安全系统思想实现城市安全发展这种复杂系统动态安全的关键技术和思路。并结合 城市安全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安全发展城市建设的基本步骤。结果显示,用安全系统思 想实现复杂系统动态安全,指导城市安全发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面向新型航空装备系统的安全保障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代机和大型运输机作为新型的航空装备,因其具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性能,导致服役风险的增大。为促进国内四代机装备部队后战斗力的迅速形成,提出了一种基于和谐交互机制的安全保障模式。通过建立系统安全度模型,揭示了航空装备系统本质安全化的规律,即注重系统组元本质安全化的同时,强调系统组元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间的和谐交互作用。分析了系统安全保障模式中的人的本质安全化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阐述了三类本质安全人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借用辐射理念,建立了系统安全辐射模型,提出安全辐射是扩大安全效益的有效手段;对航空装备系统本质安全化中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进行了数学描述,认为系统组元达到有机耦合是安全效用最大化的唯一途径,所述观点为新型航空装备的安全服役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脆性结构崩溃的复杂系统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本质致因,为安全事故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对复杂系统结构崩溃的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复杂系统的结构是一种具有潜在崩溃趋势的脆性结构。通过分析复杂系统脆性结构的崩溃过程,对复杂系统的安全状态和连锁崩溃进行数学描述,提出控制安全关键子系统崩溃的策略。在分析复杂系统结构脆性因子及其关联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安全度模型,结果表明,安全约束的缺乏或失效是复杂系统安全事故的本质致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国内对航运系统安全认识的不断提高,航海人员的行为及如何对其安全行为进行科学评价日益受到关注。从人—机—环—管的安全系统基本要素出发,全面分析导致航海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评价航海人员安全行为的指标体系,并探讨以各指标实测值经归一化处理后作为系统的输入,以评价结果作为系统的输出,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该种评价模型简单、实用,而且克服了其他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人为和随机干扰,同时也为航海人员的安全行为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安全检查表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管理方法。10多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检查表的应用实践不断地总结、深入地研究,并与其他系统安全管理方法相结合,使安全检查表的应用更  相似文献   

10.
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角度,提出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定义。阐述安全系统管理学的学科内容:安全系统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安全系统;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揭示系统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安全系统的范畴和特性、安全系统管理的规律、实施过程以及方法、手段等。提出安全系统管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并研讨安全系统管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多视角探索安全系统管理学的理论和规律,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分析表明:安全系统管理学作为安全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广泛,研究的学科理论基础牢固,研究安全系统管理学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但由于安全系统具有非线性、模糊性等复杂特性,对安全系统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论方法在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概述了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基本组成 ,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整体性、动态相关性、预决性和层次性等方面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对相应结构和建设要素的探讨 ,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优化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下基本概念问题: 1、安全的主要经济功能是保障社会经济的增值和有效地减少事故的经济损失。本文试图构造增值函数I(S)和损失函数L(S)来描述其功能。 2、安全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安全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的经济利益规律,使其有效地调整和协调安全与经济的关系,指导安全经济决策。 3、本文试提出发展安全经济学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理。 4、为综合揭示安全经济规律,本文还探讨了安全经济的功能函数F(S)、成本函数C(S)、负担函数B(S)和效益函数E(S)。 5、针对实际应用,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安全投资的评价方法及其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安全科学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论述安全学科的属性为综合属性,并认为开展安全科学学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加重要、更具原创性和更加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笔者从发展安全学科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安全科学学、安全科学方法学、安全科学学公理、比较安全学的基本定义和内涵;从安全学科的属性总结出5条安全科学学公理;指出安全科学学的研究,可以以安全科学方法学的研究作为突破口,安全科学方法学的研究可以以比较安全学作为切入点;还从多个角度对安全科学方法学进行了分类;指出现在安全科学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安全学科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中。笔者的论文是第一篇比较系统开展安全科学学研究的论文,对安全学科的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IEC61508标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安全功能指标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C61508标准提出电气/电子/叮编程电子(E/E/PE)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成为了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E/E/PE)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的基本和核心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E/E/PES),确保这些设备功能安全指标的落实是工程建设,以及运营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  相似文献   

15.
Selected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functional safety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EC 61508 and IEC 61511 are presented. Determining the safety integrity level (SIL) of electric/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E/E/PE) safety-related systems is outlined. The importance of quantitative 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these systems in verifying SIL is emphasized. Some aspects concerning the functional safety analysis of systems for detecting the combustible or toxic gases in relation to a CENELEC draft standard prEN 50402 are shortly discussed. Basic principles of methodology for the functional safety assessment of protective systems for potentially explosive atmospheres proposed in a CEN draft standard prEN 15233 a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6.
传统危险性分析方法将事故视为开始事件诱发的一连串事件所造成的不幸后果,适于处理相对简单或由物理组件构成的系统,但无法胜 任较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有必要研究和探索推广性更好、更为有效的系统安全分析手段。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将安全视为系 统组件间交互的一种涌现特性,并认为事故起因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失常而违背安全约束也是重要诱因。主张在系统开发、设计和运行 中通过加强控制和强化有关安全约束来预防事故。基于此,先引入了STAMP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其分析步骤,然后,以贴近真实的导弹拦截系 统危险性分析案例,阐述了基于STAMP的分析过程。该分析方法可为开发较高安全性水平的社会技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信息安全措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当中。然而,这些信息安全措施是否会对原有的功能安全措施产生影响,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两者如何有效兼容运行,业内并无公认的、可落地执行的解决方案。为保证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功能的可靠执行,同时又能有效抵御越来越严重的信息安全攻击,须探索一种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有效确保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措施相互兼容的技术方案。以典型的SIL3和SL3工业控制系统为例,基于功能安全措施,逐一遍历信息安全措施,识别出两者潜在的矛盾问题,采用事件树和风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给出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协同解决方案,最终得到工业控制系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一体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Gaussian 03程序,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下,分析Fe~(2+)抑制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的效果,从而为阻化剂的配制与优选提供数值依据。首先,根据自然键轨道理论分析煤的特征结构C_(10)H_7SH与过渡金属Fe~(2+)形成配合物的成键本质,并结合分子中的原子理论分析其稳定性;然后,分别计算C_(10)H_7SH结构和[FeSH_8CC_(10)]~(2+)配合物吸附O_2的反应过程,得到反应过程所需活化能,以此活化能为指标,表征Fe~(2+)抑控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Fe~(2+)与C_(10)H_7SH结构中的S原子间形成了配位键,根据电子密度拓扑分析得其键能E_(S-Fe)为-128.56 kJ/mol,C_(10)H_7SH结构吸附O_2的反应过程所需活化能为E_C=62.71 kJ/mol,[FeSH_8C_(10)]~(2+)配合物吸附O_2的反应过程所需活化能与其相比增加了35.60 kJ/mol。研究表明,Fe~(2+)对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大事故隐患监控与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项实用性研究是将高新技术手段应用于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大事 故隐患监控、应急预定计划方案、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一项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本项研究应 用了系统论、控制论、运筹学、决策学的学术内容,在方法论上综合了社会环境,人文因素对工程客体 变异过程的影响,同时在管理科学的实用意义上,又将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文档整理、信息收集、数据 处理、自动警示、动态分析和预测、预防起到技术推动作用,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民航单位的安全信息管理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其安全信息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安全绩效。借鉴已有信息管理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资源、过程及效果综合视角的民航安全信息管理能力模型,并结合民航单位调研访谈构建了由58个指标构成的初始指标集,通过指标聚类、样本聚类、变异系数3种方法筛选得到32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安全信息管理能力的模拟值与安全现状的相关分析验证各方法的有效性,并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