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事件。方法 入组的59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TACE联合调强组(治疗组n=30例)与TACE组(对照组n=29例),比较两组之间的早期肿瘤反应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mST)和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组的早期肿瘤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0.0%对34.4%,P=0.043);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PFS(mPFS)分别为260 d和195 d(P=0.006),mST分别为468 d和431 d(P=0.195)。治疗组出现2例严重的肝功能损害,经20余天积极护肝治疗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可增加肿瘤早期反应率,延长肿瘤PFS,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肝动脉-门静脉瘘(APVS)栓塞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6例肝癌伴MPVTT且有明显APVS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的患者,采用经皮穿肝门静脉支架植入,门静脉支架植入后使用合适栓塞剂对APVS所属的肝动脉分支进行栓塞。分别于门静脉支架植入前、植入后以及APVS栓塞后行门静脉造影并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植入和APVS栓塞均获得成功。支架植入前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16例患者门静脉为双相血流,10例为离肝血流。16例门静脉双相血流患者14例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向肝血流明显恢复,2例门静脉双相血流和10例离肝血流患者APVS栓塞后门静脉主干向肝血流恢复。支架植入前、后以及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50.1±6.3)cmH2O、(43.5± 7.5)cmH2O和(36.9±8.2)cmH2O,门静脉支架植入后门静脉压力较支架植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VS栓塞后门静脉压力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后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 对肝癌伴MPVTT和明显APVS患者,植入门静脉支架能有效复通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APVS栓塞则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血液动力上使门静脉双相或离肝血流恢复为向肝血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植入125I粒子条及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在胆道梗阻段同时植入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治疗组),27例仅植入支架(传统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至黄疸进展时间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125I粒子条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传统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术后7、14 d血清胆红素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支架组术后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单纯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和2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腔内近程放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疗效较单纯植入支架明显。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估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2只新西兰大白兔门静脉主干植入VX2肿瘤细胞株,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n=16)和对照组(C组,n=16)。治疗组、对照组兔MPVTT中分别植入125I粒子串、无放射性粒子串,术后定期监测兔一般情况、体重、实验室检查变化,术后2周治疗组、对照组各处死8只兔,作病理学检查。余下兔饲养至死亡作尸检,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Ki- 67标记指数、凋亡指数,并以此为基础评估该疗法的有效性。结果 近程放射治疗后每个观察时间点均表明,对照组兔体重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兔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平均MPVTT体积为分别为(565.4±220.9) mm3、(2 269.9±437.0) m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Ki- 67蛋白指数分别为(4.14± 1.84)%、(33.82±6.07)%,凋亡指数分别为(6.51±1.92)%、(0.91±0.26)%,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50±2.37) d、(27.38±1.22) d,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25I粒子串近程放射治疗兔植入性MPVT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1例接受125I粒子支架治疗,15例接受普通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 < 0.05)。术后6个月、1年125I粒子支架通畅率明显优于普通支架(P < 0.05)。普通支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个月,平均生存期4.3个月,粒子支架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平均生存期9.1个月,粒子支架组优于普通支架组(P < 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能明显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下腔静脉放射性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61例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放射性支架采用125I粒子条捆载裸支架的方法,共对33例患者采用此方法(A组),28例患者植入裸支架(B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对原数据进行后随机化分析以减少选择性偏倚,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均采用内科对症处理。A组患者较B组显示更长的生存期优势,A组中位生存时间(203.0±28.1) d, B组(93.0±24.3) d(P=0.006),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4对)A组(200±31) d, B组(66.0±23) d(P=0.019),A组水肿缓解率97.0%,B组为96.4%,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支架植入与肿瘤客观有效率为患者预后好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支架植入对治疗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序贯盆腔根治性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5例临床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化疗栓塞联合放疗组(联合组)99例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组)96例,比较治疗后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评价两组在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上的效果和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缩小,但近期缓解率联合组高于放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联合组介入术后贫血纠正明显,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远期随访3年生存率联合组高于放疗组(P=0.032),1、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联合组明显低于放疗组(P<0.05);1、5年生存率及5年肿瘤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经临床积极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远期并发症以放射性皮炎、膀胱炎和(或)直肠炎为主,其中联合组放射性膀胱炎和直肠炎的发生率均低于放疗组(P<0.05)。结论介入化疗栓塞序贯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近远期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联合治疗对患者黄疸复发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12月上海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21例不能手术切除而接受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内放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及该院同期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的患者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退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和黄疸复发时间的差异。结果 21例联合治疗患者共植入金属裸支架32枚,放射性125I粒子580颗,手术成功率100%,治疗有效率85.7%,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9.5%,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344 d而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中位黄疸复发时间为193 d(P=0.03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7 d明显长于单纯胆道引流或金属裸支架植入患者的256 d(P=0.022)。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近距离内放疗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联合治疗能够推迟肝门胆管癌患者的黄疸复发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对比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LE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1例有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血栓处全程缓慢喷洒0.9%氯化钠溶液并即刻用AngioJet装置抽吸血栓(AngioJet组),25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传统CDT治疗(CDT组),两组治疗后仍有明显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后狭窄仍>50%者植入支架。术后AngioJe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或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CD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结果 AngioJet组11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吸栓、球囊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6例植入静脉支架,术后患者均出现血红蛋白尿,1~2 d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大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77±1.56) 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57±0.52) cm。CDT组25例溶栓时间为3~7 d,14例植入静脉支架;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02±1.28) 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30±1.09) cm。AngioJet组、CDT组平均血栓溶解率分别为(75.36±16.55)%、(84.23±1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2,P=0.167);肿胀消退率分别为(79.02±8.14)%、(81.91±1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4,P=0.288)。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急性LEDVT患者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