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实践中,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在各种新闻媒介中,电视报道能够把事件现场以画面的形式再现于观众面前,满足观众亲眼所见的愿望.无疑是最值得信任的。然而,多年来电视报道画面失实现象却长期存在.组织拍摄、扮演重拍、张冠李戴等“手法”不但严重影响了报道的可信度,也败坏着观众的胃口.影响着整个电视媒体在观众中的公信力。而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和高新技术普及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画面的戏剧性和感染力.新闻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利用率越来越高。本文将简略分析当今中国电视媒体较常见的几种新闻失实现象.以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方汉林  张辉 《新闻前哨》2001,(11):29-29
要使电视画面语言成为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构图、布光、镜头运用、画面组接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要了解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当今世界瞬息万变,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获取新闻信息,了解事件真相。因此,要求记者有扎实的基本功,记者所采制的新闻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观众易于接受。其次。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来说话。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但新闻真实并不等于拍出来的画面就一定真实。这就要求记者在拍摄中把握好摄影技巧的同时,必须摒弃导演、摆布的拍摄手…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新闻的这个天地中,除了一部分时政新闻,对电视观众极具收视感召力的是大量的社会新闻。近年来,省市级电视台相继开设了一系列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它们凭着社会新闻与观众的贴近性、现场感强等特点,充分调动了电视观众的收视兴趣。可以说电视社会新闻处在异军突起、如日中天的阶段,但同时也显现出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往往反映的是百姓身边的事,电视民生新闻写作中既要注重导语和结尾的写作,熟练运用导语和结尾写作的各种手法,也要讲究叙事方式,注意"闲笔"的运用,以达到吸引观众、留住观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郭明杰 《新闻前哨》2013,(11):74-75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受众多为普通百姓。为满足百姓收视需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侧重报道与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选题。电视节目解说词需要充分考虑观众接受信息的习惯,语言简明通俗,明白晓畅,富有口语化,更多地采用与采访对象互动对话的形式,充分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和收看心理,呈现出平民风格。  相似文献   

6.
县级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弱化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庆华 《视听界》2006,(6):97-97
如果仅仅论电视媒体与观众的地理距离,处于最基层的县级台无疑是有优势的。但在最贴近受众、最令观众欢迎的民生新闻上,县级台却是被弱化的。民生新闻突破了上情下达、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综合新闻”模式,电视镜头的视角放平,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在电视新闻的传播中,来自百姓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令人遗憾的是,在各大电视台以民生新闻贴近受众的同时,作为最靠近民众的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基本上还是沿袭过去的形式、内容,其贴近程度远远不如地市、省台和央视。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弱化的原因是多重的,笔者试对其作一初探。原…  相似文献   

7.
崔雪蕊 《新闻窗》2005,(5):39-39
观众对一个电视台的感受如何,主要是通过电视台的节目进行体验,作出判断。而每天在节目中出现的播音员和主持人给观众的感受往往最直接和最强烈。随着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已成为备受社会瞩目的公众人物,对新闻播音员来说就更受观众的关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新闻播音员,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8.
成竹 《声屏世界》2005,(8):29-29
在当今电视传媒的竞争中.社会新闻最受青睬.因为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时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是争夺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做好社会新闻,各媒体均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就非常重视杜会新闻.除了以时政新闻为主的《长沙新闻》之外.还开辟了三档社会新闻栏目:《在现场》《今晚九点》《真相调查》,笔者一直在该频道当记者。三年内几乎天天都与社会新闻打交道.对社会新闻有一些感悟.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祥国 《新闻前哨》2007,(8):100-100
电视连续报道是以电视手段把新闻事实置于时代或历史的大背景中,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社会影响、意义等,深入、细致地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连续报道的深度直接关系到连续报道的影响程度,挖掘浅,反映小;挖掘深,反响大。如此正比的关系,告诉我们在对某一事物和人物进行连续报道时,必须深挖一脚,推动舆论强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电视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来说,由于境外电视在绝大多数省市不能落地,省市台无论从实力还是影响都与央视没有可比性,所以在一个省的范围内电视竞争主要在省市台的各频道之间展开。这种竞争在经历了电视剧大战、综艺节目“克隆”之后,现在竞争最激烈的就要数以城市观众为收视对象,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生活为内容的都市新闻了。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一个新闻现场常常能看见几台甚至十几台摄像机、几十名记围着。为“争夺眼球”越来越多的频道加大了对新闻的投入。都市新闻何以成为省市台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曲文波 《新闻窗》2012,(2):71-71
画面语言的视听享受电视新闻是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以其自身的特性——视觉与听觉的有效融合,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将新闻信息直接传达给广大观众,使观众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世界、认知社会、了解自身。电视新闻可反映动态新闻,传递新闻信息、表现新闻事件主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电视新闻给观众带来了一幅画面,  相似文献   

12.
张春星 《青年记者》2007,(14):120-120
电视评论,这种理论色彩浓厚的新闻体裁在电视上一直呈现弱势。近年来,电视这一媒体愈来愈不满足于自己的“短、平、快”,对许多百姓关注的社会问题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采访报道。但这种评述性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时间段的加长、画面的增多,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强调新闻的穿透力,使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对新闻事实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的传播是有一定的价值,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民生新闻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生问题,从而来反映民生的精神文化特质,因此有必要加强民生新闻的建设,开拓新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发展之路。电视民生新闻体现了大众的生活情况,详细地反映出大众的生活发展走向。当然现在的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加以改正,制定出一些新的政策,使得民生新闻文化的发展更加顺利、长久。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是通过报道向观众提供具体、及时的信息,直接指导人们的具体行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具有微观性和具体性。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受众期待电视媒体更加关注其生活状态,带来对其生活技能具有指导性的信息,而且能够反映观众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向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5.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增强民生新闻贴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民生新闻异军突起,深受老百姓欢迎。为此,各级电视媒体都把民生新闻当做新闻类栏目的一大卖点。但反思当前民生新闻发展现状,情况令人担忧:花边新闻充斥屏幕,新闻报道低俗化、脱离群众倾向日益严重,观众开始感到厌倦。民生新闻源于生活,而当前许多民生新闻弱化甚至缺失的正是与生活的主体——普通老百姓的关联。受众是很现实的,好看、好玩的新闻要看,但更要看有用的新闻。民生新闻当初凼为与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而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6.
李济仁 《青年记者》2007,(14):126-126
电视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于拟采访新闻发生的现场中,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报道,一般随事态的发展进程观察、叙述、提问交替进行。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应该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跌宕起伏。记者的言谈举止操纵和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把握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给观众呢?  相似文献   

17.
许青如 《视听界》2002,(4):22-22
一次观众收看电视的目的和电视满意程度调查显示,经济报道的信息,特别是专题(股评信息除外),位次不如时事信息、社会新闻以及文体娱乐节目。这里除了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观众不易接受外,主观上经济报道也存在着图解经济改革、选材缺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娱乐化、故事化以及平民化的特点,因此深受观众喜爱。在高市场份额、高收视率的背后,市场和观众引导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从而导致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和低俗化现象加重,本文对电视民生新闻及其长远发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电视深度报道是以电视手段把新闻事实置于时代或历史的大背景中,将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社会影响、社会意义等,深入、细致地展现给观众的一种报道形式。相对于一般动态性新闻,它更侧重于新闻内涵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对重大事件及有影响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述来挖掘“新闻背后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视经济新闻在新时期需要适时改变自身发展模式,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观众对经济信息的新需求。现阶段,电视经济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本文着重对电视经济新闻发展中的制约瓶颈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电视经济新闻发展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