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院区搬迁院区融合期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被迫中断、延迟,甚至取消原定培养计划。如何保证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连续性和质量,同时保证多院区同质化管理是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尝试将基于网络资源和互联网通信用于各种移动教育和电子学习系统为多院区管理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重庆市人民医院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标准和评估办法及时启动移动教育培训模式,弥补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不足。通过移动培训住院医师、住院医师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管理人员,以分享视频、音频、实时会议平台、在线问卷、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满足多院区管理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要求。笔者建立了多院区管理新型培训模式来探索移动教育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和发展机会,在新时期下培养高水平的住院医师。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管理平台是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过程实施的一个综合性信息网络管理平台。辽宁省是人口大省,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人数较多,探索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培训管理非常有必要。平台实现了培训基地申报、学员网上报名、学员日常培训情况网上实时监控、网上安排结业考试、全省学员信息统计查询等常用功能的住院医师全过程网络管理,节约了人力及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有序推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除常规的培训管理外,将住院医师各类考核成绩与其每月绩效进行挂钩,按照得分给予相应奖金;利用绩效考核促进住院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住院医师的管理,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总住院医师制度是医院人才培养和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而教学秘书又是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岗位。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总住院医师参与临床教学纳入总住院医师培训和考核体系之中,由总住院医师担任教学秘书,利用总住院医师身处临床医疗、教学第一线的岗位特点,加强了临床教学的管理,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总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但是,如何解决总住院医师教学经验的不足,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减轻其过重的工作负担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总住院医师培训是由住院医师成长为主治医师的重要阶段,总住院医师承担着医疗、教学和管理职责。随着内科专业化的不断增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逐步开展,内科总住院医师培训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调研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培内科总住院医师和临床指导教师,了解了内科总住院医师的培训现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医学》2005,27(7):952-952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学科室创建于1934年。历任主任有唐庆尧教授、李胜云教授、陈翰高教授,现任主任黄仲奎教授。放射学科分为三个医疗组:诊断组、技术组、护理组。现有教授9名,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12名,技师6名,技士4 名,主管护师3名;其中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生导师1人。学科带头人黄仲奎博士为全国放射学会  相似文献   

7.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全面质量控制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一个方面,但它是质量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卫生部在全国各医院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设立的主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医院要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开发各级管理层。由于总住院医师担负着病房医疗管理的具体工作,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是保证和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我们在重视科主任作用的同时,也应充分重视总住院医师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在院领导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总住院医师的管理和培训,让他们参与到医疗质量监控的各个环节中,在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制定《总住院医师工作制度》,加强总住院医师的准入管理做好总住院医师选拔工作,改变以往“老总”仅由科室主任直接任命的做法,应由科室择优推荐、个人申请、培训考核以及领导审批后方能担任总住院医师,由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总住院医师队伍。2强化总住院医师质量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在总住院医师上岗前,首先要上质量教育课,要让他们意识到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性,要让他们知道,总住院医师是住院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每个青年医师应抓住这一锻炼和考验自己的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带教师资资质管理,规范指导医师教学活动,实施带教师资绩效评价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在师资信息、师资培训、师资带教、师资评价和师资激励等方面的应用,旨在规范师资队伍管理,保证住院医师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系统化、规范化、均质化工程。随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培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块设计和应用经验,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过程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多部门、多专业联合全面审查同一份病历记录的不同专业内容的模式全面评价每个科室、每个医疗组落实管理制度、医疗规范情况,通过对检查结果的汇总、分类、分析,查找医疗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以及缺陷发生频次较突出的医疗组,以问题为导向,精准管理,有力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提高住院病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23个临床科室的住院病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干预组),抽样检查住院病历2820份,分析住院病历缺陷指数、缺陷整改率及平均住院病历评分值,并与2010年期间相应科室的2760份住院病历(基线组)进行比较,分析全面质量管理对于住院病历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组住院病历缺陷指数明显低于基线组(分别5.3和3.4,P=0.000),住院病历缺陷整改率明显高于基线组(分别为36.0%和66.9%,P=0.000),平均住院病历评分值明显高于基线组(分别为94.8分和96.7分,P=0.000)。结论全面质量管理用于住院病历的质量管理,可明显提高住院病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选取该院实施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安全干预机制之前(2011年12月―2013年12月﹚26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安全干预机制后收治患者(2014年1月―2016年1月﹚225例为观察组,分析安全干预机制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疗事故以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3%﹚显著高于对照组(72.3%﹚(P<0.05﹚,观察组医疗纠纷(0.0%)和医疗事故发生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医疗纠纷(5.4%﹚和医疗事故发生率(5.8%﹚(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技术较强,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着重共安全评估、术中控制来提高风险应对能力,落实各项基本操作,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实施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对缓解医患纠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曲路  孔令全  冯斌 《中国医院》2003,7(3):68-69
分析了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将医疗保险等同于公费医疗的管理模式,未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认为无利可图而不重视;医生的认识误区;把参保患者视为特殊群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群组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实践。回顾分析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群组管理的经验,举实例说明其具体的方法和内容,提出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群组管理,需要建立适宜的医疗队伍和患者群组,并从健康体检、专题讲座、“一对一”诊疗、互动活动和考核等多方面开展。群组管理模式适于中国现阶段社区糖尿病的管理,但该模式尚有许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总结大型公立医院医联体--南京鼓楼医院宿迁模式的创新经验及启示。2003年南京鼓楼医院与宿迁市人民政府、金陵药业集团合作,成功打造集团化、股份制、契约化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实行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制度,形成全国首家跨地区、跨行业的股份制医院。10年来,通过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以及鼓楼医院文化理念、技术和管理3个方面的重点帮扶,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医疗质量、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医院管理、医疗效率、病人及员工满意度等都取得了大幅度提升,跨入三级医院行列,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分析的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改善管理质量。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医疗设备作为常护组并给予常规医疗设备管理维护,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医疗设备作为风护组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风险分析的预防性维护。分别统计管理人员的医疗设备管理知识评分、各个季度的医疗设备合格率、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结果风护组管理人员医疗设备管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护组与风护组医疗设备合格率在1季度分别为82.54%和89.03%,2季度分别为83.29%和90.02%,3季度分别为84.04%和91.77%,4季度分别为83.54%和92.77%,风护组医疗设备合格率明显高于常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护组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满意率为94.00%,明显高于常护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风险分析的预防性维护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利于改善医疗设备质量,并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人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来自医保定点医院的异地就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  刘明  陈迪 《中国医院》2010,14(11):34-36
目的:了解异地就医人员需求、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方法:向前来办理异地就医手续的人员发放问卷调查。结果:异地就医人员来源广泛,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管理难度大;在全部问卷中,"异地居住"人数最多;认为异地就医后医疗费用报销"不方便"的占绝大多数。结论:建议尽快制定统一的异地就医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异地就医监管实效;建立医保管理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有效减少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院及参保人员困难和压力,促进和谐医保、便捷医保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信息化管理,提高设备计量管理效率,确保临床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方法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设计计量检测"双闭环"管理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医疗设备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2018年使用手工管理作为对照组,2019年使用该信息系统管理作为实验组,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水银血压计的计量检测台数、检测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和对随机抽取200台设备的证书录入时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计量检测覆盖率从95.3%(对照组)提高到了100%(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5,P<0.01);计量工作效率由大量设备集中于两天内完成(对照组)缩短为集中于一天内完成(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8.002,P<0.001);计量证书录入时长由69.66 s/张缩短为12.74 s/张,两组时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695,P<0.001)。结论应用计量检测闭环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效率,减少医疗设备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吴富利 《吉林医学》2012,33(35):7621-7622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管理在我院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术患者180例设为路径组,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术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路径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改变。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治疗中,简化了诊疗过程,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合理有效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但尚存在不少问题,仍需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路径组)和7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对照组)作比较,对两组孕妇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路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结论运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很好地规范医疗行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