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 mL/kg)干预治疗。Longa法评分标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JNK3蛋白表达,RT-PCR检测JNK3 mRNA表达。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JNK3蛋白和JNK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下调神经元JNK3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死亡DNA片段裂解因子45样因子B(CIDE-B)表达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TUNEL法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IDE-B蛋白表达,RT-PCR检测CIDE-B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2h再灌注6h,1d,3d,7d,14d,凋亡神经元显著增加(P0.01),CIDE-B mRNA和CIDE-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加(P0.01);至缺血2h再灌注28d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较少,CIDE-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1),细胞凋亡与CIDE-B基因表达的时相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IDE-B表达与神经元凋亡呈时相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及黄芪注射液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1],于再灌注后0、0.5、2、6、24、72和120 h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除0和0.5 h外,其余各个时间点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除0和0.5 h外其余各个时间点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均减少(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抑制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I/R),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90 min,拔出栓线造成局部脑区缺血/再灌注损伤。Res+I/R组缺血前1 h腹腔注射白藜芦醇(30 mg·kg-1)。缺血/再灌注后第5天,TUNEL法原位标记海马CA1区凋亡的神经元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PI3K、p-Akt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较,白藜芦醇预处理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I/R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使海马CA1区PI3K、p-Akt表达明显增多(P<0.05),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缺血前1 h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和Apaf-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和黄芪注射液处理组(实验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组于术前30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mL/kg,每24h注射1次,各组于再灌注后24h断头取脑。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胞核及线粒体损伤,并且Apaf-1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0.024±0.001vs0.109±0.011;Western blot法:0.270±0.018vs0.894±0.072,均P<0.01),与再灌注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核及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而Apaf-1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免疫组化:0.048±0.005;Western blot法0.392±0.046,均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paf-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松龄血脉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结果松龄血脉康显著降低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数,促进海马神经元修复,松龄血脉康组海马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Bax的表达降低。结论松龄血脉康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Bcl-2的表达及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再分为0、0.5、2、6、24、72和120 h 7个亚组。黄芪注射液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2 g(生药)·kg-1],其中24、72、120 h组手术后每隔24 h追加给药1次,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腹腔注射与黄芪注射液等量的无菌去离子水。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JNK3 mRNA的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除120 h外,模型组各时间点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除120 h外各时间点JNK3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JNK3蛋白及其mRNA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与胱天蛋白酶(caspase)-3及胱天蛋白酶(caspase)-10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caspase-3及caspase-10蛋白表达。结果 1脑缺血组大鼠海马CA1区3h即出现凋亡阳性细胞,48h达到高峰,72h凋亡阳性细胞的数量开始下降。依托咪酯组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于给药后再灌注6~72h各时间点均低于脑缺血组(P<0.05)。2依托咪酯组大鼠海马CAl区caspase-3及caspase-10蛋白表达于给药后再灌注6~72h各时间点均低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能够抑制急性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P〈0.05),凋亡细胞表达增多(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凋亡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Bre)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左肺门45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30 min,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灯盏花素(12.5、25、50 mg/kg)和舒血宁(4 mg/kg),并设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再灌注2 h后,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TUNEL法检测肺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灯盏花素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组织W/D,减轻肺水肿,降低肺细胞凋亡指数(AI),改善肺细胞凋亡状况,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Bax mRNA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改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下调NF-κB蛋白表达,上述作用均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细胞凋亡起到抑制作用,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Be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1mg·kg~(-1)组、吗啡7mg·kg~(-1)组,各8只。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缺血前60min腹腔注射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脑缺血8min、再灌注24h后取大鼠的脑组织,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吗啡预处理使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减轻、凋亡细胞数及Bax表达减少(P<0.01),而Bcl-2表达增加(P<0.01);且吗啡7mg·kg~(-1)组减少神经元凋亡及改善神经元病理变化的作用更为显著(P<0.01)。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吗啡7mg·kg~(-1)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确内质网信号通路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化染色、RT-PCR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12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在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caspase-1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数明显增高,caspase-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内质网通路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与DNA修复蛋白XRCC1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探讨依达拉奉对神经元细胞凋亡与DNA修复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8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依达拉奉干预组(ED组)。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分别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处死大鼠,提取脑海马部组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A修复蛋白XRCC1的表达。结果 TUNEL法:SH组凋亡率较低,IR组凋亡率于缺血再灌注6 h开始明显增多,48 h凋亡率达到最高。IR组与SH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组在6 h后各时点凋亡率较IR组降低(P<0.01)。免疫组化方法:SH组XRCC1在各时点表达较为明显;IR组XRCC1表达在缺血再灌注2 h开始下降,6 h后下降明显,持续到72 h,与S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D组XRCC1表达量降低不明显,各时点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通过减缓XRCC1表达的下降,促进DNA损伤修复,从而阻止锥体细胞凋亡,进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CA1区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加丹红注射液组(丹红注射液组)、缺血再灌注加依帕司他组(依帕司他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1 h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开始时丹红注射液组、依帕司他组分别按2 mL·kg-1、20 μg·kg-1在0,24,48 h尾静脉注射给药,72 h后处死大鼠取材。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考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病理形态变化、AR的阳性细胞指数以及A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给药72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凋亡较多,分布排列紊乱,且AR的阳性细胞数表达增多(P<0.05),Western blot显示AR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红注射液组和依帕司他组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分布排列更整齐;丹红注射液组AR的阳性指数降低(P<0.05),且Western blot显示AR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大鼠海马CA1区AR的表达。丹红注射液对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A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泊酚是否能降低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核转位,阻止Caspase非依赖性神经元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抑制剂组(I组)、丙泊酚组(P组)。S组大鼠仅接受手术而不遭受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打击;I/R组大鼠采用二血管夹闭法制造缺血模型10 min,然后再灌注;I组大鼠在缺血前2 min经静脉注入Caspase抑制剂;P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前1 h,经股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持续1 h,之后注入抑制剂,2 min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24、48 h,取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分析AIF线粒体核转位、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S、I组相比,P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中AIF线粒体核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Br)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96只SD大鼠根据不同的处理因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32只)、灯盏花素治疗组(Br组,32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32只)。Br组和I/R组依据缺血后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再细分为3、12、24、48h4个小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缺血再灌注3h时,大鼠海马NF-κB的阳性表达已明显升高,在12h时表达最高,随后表达开始下降(P<0.05);与相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比较,3h时,Br组的NF-κB蛋白阳性表达未见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则明显降低(P<0.05);蛋白印迹方法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结论灯盏花素很可能通过减少NF-κB蛋白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左侧MCAO1h,再灌注23h后处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葛根素组给予葛根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区组织形态学改变,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结果:对照组、葛根素组、假手术组缺血侧海马区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13±0.01、0.07±0.01、0.05±0.01。对照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葛根素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减弱(P<0.01)。对照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葛根素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神经元。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葛根素可下调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对脑组织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33℃,4h)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神经元凋亡细胞及磷酸化p38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再灌注组,低温假手术组,低温再灌注组。每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2h、4h、d1、3、d5)又分为5个对应的亚组(n=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3区的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pp38在海马各区的动态变化。结果4h亚低温可显著减少缺血沙土鼠d1、d3、d5的探索活动及CA1/区的凋亡细胞,明显抑制脑缺血后海马CA1区pp38早期的表达(2h、4h)。结论4h亚低温治疗对沙土鼠5min前脑缺血有明确的保护作用,抑制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早期pp38的激活可能是其减少海马细胞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合并降压法导致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各给药组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病理改变。结论 5,6-二羟乙基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再灌注24h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黄芪组3组。造模前1h时黄芪组给与黄芪200mg/kg腹腔注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切片,进行HE染色、c-fos和c-jun免疫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血2h再灌注24h后,黄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可检测到凋亡细胞,黄芪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细胞;黄芪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皮层c-fos/c-ju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组大鼠缺血侧皮层c-fos/c-jun表达降低。结论:黄芪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皮质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