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4~2007年4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璞  陈华庭  伍三兰 《医药导报》2009,28(7):950-952
目的 了解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 对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2007年44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446例ADR中,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 占81.61%;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 占总例数的50.83%; 严重的ADR占14.13%; 由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 占95.96%. 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磊 《中国药业》2011,20(3):40-41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上报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居首位(24.6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2.00%).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院应加强监测.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唐智权  杨思芸 《中国药房》2012,(26):2472-247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到的7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首位(313例,占40.4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见(559例,占72.22%);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296例,占38.2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247例,占31.46%)。结论: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集到的61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0岁人群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60例(26.02%);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516例(83.90%);ADR主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有285例(43.91%);严重ADR 23例,其中以发生过敏性休克为主,有13例;引起ADR的药品有16类171种,抗菌药居首位,有346例(44.88%),抗菌药中以喹诺酮类药物居首位,有81例(23.41%)。结论:加强合理用药教育和对ADR的监测,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0年上报的67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共4类4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77.61%(52例);在给药途径上,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6.12%(51例)。ADR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多,占52.24%(35例)。结论必须加强ADR监测、报告、防范和处理,有效减少ADR事件,强化临床用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404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到的404例ADR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分析.结果:404例ADR中男275例(68.1%),女129例(31.9%);化学药品引起ADR 327例(80.9%),中成药引起ADR 77例(19.1%);静脉给药361例(89.4%).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共41种抗微生物药物引起274例ADR,占总例数的67.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最主要的表现,占总例数的61.6%(249例).结论:儿童ADR的发生男孩比女孩多,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本院2009年上报的19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给药途径和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引起ADR的抗感染药品种类、ADR累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所涉及药品的相关因素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121种,抗感染药品居首位(65例,33.16%),头孢菌素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29例,14.7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58例,80.61%);ADR出现时间主要在用药30 min内(80例,40.81%);严重的ADR有29例,以过敏性休克(11例,5.61%)及白细胞减少(12例,6.12%)为主;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1~70 a,占所有的64.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7例,29.8%),其次为全身性(36,18.36%)及消化系统(23例,11.73%)。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探索分析ADR的易发因素,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0月上报的236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用药途径、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36例报告涉及药品15类103种,其中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80例,占33.9%),60岁以上的患者ADR发生例数最多(67例,占28.4%);其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92例,占40.0%),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47例,占19.9%)、消化系统损害(33例,占14.0%)。静脉滴注引发137例(占58.1%),中药注射剂引发26例(占11.0%);严重ADR有5例,占2.1%。结论:ADR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和做好ADR相关知识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07至2008年某院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昌邑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药物不良反应(ADR)药品60种。抗生素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心血管药物,静脉注射引发的ADR79例(77.4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上报的4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男性发生率(57.9%)高于女性(42.1%);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4.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64.3%)。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茜  彭磊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2,16(4):554-556
目的分析该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了解ADR发生的规律与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2010年上报的137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ADR报告来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1.17%);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2.55%);137例ADR共涉及80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53.28%),其次是中药制剂(16.79%);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0.11%);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4.16%)。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3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慧 《中国药房》2010,(38):3622-3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集到的39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人群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00例(占25.38%);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283例(占71.83%);引起ADR的药品共15类97种,抗菌药物居首位,有246例(占62.44%);ADR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36例(占59.90%);严重ADR30例,占7.61%,其中以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能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408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锦  毛晨梅 《安徽医药》2017,21(6):1150-1153
目的 了解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4年408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08例ADR中,严重不良反应11例,其中9例均通过静脉给药引起,另外1例是检查前水合氯醛灌肠镇静引起,1例是双氯芬酸栓肛塞退烧中发生.10岁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共390例(95.59%);抗感染药物发生ADR最多,共226例(55.39%);静脉途径最易引起ADR,共341例(83.5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共345例(84.56%). 结论 应注意儿童用药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年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史等,加强ADR监测,有效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保障儿童用药的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江苏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集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和(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涉及55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所致ADR居首位(44例,占32.12%),其次是抗肿瘤药(33例,占24.09%);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08例,占78.8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例,占25.65%)。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药物,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8.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12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与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ADR发生率最高(90%);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35%),其次为抗感染药(15%);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5%);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ADR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 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皮疹、瘙痒)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