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16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而成反复发作慢性病程.由于UC的病因未明,所以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乌梅汤加减治疗本病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及统计方法,通过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现代蒙医尼如哈剂进行整理、统计,筛选出高频药物,总结出修复肝脏功能、防止血管病变、解毒敛疮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药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而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IUC)在临床治疗上则更为棘手,常表现为临床症状长期迁延反复不愈,常规药物疗效不佳。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UC 4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液高凝状态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转归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与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UC活动期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3例,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静脉血3mL并分离血浆。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imer。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D—dimer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活动性评分优于未经抗凝治疗组,经抗凝治疗后患者D—dimer明显低于未经抗凝治疗组。结论:D-dimer血浆浓度与活动性UC患者的病情分级呈正相关。活动性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适量应用低分子肝素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BPC和MPV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BPC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MPV却低于对照组,指标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外周血BPC和MPV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icerative colitis,UC)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文章分析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见并发症及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直肠黏膜,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黏液及脓血便为主,少数患者可有便秘,病情易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我国UC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活动期UC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椒丸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TNF-α和IL-8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川椒丸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川椒丸灌胃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20只,组。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3d后给予相应治疗药物,连续3周。观察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治疗后SD大鼠模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川椒丸灌胃组结肠镜下黏膜炎症修复情况优于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川椒丸灌胃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较SASP灌胃组降低(P〈0.05)。结论川椒丸灌胃治疗UC大鼠模型疗效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8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蒙中药合用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慢性炎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治疗比较困难,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采用蒙中药内服配合锡类散灌肠治疗3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以北欧和美洲发病率为高,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仍有相当数量病人在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外科治疗。UC患者中约30%以上需接受手术切除,大多数手术需在最初诊断10年内施行^[1]。  相似文献   

13.
杨留志 《河南中医》2005,25(9):47-4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的直结肠疾病,一般认为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因素有关。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但副作用较多,复发率高。近年来,笔者自拟溃结宁汤治疗UC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改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5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等,属中医“肠风”、“脏毒”、“泄泻”、“痢疾”、“便血”、“肠癖”等范畴。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逐年上升,病程迁延难愈,并且极容易复发。近些年来,中药灌肠在对UC的症状及预后改善、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故而通过文献检索,从经方、经验方、辨证选方用药、中药+西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方面探究UC的治疗进展,进而说明中药灌肠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的确切临床疗效,以及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维吾尔医治疗。方法:对1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内服玛木然止泻胶囊,灌肠复方玛木然汤进行治疗。结果:18例患者中痊愈10例(55.5%)、显效5例(27.7%)、有效1例(5.5%)、无效2例(11.1%)、总有效率88.9%。结论:内服玛木然止泻胶囊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有减少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结肠炎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即常说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主要表现为直肠结肠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肠道出现溃疡、炎性水肿以及出血病变等病症。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可以比较有效地治疗慢性结肠炎(UC),笔者在本文中综述了我国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肠湃”范畴,其病位在肠,与脾肾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治疗难点是复发率高,合并症多,有恶变倾向。笔者近年接诊百余例UC患者,常用中西医结合之法进行治疗,多数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现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和体会简单阐述UC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顽症,重症患者癌变率高。笔者1998-09—2004-06采用自拟愈肠汤配合石黄汤保留灌肠并配合复方芙蓉叶栓剂外塞肛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4例,效果显著,同时检测了患者肠黏膜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旨在探讨氧自由基(OFR)在UC发病中的作用,为中药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笔者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