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居在不同海拔的藏族人血浆AVP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世居高原的人群中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含量变化,初步探讨这种含量变化在低氧环境适应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世居在海拔2261M、3840M、4280M地区的健康藏族人血浆AVP的含量(pg/ml)。结果:藏族人血浆AVP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0.01);居住在同一海拔地区的藏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AVP含量升高(P<0.01)。结论:AVP的这种含量变化在低氧瓣适应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原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高原低氧适应机制在世界高原人群中,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适应历史最长的民族,具有突出的人类生理学代表性。青海高原医学研究所、西藏医学科学研究所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协作的研究表明,藏族对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与青藏高原移居人群(如汉族)和南美安第斯山克丘亚印地安人(QuechuaIndian)相比有如下特点:(1)有较大的胸廓指数、肺活量和肺总容量,提示具有较大的肺泡氧弥散面积及较高的通气储备。(2)其静息通气量较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低,运动负荷下Pa-CO2进一步降低,运动通气增强。…  相似文献   

3.
王宇鹤  杨伟  王萍  徐世林 《吉林医学》2013,34(17):3386-3387
目的:探讨藏族、汉族男性青年人群RBC、Hb、HCT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西藏民族学院2012级男性大学生352人为试验对象,在陕西咸阳进行现场血细胞实验室检查,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SY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藏族及汉族男性青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世居高原藏族、世居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返回平原汉族男性青年与世居高原藏族及世居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藏族人群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而世居平原汉族进入高原环境后,RBC、Hb、HCT显著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藏族人血浆AVP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世居高原男女性在不同海拔高度其血浆中AVP含量的情况。方法在不同海拔高度测试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AVP测定。结果男、女性随海拔高度的增高,AVP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低氧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原地区健康儿童血清ADA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了解高原地区健康儿童的免疫功能机制。方法:应用连续监测法对居住在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健康儿童ADA活性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海拔2 200m、3 700m组与平原组间,海拔3 700m与海拔2 200m组间AD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2 200m地区藏族儿童组与汉族儿童组间的A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3 700m组地区藏族儿童组比汉族儿童组ADA增高(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儿童ADA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增,二者成正相关。藏族儿童对高原低氧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和有不同于平原人的低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世居高原藏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分布频率及与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血浆ACE水平的关系,探讨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的机制.方法 筛选世居高原的青海地区藏族、汉族健康男性青年各30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两组人群ACE基因的I/D多态性;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动脉血氧分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肺动脉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血浆ACE水平.结果 藏、汉两组ACE基因的II、ID、DD三种基因型的频率为0.700、0.233、0.067和0.300、0.467、0.233,差异有显著性(x2=9.725,P=0.006);两组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16、0.184和0.534、0.466,差异有显著性(x2=10.227,P=0.001);两组人群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动脉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血浆AC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与ACE基因I/D多态性无相关性.ACE基因L/D多态性在藏、汉民族间存在差异,致血浆ACE水平差异,这种差异与藏族人群适应高原低氧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海拔10米(青岛),3700米(青海玉树)和4300米(青海玛多)三个高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0例健康人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结果发现,(1)高海拔地区世居藏族与有15年以上移居史的汉族居民两项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2)高海拔地区居民血浆皮质醇和醛固酮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可能是高原居民对低氧环境的一种慢性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藏族较汉族对高原低氧有较高的适应性已得到公认,这种高度适应性是高原环境所致,还是遗传基因特点不同仍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出生在高原的藏族较汉族有更大的肺活量及最大通气量,在运动时氧摄取能力、最大心输出量及脑供血能力均强于汉族[1,2]。出生高原的藏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原藏族人群几个血细胞参数随年龄变化和男女之间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为藏族人群和援藏人员的健康提供精准医学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2 550名高原藏族健康体检人员,并与宜宾市4 596名平原汉族人员进行对比。分析的血细胞参数有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SD,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V,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按年龄将人群分成5组,A组≤10岁,10岁<B组≤20岁,20岁<C组≤30岁,30岁<D组≤50岁,E组>50岁,从每组人群总的状况,不同组间、不同性别人员和同一组内不同性别之间,以及相邻组别之间,分别进行比较与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0岁以前,高原藏族男性RBC、Hgb、Hct上升比平原汉族明显;高原藏族女性在30岁以后,RBC、Hgb、Hct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平原汉族女性在30岁以后,RBC、Hgb、Hct却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原藏族各分组与总样本的比较中,RBC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Hgb在B、D、E组中,Hct、MPV在D、E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高原藏族不同性别间的比较中,RBC、Hgb、Hct、RDW-CV在B、C、D、E组中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从具体数值波动与差别看,男性与女性的差别,以RBC、Hgb、Hct在C、D组中尤为明显。在高原藏族与平原汉族的分组分析中,Hgb、Hct在A组(≤10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藏族人群在RBC、Hgb、Hct、RDW-SD、RDW-CV、MPV几个血细胞参数上,因年龄不同和性别差异变化明显,部分参数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和平原汉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了解这些差异变化,对高原藏族人群和当前大量援藏人员在疾病诊治和健康保障上,都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血浆睾丸酮(T)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从平原移至海拔2261m和3460m处的Wistar成年雄性大鼠进行血浆T的检测,并以平原(海拔5m)大鼠血浆T含量作对照。结果大鼠持续24h处于急性低氧环境下,其血浆T含量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在海拔2261m处增加30.36%,在海拔3460m处增加31.00%(P〈0.01)。大鼠连续30天处于慢性低氧环境下时其血浆T含量出现动态变化(P〈0.01),1—3天血浆T水平趋于上升,低氧暴露10天时,血浆T水平增至最高水平,10—15天中血浆T水平却明显降低,15—30天中平缓下降。结论急、慢性低氧环境均能影响大鼠体内T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选用健康Wistar大白鼠,由平原(海拔5m,上海),直接引入高原低氧环境(2260m和3460m),用放射免疫分析法9RIA)分析了大鼠进入高原低氧环境后,在急性低氧反应期和慢性低氧习服期,中枢中脑区内生长抑素(GHRIH)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急性低氧应激反应期,与平原对照组相比,GHRIH降低非常显著(P<0.01),在30天慢性低氧习服期,1-3d升高显著(P<0.01),3-7-15d持续性降低(P<0.01),15-30d趋于回升(P<0.05)。中脑区内GHRIH的这种动态变化可能在低氧性生理反应的调节中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了解高原地区不同运动负荷下内皮素(Endothelin ET)的变化.探讨高原地区所适应的运动强度.得出结论:适当运动情况下,藏族ET相对减少而汉族ET变化不大.藏族由于长期居住在高原,比汉族更能适应高原环境.适当运动对血液循环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化学方法,对从平原地区移居到青海玉树地区(海拔3800m),3—8个月内的78例正常青年人(汉族)及世居玉树地区105例正常藏族青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进行了研究。移居组青年人外周血T细胞的总阳性率为61.13±6.44%;世居组青年人外周血T细胞的总阳性率为77.96±6.83%。结果表明,移居组青年人外固血T细胞ANAE总阳性率及“点状颗粒型”显著低于世居组青年人(P<0.01),而移居组“弥散颗粒型”T细胞的百分率高于世居组(P<0.05)。结果还表明世居藏族青年人T细胞的正常值与国内外各民族健康青年人正常值相接近,本实验结果提示两点:①高原缺氧对移居人群的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引起T细胞亚群之间的协调关系失去平衡,是高原易罹患感冒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佐症。②为世居藏族人群对高原适应机制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高原急性低氧对大鼠脑中枢内AV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工作选用标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由平原(海拔5米,上海)引入高原环境(海拔2260米,3460米)后,在24小时内急性低氧期,垂体及各脑区精氨酸加压素(AVP)样免疫法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高原24小时急性低氧期,高原实验Ⅰ组(2260米西宁)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皮层、垂体、下丘脑、丘脑、纹状体、中脑、海马七个脑区AVP含量均降低,桥-延脑含量趋于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实验Ⅱ组(天峻,海拔3460米)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垂体、下丘脑、桥-延脑血AVP含量增加(P〈0.01),其余5个脑区内AV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实验显示,急性高原低氧环境能影响中枢脑内AVP的合成与释放。提示,脑内AVP参与高原低氧的应激反应过程,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急进高海拔地区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将海拔10m处的平原大鼠快速带至海拔2261m及海拔3800m的高原,结果发现血浆中的心钠素含量随海拔递增而明显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别(P〈0.01)。提示:心钠素作为一种内分泌物质参与急性高原适应。  相似文献   

17.
高原世居藏族人胎盘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o XX  Gao WX  Gao YQ  Suo L  C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94-897
目的比较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探讨世居高原藏族低氧适应的线粒体机制。方法采用Clark电极法检测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盘线粒体Ⅲ态呼吸(ST3)、Ⅳ态呼吸(ST4)和呼吸控制率(RCR),计算氧化磷酸化效率(OPR);称量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胎盘重量和新生儿体重;测量胎盘体积及新生儿身长。结果(1)高原世居藏族胎盘重量、体积和新生儿体重、身长均明显高于移居汉族[分别为0.509kg±0.090kg vs0、429kg±0.099kg(t=0.695,P=0.004)、657.66cm^3±167.10cm^3 vs500.46cm^3 ±140、69cm^3(t=1.834,P=0.001)、3.495kg±0.439kg vs2.952kg±0.388kg(t=3.365,P=0.004)、49.81cm±2.56cm vs 48.10cm±2.30cm(t=2.025,P=0.000)];(2)高原世居藏族胎盘线粒体RCR、ST3、OPR明显高于移居汉族[4.22±0.97vs3.21±0.37(t=3.232,P=0.004)、(67.78±13.57)nmol O·min^-1·mg pro^-1 vs(41、27±10.49)nmol O·min^-1·mg pro^-1(t=5.257,P=0.000)、(117.93±32.69)nmol O·min^-1·mg pro^-1 vs(68.94±28.88)nmol O·min^-1·mg pro^-1(t=2.985,P=0.001)],ST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58±3.53)nmol O·min^-1·mg pro^-1 vs(14.79±4.69)nmol O·min^-1·mg pro^-1(t=1.069.P=0.297)]。结论高原世居藏族胎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移居汉族,这提示高原世居藏族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较移居汉族具有更强的利用氧的能力,可能是其高原低氧适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高原衰退症又称为“高原适应不全”,本研究对西藏自治区在职职工高原衰退症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西藏自治区7个地市(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林芝市、山南市、那曲市、阿里地区)的在职职工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自填式的问卷调查(呼吸、神经、循环及消化4个系统,共21项症状),描述其高原衰退症(以高原不适应情况表征)的分布特征,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高原不适应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本研究分析的问卷来源于3 901人。其中世居藏族2 107人(54.01%),移居汉族1 794人(45.99%);男性1 994人(51.12%),女性1 907人(48.88%);年龄20~57(34.45±8.11)岁;高原居住年限为0.5~54年,平均(19.51±13.84)年。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机体总体21项症状的高原不适应率分别为60.10%(26 578/44 247)和73.20%(27 565/37 674)。世居藏族在呼吸、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的高原不适应率也均比移居汉族低(P<0.001)。各地市的高原不适应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AVP含量。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AVP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非常显著(t=9.59,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4周时其血浆AVP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2.37,P<0.05),氯丙嗪治疗前后则变化不明显(t=0.85,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AVP代谢异常的现象;氯氮平等抗精神药物对体内AVP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磺胺甲噁唑在久居平原、急进高原、久居高原、世居高原汉族和藏族健康者体内与蛋白、红细胞的结合率.方法 取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磺胺甲噁唑后1.5、12.0和48.0 h时间点血样.超率法测定蛋白结合率;红细胞结合率通过红细胞压积、血浆和全血药物浓度计算.药物浓度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久居平原、急进高原、久居高原、世居高原汉族和藏族健康者体内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5.24%、77.50%、71.33%、67.33%和70.47%,红细胞结合率分别为6.04%、6.90%、9.24%、7.39%和8.29%.与平原组比较,急进高原、久居高原和世居高原藏族健康人体内磺胺甲噁唑的蛋白结合率均显著升高.久居高原、世居高原汉族和藏族健康人体内磺胺甲噁唑的红细胞结合率显著高于平原.结论 高原低氧使健康人体内磺胺甲噁唑的蛋白和红细胞结合率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