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随机选择留置PICC和CVC导管,PICC组、CVC组各45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1.1%,明显高于CVC组的75.6%(χ2=3.92,P=0.041);两组留置时间中位数比较,PICC组为182天,明显长于CVC组的65天(u=3.11,P=0.023);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ICC组为8.8%,明显低于CVC组的24.4%(χ2=3.92,P=0.041)。结论 PICC较CVC方法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应成为需要长期置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蓝冬梅  黎秀芬  邱莉琼 《内科》2010,5(5):555-557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指末端位于大中心静脉的任何导管,由于导管开口于上腔静脉,临近右心房,管口周围血流量比末梢静脉大,液体容易输注,避免了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对病人外周血管损害,因而CVC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在重症护理中,CVC常用于快速静脉内输入药物和液体,以及监护中心静脉压,更适合于老年危重患者,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种种原因可造成非正常拔管.影响其持续使用。2001年6月~2006年10月,我院发生CVC非正常拔管18例,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堵塞的主要原因。方法对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CVC的328例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8例留置CVC患者中,47例发生部分堵塞,32例发生完全堵塞,堵塞的发生率为24.09%。性别、年龄、诊断及输液时间与堵管风险无明显关联性(P0.05),输液速度、置管时间、堵管时输注药物、患者活动、输入液体种类对堵管的发生存在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速度、置管时间、输入液体的种类、输入液体的性质、患者活动等因素可增加导管的堵塞风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控制输液速度,缩短置管时间等可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相关性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为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率提供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CVC感染率和病原菌类别,并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发生CVC相关感染患者共计23例,细菌检出15株,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6株,真菌检出11株。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有基础疾病、并发腹腔感染、长期静脉营养日、置管部位及导管留置时间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高风险因素,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在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肝切除术的7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置静脉导管的方式将其分为耐高压注射型PICC组(36例)和CVC组(34例)。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次数、插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耐高压注射型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耐高压注射型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中位数:14 d vs 7 d;z=-4.983,P <0.001),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1%(11/36) vs 41%(14/34);χ2=0.859,P=0.354]。耐高压注射型PICC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5例),而在B组中未观察到静脉炎的发生(χ2=3.2...  相似文献   

7.
正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慢性肾脏病的起病隐匿、知晓率低,许多ESRD患者在就诊时病情重并且需要紧急起始透析治疗。目前,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进行血液透析(HD)是主要的紧急起始透析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CVC的使用会显著增加ESRD患者导管相关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不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近些年来,紧急起始腹膜透析因为不需要重新建立血管通路和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CVC的HD所带  相似文献   

8.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30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结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高于国外.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若积液量较多或增长较快引起心包填塞症状时,需行心包穿刺抽液治疗,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容易损伤血管、心脏,风险较大.我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30例中等量以上结核性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留置引流心包积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留置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疗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传统的周围静脉穿刺和留置针化疗常常造成药物渗漏 ,引起静脉损伤和局部组织溃烂。我们自 1998年以来将中心静脉导管 (Central VenousCatheter.CVC)应用锁骨下静脉留置化疗避免了传统的非留置化疗给患者带来的反复静脉穿刺之苦和组织损伤 ,减少了医源性创伤。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 选择肺癌无双侧胸腔积液的化疗病例 6 5例 ,男性5 3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 0~ 72岁 ;其中腺癌 4 5例 ,鳞癌 8例及小细胞未分化癌 12例。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1.2 中心静脉导管结构 有单腔及双腔两种类型 ,长 2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情况,并评估患者的抗凝治疗以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中国北方城市7个血液净化中心的1175例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选择及抗凝治疗的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VF)及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组(CVC),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及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异同。结果 中国北方城市血液透析患者最常使用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最常用的抗凝剂是普通肝素。CVC组患者更多选择低分子肝素(LMWH)做为抗凝剂,其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VF组;并发血栓的患者没有增加LMWH的使用剂量,也没有增加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的肝素封管浓度明显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出血风险。结论 中国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尚需改进,尤其是对于使用CVC的患者。有必要开展临床评价研究,建立适宜的抗凝方案,推进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7,(1)
中心静脉导管(CVC)目前普遍应用于需接受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但是CVC容易导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带来较大的影响。为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关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CRBSI的概念、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以预防、控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是中心静脉导管(CVC)插管后常见并发病,与导管类型、位置、放置时间及护理质量有关,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CRI因素及护理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淑媛 《山东医药》2010,50(2):110-110
近年来,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CVC-RI)逐渐增多。2008年1月-2009年8月,我们共放置中心静脉导管326例,发生CVC—RI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ICU住院患者317例,根据患者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134例和CVC组183例,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形成(SCRDVT)、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及严重置管操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差异。结果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19.8±10.4)d vs (14.9±9.0)d,P=0.001];SCRDVT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7.5%vs 1.6%,P=0.010)。PICC组与CVC组CRBS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0%vs 6.0%,P=0.988);PICC组无严重置管操作损伤发生,CVC组2例,其中气胸1例,误置入锁骨下动脉1例。结论 NICU患者中,PICC较传统CVC有更高的SCRDVT发生风险,但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患者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14-04~2014-10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胸腔积液患者52例,其中胸腔穿刺后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穿刺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引流效果、留管时间、疼痛评分、导管堵塞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效果优于对照组,导管堵塞少于对照组(P0.05),但在留管时间、疼痛评分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留置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的引流效果较好,不易发生导管堵塞,有利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过程中中心静脉穿刺(CVC)、麻醉药物及基础情况对患者心脏节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57例,根据术前是否行CVC、麻醉诱导过程中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变化分为CVC组与无CVC组、房早增加组与减少组、室早增加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118例经B超、胸片或肺部CT片证实存在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分常规胸腔多次穿刺抽液组及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水组较常规多次胸腔穿刺抽液组并发症少,胸水消失时间缩短,综合费用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可作为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具有易于掌握,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可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且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中心静脉导管(CVC)的优点[1-2]。但是,随着PICC在临床的普及,其相关并发症也初露端倪。其中,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被认为是最常见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3],且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率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治疗胸腔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对35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观察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结果 35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为5~15d,胸闷、喘憋等症状缓解率为100%;5例出现穿刺点周围皮肤轻度红肿,经加强消毒护理好转,未出现发热、全身感染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的应用中效果显著,与传统的胸腔穿刺比较,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再通及防止导管移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再通处理及防止导管移位的措施。方法用肝素+挤压导管进行再通处理及用纱布绷带从指端向手臂固定。结果能有效解除导管体外部分的完全血凝性堵塞及防止导管移位。结论本方法简单,易操作,患者尢任何并发症,对导管也尢损伤,延长了留置时间,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及再次穿刺之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