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片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薄膜包衣技术早在 193 0年就有首次报道 ,五十年代以后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九十年代 ,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在中药行业普遍受到重视。现对其近年来在中药片剂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中药片剂可分原粉片 ,浸膏片及浸膏原粉混合片三大类。中药片剂 ,特别是浸膏片及原粉混合片往往具有很强的吸湿性 ,易泛色、裂片及霉变。因浸膏遇水发粘 ,影响水的渗入 ,片剂往往崩解缓慢。包糖衣后 ,又进一步延长了崩解时间 ,有的甚至不合格。这也是传统中药片剂吸收差、显效慢、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之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特别是纤维素类及丙烯酸树脂类…  相似文献   

4.
中药浸膏片全薄膜包衣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抒宁 《中成药》1991,13(4):8-9
介绍了中药浸膏片全薄膜包衣的应用经验,认为:④包衣材料选用肠溶丙烯酸Ⅱ号树脂;②严格控制素片水份以及薄膜衣片水份;③增塑剂加入总量约为2%;④不溶性颜料采用水飞法处理,其用量以不超过薄膜衣溶液总量的1%为宜;⑤包衣溶液浓度应控制在6~7%;⑥生产环境温度低于25℃,温度低于60%。  相似文献   

5.
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丁平田  王成雷 《中成药》1995,17(3):39-40
从中药片剂与颗粒剂两方面对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薄膜包衣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中药剂型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机溶剂薄膜包衣和水溶性薄膜包衣的对比试验,证明水溶性薄膜包衣具有能显著提高中药片剂的稳定性,不影响片剂崩解时限等一系列优良品质。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的新型薄膜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7.
1薄膜包衣技术 利用多种化学稳定性强的惰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差异及其分子排列和结构特点,在不改变化学性质的前提下,活化这类分子的特定基团,激活表面活性,改变原来单个物质的分子排列,形成新的成膜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为薄膜包衣粉。薄膜包衣技术就是将薄膜包衣粉中加入溶媒,形成分散均匀的混合物,经喷膜包衣,形成数微米厚的塑性薄膜,将其包裹于加工物上的工艺过程。其工作原理是药片在包衣机中运转时,  相似文献   

8.
中药薄膜包衣片在生产实际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怎样才能制成符合薄膜包衣要求的中药片芯,介绍了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中药片芯硬度不够、可压性差,以及因浸膏混合不匀而造成的松片、掉字、掉粉、片面有花斑等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药浸膏片全水型薄膜包衣关键因素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的诞生及高效包衣锅的研制成功,薄膜包衣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全水型薄膜包衣剂是最新研发的一组薄膜包衣配方产品,采用纯水作包衣溶剂,具有良好操作性、低成本和高稳定质量。该技术应用于制药生产,厂房设计无需防爆、无有机气体排放、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薄膜包衣的成型工艺及其在中药微丸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薄膜衣的特点、类型、辅料、成型工艺及其在中药微丸上的应用进行综述.采用新型优质的包衣材料及辅料、成熟的微丸成型工艺、先进的包衣设备,制备具有缓、控释作用的中药微丸,以促进中药剂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邵建强 《中草药》2009,40(6):994-998
指纹图谱技术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和手段.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指纹图谱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药指纹图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海英  高山行 《中草药》2005,36(6):801-804
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我国1998-2003年授予中药专利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中药专利授权的数量,中药复方与有效成分专利数量、中药职务与非职务专利数量的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发明专利明显多于中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中药复方专利大大超过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与中药职务专利比较中药非职务专利占绝对优势。而在授予中药专利中,中药有效成分专利、中药职务专利的比例,恰恰正是衡量中药是否具有创造性的重要指标。这一差异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中药专利创造性较低的现状。在我国中药专利创造性认定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我国专利法应尽快确定并完善中药专利创造性标准,加大力度鼓励企业与个人在技术上提高中药的创造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和中药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美国的专利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李野 《中草药》2007,38(1):137-140
中药由于有效成分不清楚,作用复杂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很难获得西方专利制度的保护。通过检索美国专利全文数据库,分析了从1977年到2006年近30年来,美国对中药的专利保护情况及特点,得出中药能够在美国获得有效的专利保护的结论,并为了解美国中药专利保护情况提供参考。同时,在美国很大一部分中药专利是由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获得的现状也引发思考,作为中药的起源地,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并利用中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化学振荡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孟民 《中草药》2006,37(7):961-965
中药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体系,质量监控因多方面因素较难实现,虽已有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析方法,但仍不十分理想,因此,有不少学者针对中药特性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力求开发一种既简便,又快捷,且能反映中药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采用电化学手段和振荡技术,获取中药及其制剂的特征振荡指纹图谱,依据图谱所反映的信息,确定中药种类及有关成分的量;通过15种草药和六味地黄中成药的振荡图谱,探讨了建立中药特征振荡图谱的理论,并进行了反应机制研究;介绍了中药特征振荡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案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讨论了振荡体系对中药振荡图谱的影响,给出了中药振荡反应振荡系数的研究方法,基于图谱进行了动力学和反应机制研究。这种方法克服了中药化学成分复杂,相互干扰严重,难以确认的弊端,是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中药止血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贝华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09,40(8):1324-1327
中药止血药应用历史悠久,且资源分布广泛,常见的就有300余种,在其研究中发现了大量的止血活性成分.已知的中药止血成分几乎囊括了各类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生物碱类、萜类和甾体、酚类和黄酮类、鞣质、醌类、苯丙素类、脂类、有机酸类等.按植物化学分类学对已报道的一些中药止血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研究发现新的止血成分和开发止血新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药企业的中药二次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明  马洁 《中草药》2006,37(2):161-164
随着化学药品开发逐渐趋难,以及采用天然药物的兴起,国际药学界对中药的关注逐渐增加。在中药企业外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药二次开发当是我国医药企业面对国际医药市场竞争的一个较好选择。从中药二次开发的内涵型和外延型开发着手,提出了在中药二次开发中应采取的策略。如中药复方二类新药的开发;中药基础研究的深化;研制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的重要性;提高制剂和工艺水平的重要性等。着重强调了应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陈瑞战  张守勤  刘志强 《中草药》2007,38(12):1905-1908
超高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耗能小、提取温度低、操作简单以及绿色环保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热敏和易焦糊食品的低温灭菌,病毒灭活,疫苗制取,淀粉和蛋白质改性,食品加工,制药等诸多领域,为生物、医药和食品工程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近几年超高压技术开始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文试对超高压提取的基本原理、方法、设备、工艺流程、主要特点以及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利华  杨悦  董丽  苏钢强  黄泰康 《中草药》2004,35(11):1201-1204
从中西医药体系的本质差异所造成的被认知和认同的程度、法规、标准、生产的物质基础与条件、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及其水平、市场需求的压力、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合理程度等多方面,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中药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针对不同目标国采取适宜的组合战略、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中药产品标准并逐步实现标准的与时俱进、提高产业要求、改善竞争环境、提高对中药产品的检测能力与水平、发挥政府政策效用提升国内需求条件等加速中药国际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药“全指纹图谱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易延逵  陈志良  杨永华 《中草药》2007,38(7):1105-1107
目前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较多,且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涌现。现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全指纹图谱系”这一新的概念。中药的“全指纹图谱系”考察方中每一味药物的信息,即根据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及其与功能主治相关药效作用等,确定中药所含有的具体各类成分,进而根据每一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和仪器条件制定出相应的指纹图谱,并进一步确定中药“全指纹图谱系”中每张指纹图谱中每一个指纹峰的来源。对中药“全指纹图谱系”建立程序、建立方法、构建模式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中药免疫数据库及对中药免疫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虹菲  刘启贵  刘辉 《中草药》2007,38(2):297-301
建立中药免疫数据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中药免疫规律。数据库所收录的中药全部来自《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植物药,检索自1980年以来的有关这些药物的免疫研究的原始文献。对中药的生物学分类、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和免疫功能作用等进行标引,并建立中药免疫信息数据库。以中药免疫信息数据库为统计源,根据检索的结果统计不同类别的中药的数量和其中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药味数,用Excel处理数据并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的结论证实了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中药的功能分类、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能够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应该得到尊重与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