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把种质资源保护作为打好种业翻身战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地方上传统优良种质资源品种退化和流失严重,急需收集保存和选育保护。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早在2015年就开始对品种退化、濒临灭绝的苏州地方特色优良品种"香青菜"进行深入广泛调研和搜集整理工作,2019年申报课题并围绕其种质资源展开相关收集和选育保护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开展苏州地方特色品种香青菜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搜集整理,鉴定与评价,提纯复壮选育以及良种繁育等技术研究,为地方特色优良品种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福建省种植的牛樟进行有效分类。[方法]利用SRAP与I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福建省引种的10个牛樟种质。[结果](1)10对SRAP引物总共扩增出25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87.6%;遗传相似系数在0.355~0.882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3时,可将10个牛樟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包括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Ⅱ类包括其余8个种质。(2)10个ISSR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出237条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88.6%;遗传相似系数在0.371~0.814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06。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1时,可将10个牛樟种质分成两大类,Ⅰ类包括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Ⅱ类包括其余8个种质。[结论]农大牛樟和漳浦牛樟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同一种源,其余8个牛樟种质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优势药材骨碎补(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种质资源种类与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骨碎补种质资源丰富,基源植物共3科5属7种。骨碎补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多附生于林中岩石或树干上,偶生于墙上,土生较少。广西骨碎补药材品质佳,质量好,有较好的利用和开发价值。骨碎补生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资源逐渐减少,建议加强对骨碎补种质资源收集和原生境保护,开展种苗繁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较大规模的人工种植与繁育基地,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主要概括辽宁省的自然条件概况,从辽宁省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现有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省牧草种质资源目前存在的收集数量少且保存方式单一、优势种少且存在丧失的危险、育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及仪器设备落后等主要问题,从保护和开发利用出发,提出全面调查并完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收集鉴定评价牧草种质、加大育种研究和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牧草培育体系等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5.
(续2012年第5期28页) 1.什么叫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湖南省有哪些? 答: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西藏种养业种质资源情况、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梳理了西藏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建设内容,结果表明,西藏种养业种质资源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品种退化、混杂严重,经营体制尚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良种繁育任务重、推广普及难度大等问题;下一步应着重围绕提高种养业良种生产能力、质量水平和增强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新型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完善农作物、畜禽、水产三大良种工程;同时提出了保障措施,包括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多元投入,确保建设资金到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育种水平;加大扶持重点良种企业,推动良种产业化;深化改革,加强良种管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际通用的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调查方法,对广西沿海地区作物种质资源土著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优良品种的大量推广,作物种质资源更新速度加快,老的农家品种越来越少;为适应沿海地区自然气候环境,当地人对作物品种资源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因而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农家品种,形成独特的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著知识,如医疗保健用法、传统习惯用法以及宗教用法等;通过调查共收集到各种作物种质资源146份,开创了广西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土著知识研究新领域。针对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上存在的保护意识不强、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对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土著知识研究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制定专项研究计划并给予资助,设立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土著知识研究实验区,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建议,以促进广西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的变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为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阐明作物起源和演化、全面评估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提供了核心理论和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效率。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不同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可阐明农作物起源以及驯化、改良和传播对种质资源形成的影响,明确现有种质资源和野外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提出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的最佳策略;结合表型鉴定数据,利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基因组学方法,可高效发掘种质资源中蕴含的新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提出其利用途径和具体方案,并在种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评述了基因组学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作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结构多样性分析、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紧密结合,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材料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9.
种质资源是药用植物生产的源头,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阐述了续断药材基原的历史沿革及资源分布、种质亲缘关系、化学品质评价及繁育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续断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中国续断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加强对续断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引入遗传学、生态学、农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以筛选出优质续断种源,为实现人工产业化栽培和品种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我省今年出台的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加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畜禽种质资源保种场建设。同时,将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