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的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高桥示范区的考察 ,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该区的种植业不应单纯追求粮食的再高产 ,而是应一方面提高种植业的自身效益 ,由温饱型向经济型转变 ,从经济型向高效型转变 ;另一方面 ,种植业要从单纯的粮食生产调整为配合商品优势产业——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从单纯的种植型发展为种养结合型。种植业结构调整 ,要以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为基础 ,以发挥区域性商品比较优势为手段 ,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 ,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商品型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2.
晋东豫西旱农类型区农业综合持续发展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毓汾 《中国农业气象》1997,18(3):11-13,32
根据晋东豫西旱农区旱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发展的优势条件,通过对当地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建立了农林牧优化结构及技术体系。并根据本类型旱农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制订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技术路线,从种植业结构调整入手,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中心,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护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在此基础上,增进林牧业发展,模式运行结果,农牧结合优化增收效果显著,农业生态系统能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探索》2000,(4):24-27
论述了近年来嘉兴湖州两市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和购销状况;分析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结农民收入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调整的5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可以看到水土保持规划工作的发展趋势:规划的目标由单纯的治理型发展到治理与生产相结合型,近年又进一步发展到生态经济型,即从系统的角度综合制订规划的目标:规划技术由常规经验决策发展到与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科学决策,即应用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促使水土保持规划由定性、静态型向定量、动态型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
陈磊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327-335,342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把握耕地利用(功能)形态旨在为深化耕地多功能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从结构分析视角出发,运用数理量化综合分析法分析了2011—2018年四川省嘉陵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空间尺度特征,并探究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实现了社会生态型转向经济社会型,正迈向经济生态型;(2)3大市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表现为广元流域基本实现社会生态型转为经济社会型、南充流域逐步从经济社会型转向经济生态型、广安流域由社会生态型转向经济社会型;(3)16个县(市)区耕地利用功能大致呈现西北、东北和东南地区为社会生态型向经济社会型过渡,西南地区为经济社会型和经济社会型向生态经济型过渡两种形态;(4)嘉陵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耕地利用结构均在优化,耕地利用功能具有空间尺度效应,且正向更为协调的功能转变;(5)嘉陵江流域耕地利用功能驱动机制表现为城镇化进程加速耕地市场价值显化,加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诱导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替代,引致耕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耕地利用功能形态转变,且城镇化发展是持续驱动力,农业收益是重要因素。综上,提出立足耕地资源本底以加大耕地规划管制力度、协调主体利益矛盾以建构耕地多功能协调机制、深化农业产业体系以保障耕地高质高效利用、强化耕地生态建设以促进耕地可持续性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城郊种植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短缺,水足迹方法能够完整、清晰描述作物耗水特征,基于水足迹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干旱区种植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例,估算当地农作物水足迹,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因素,构建了基于水足迹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探讨节水型城郊种植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蓝水、灰水足迹较低、收益较高、耕地规模适宜的特点,可作为种植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方案。根据此方案,预计到2015年,种植面积将控制在6.65万hm~2之内,粮油作物、果蔬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例为35∶49∶16。就目前而言,应通过调减高蓝水消耗的粮油作物面积,增加低耗水的果蔬类作物面积,提高农肥利用率等措施来提高种植业用水效率、降低水污染,实施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本文从我国农业对肥料的需求入手,分析了我国肥料产业面临着种植业施肥目标、肥料供需环境、肥料施用方式的变化以及肥料负面作用受到人们重视的客观现实。厘清我国植物营养与施肥在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肥料产业存在的问题,对指导我国肥料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建国以来直到上世纪末,粮食和农业初级产品短缺一直困扰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肥料投入来增加供给是肥料施用和养分高效的主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肥料施用从单纯的提高产量到产量与环境并重,而且环境要求越来越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养分效率高、环境友好型的肥料。肥料生产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加剧了肥料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我国肥料产业发展中出现了过分炒作概念、无限延伸肥料功能、肥料概念把握不科学、行业浮躁、踏实精神不足等问题,肥料标准过细等也影响着我国肥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我国经济的连续快速发展,农业资金投入的大幅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化种植的推广,对我国肥料从产品、剂型到施用技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生产养分浓度、养分比例和养分形态适应不同作物和土壤环境容量的肥料产品,适应简化施肥技术的缓控释肥,适应肥水一体化的全水溶肥料都要求肥料助剂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种植业结构是对其内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或者对粮食、油料、棉花、瓜菜等作物之间构成状况的反映。种植业结构是一个动态性的结构,随着市场需求、资源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应当遵循注重粮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市场导向、区域优势、规模效益、资源优化配置、增加科技含量、与农产品加工同步发展、持久发展和具备较强应变能力等下大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农业,而种植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产业。粮食生产安全由种植业决定,也关系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种植业的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促进新农村种植业的良性发展,九龙镇积极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基于此,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种植业发展的现状,以九龙镇为例探讨了新农村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23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讲话时强调,要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体现在发展理念上、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重大措施上,拓展和深化八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努力保持种植业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事例,分析了制约该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了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并以此认为,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是实行农耕制度革命的重要举措,应该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80-2007年陕西省安塞县统计数据,分析了生态退耕对农民收入、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等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明了安塞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探讨了生态退耕后安塞县的农村经济转型问题.结果表明:(1)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现阶段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目标在于巩固生态退耕成果,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任务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促进第二产业发展是安塞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点.(4)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妥转移是安塞县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学术界就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影响的不同看法,根据河北省涞水县1997—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退耕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方法]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农村经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涞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转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得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第三产业、大农业中的林业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较高,其分值分别为0.75和0.66,但种植业、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少。[结论]今后需进一步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小流域工副业和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同村落类型间农民收入及收入构成差异显著;养殖业中以养殖食粮型牲畜为主,虽然养殖业不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仍有35.23%的农户希望发展养殖业;土地利用类型中,果园面积超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果/粮面积比为1.08;资金、技术、信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与生猪产业发展联动的中国沼气工程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该文分析了2007-2012年期间全国各地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数据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沼气工程建设情况。随着全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和调整,标准化规模猪场发展迅速,2012年中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38.5%,5a中这类规模养殖猪场数量净增加一倍。规模养殖场的增加给沼气工程建设带来了契机,尤其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大中型猪场沼气工程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这一阶段旧沼气工程报废数量较多。在影响沼气工程使用甚至废弃的诸多原因中,生猪产业调整和市场变化对沼气工程正常运行影响突出。作为农业基础设施的沼气工程建设格局和发展速度正在转型升级,为了进一步发挥沼气工程治理养殖污染的作用,特建议:1)通过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提升沼气装置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2)政府将建设大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作为今后财政扶持的重点,同时提高参与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企业准入门槛;3)限制采用曝气好氧方式后处理沼液。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建设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机制,先后在校外建立了11个基地,解决了畜牧兽医系所承提的7个专业的实习场所问题,安排了371名学生实习,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结合教学和生产,在基地开展了合作研究,进行科技服务,培训技术骨干和基地职工,从而大大加快了基地生产的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目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经验,已在校内各系推广。  相似文献   

17.
The use of biochar as a soil amendment is gaining interest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and improve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productivity. However, studies to date show a great variability in the results depending on raw materials and pyrolysis conditions,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specie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biochars produced from fiv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s on the properties of an organic‐C‐poor, slightly acidic, and loamy sand soil and on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growth.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especially at high application rates, decreased soil bulk density and increased soil field capacity, which should impact positively on plant growth and water economy. Furthermore, biochar addition to soil increased dissolved organic C (wheat‐straw and olive‐tree‐pruning biochars), available P (wheat‐straw biochar), and seed germination, and decreased soil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 all cases. The effects of biochar addition on plant dry biomass were greatly dependent upon the biochar‐application rate and biochar type, mainly associated to its nutrient content due to the low fertility of the soil used. As a result, the addition of ash‐rich biochars (produced from wheat straw and olive‐tree pruning) increased total plant dry biomas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dition of biochar increased the leaf biomass allocation and decreased the stem biomass allocation. Therefore, biochar can improve soil properties and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with a consequent benefit to agriculture. However, the use of biochar as an amendment to agricultural soil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its high heterogeneity,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nutrient availability.  相似文献   

18.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协整理论,采用改进熵值法、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等方法,评价了1990-2008年南京市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了二者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市两类效益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均为一阶单整序列;(2)两类用地效益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45.36%;(3)生态环境效益是社会经济效益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证实;(4)生态环境效益是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高的主要推动力,20 a后生态环境效益对两类效益的解释水平分别高达85.27%和93.89%.因此,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效益的推动作用,采用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策略:即短期内提高生态环境污染的管理效率;长期内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科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