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约占乳房疾病中的70%左右,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据调查,约有80%~9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它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有的人一听自己患了乳腺小叶增生就紧张万分,脑子里时刻想着乳腺小叶增生会发生癌变,惶惶不可终日;而另有一部分人则对乳腺增生症持漠视态度,认为这么多人得这种病,那里就能轮上我发展成癌症。对乳腺小叶增生的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前者易形成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生活,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后者太轻敌,易给癌细胞有机可趁。  相似文献   

2.
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于1829年首先由Astley Cooper描述,指由于卵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增生伴囊肿形成的一种乳腺结构紊乱的疾病。由于本病各个时期的临床表现不同,故而有各种各样的命名,如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病、慢性囊性乳腺炎、乳腺单纯性脱皮性上皮增生症、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殖症、乳腺增生症、小叶增生和乳痛症等。1948年Geschickter将此类疾病统称为乳腺结构不良,是女性乳房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在30~5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可在15%左右,在乳腺病专科门诊中占50%~70%。高峰年龄在30~45岁,很少在绝经后女性中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薇 《自我保健》2013,(5):77-77
乳腺疾病中,乳腺小叶增生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而对女性身心健康伤害最大的是乳腺癌。我国有高达54.6%的女性患有乳腺小叶。增生,每年有20多万的乳腺癌新发病例,乳腺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4.
小叶增生和宫颈糜烂是女性常见病,经常有女性体检发现患有乳腺小叶增生或宫颈糜烂,她们常常为此担忧:小叶增生是不是乳腺癌早期征兆?宫颈糜烂会不会转变为癌?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乳房肿块及疼痛为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本病的发生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成为女性健康的大敌.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黄体分泌减少,雌激素分泌相对增多,导致腺叶增生,其特点是乳腺小叶或小管和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好发于青、中年女性[1].有2%~3%者可发生恶变,所以本病在治疗后应经常复查,但西医尚无特殊疗法.本人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及临床实践运用化痰行气、活血散结之法,以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西医称其为乳腺小叶增生病、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国外文献常称其为乳腺纤维囊性病和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患者病程迁延难愈。2001年以来,采用活血软坚汤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 现在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以前,有这种问题的多半是二十多到五十多岁的女性,但现在乳腺增生的病人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花季少女也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的非炎症、非肿瘤的乳腺疾病,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变化。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患病者逐年增多。在我国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专家介绍,约有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城市妇女发病率较农村高。国内普查显示:大城市成年妇女检出率为10%~15%,在知识女性中检出率达30%甚至更高。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妇女的“现代病”。 乳腺疾病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于1829年首先由Astley Cooper描述,指由于卵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乳腺纤维组织及上皮增生伴囊肿形成的一种乳腺结构紊乱的疾病。由于本病各个时期的临床表现不同,故而有各种各样的命名,如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病、慢性囊性乳腺炎、乳腺单纯性脱皮性上皮增生症、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殖症、乳腺增生症、小叶增生和乳痛症等。1948年Geschickter将此类疾病统称为乳腺结构不良,是女性乳房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在30~50岁的人群中其发生率可在15%左右,在乳腺病专科门诊中占50%~70%。高峰年龄在30~45岁,很少在…  相似文献   

10.
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之一,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可达70%左右。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非肿瘤、非炎性的增生性病变。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好在随着科普宣传的深入,女性朋友对乳房健康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治疗乳房疾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乳腺疾病与乳房和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近年来,乳腺小叶增生及乳腺良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引起女性社会的普遍关注与忧虑,急待找到有效的防治办法。乳房具有母性功能,也具有性方面的功能,它直接参与人类的性活动;性活动的状况,也直接影响到乳房的生理健康。通过分析、论证与临床资料,可以初步肯定:女性的性压抑可以增加乳腺小叶增生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该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是乳腺组织正常结构错乱,主要表现为乳房部疼痛和乳房肿块。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情绪郁闷、心烦易怒或过度疲劳时,乳房不适感更为明显。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对于乳腺增生病,有不少患者存在观念上的误区。有的患者认为乳腺增生会转变为乳腺癌,非常紧张;有的则认为乳腺增生发病较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女性乳腺小叶增生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合社区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育龄妇女对乳腺小叶增生的认识及定期参加妇女病普查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对待乳腺小叶增生治疗、保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正> 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乳腺常见疾病,20~35岁患病率做高。X线钼靶摄影检查是诊断乳腺小叶增生的基本手段,本文对1500例女性乳腺检查结果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资料来源于1990~1994年来我院健康检查的1500例成年女性。 1.2 采用触诊、乳腺x线钼靶摄影等方法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在青春期或青年女性中,经前有乳房胀痛、有时疼痛会波及肩背部,经后乳房疼痛逐渐自行缓解,仅能触到乳腺有些增厚,无明显结节,这些是生理性改变,不是病,也不需要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增生。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  相似文献   

16.
提到乳腺疾病,大家最先想到可能就是乳腺增生。近些年,随着公众对女性健康知识的广泛接触,乳腺相关的疾病概念越来越被人们熟知,但与此同时,人们却陷进了对乳腺增生熟悉的两大误区。误区一:胀痛有肿块就是乳腺增生乳房胀痛是很多女性都曾有过的感受,特别是在经期前后,由于雌激素上升,乳房会有一定程度的肿胀。其实,月经期前后的"乳腺增生"并不是乳腺增生病。在临床上,一般要观察2~3个月经周期才能诊断乳腺增生病。就乳腺增生而  相似文献   

17.
乳腺增生病,俗称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乳腺组织良性增生性疾病.该病既非炎症,又非肿瘤,是乳腺组织正常结构错乱,主要表现为乳房部疼痛和乳房肿块.发病年龄多在20-45岁.情绪郁闷、心烦易怒或过度疲劳时,乳房不适感更为明显.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  相似文献   

18.
乳腺小叶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我采用纯中药汤剂对28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了治疗,以调摄冲任,疏肝活血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何文山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6):127-127
乳腺增生症通常是性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病变.好发年龄多见于30~40岁年龄组,根据病变形态和组织学的改变:分为腺体增生、囊性增生及纤维性增生三种.乳腺小叶增生主要为腺泡数增多,乳腺小导管扩张,小叶不规则,小叶内及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囊性小叶增生是小导管扩张形成多发性液小囊的改变.纤维性小叶增生是腺体减少,小叶萎缩,小导管狭窄阻塞导致腺体小而致密.  相似文献   

20.
乳腺小叶增生(简称乳腺增生)是25~40岁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生率约占5%。每20个人就有1个人可能在绝经前发现它。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而是女性内分泌紊乱使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发生变化所致。卵巢分泌体酮可以使乳腺腺体发育。分泌的动情素可以使腺管发育.如果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不生育、不哺乳就容易因为内分泌失调,使双乳腺腺管末端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