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进行了光面护壁爆破和切缝护壁爆破技术的动态光弹性试验,获得了光面护壁爆破和切缝护壁爆破过程的等差条纹图。从对条纹图的分析表明,由于护壁套管的存在,能够大幅度降低爆炸产物对护壁面方向的冲击作用,光面护壁爆破临空面和护壁面之间的剪应力差值高达3.5倍,切缝护壁爆破临空面和护壁面之间的剪应力差值高达1.75倍。它们是在护壁面和临空面之间形成光滑爆破开裂面的重要动力。这说明护壁爆破有较好的护壁作用和聚能效应。  相似文献   

2.
《黄金》2015,(12)
通过起爆药包位置对爆破效果影响理论分析,说明孔底起爆提高爆破效果的作用机理。通过矿山现场试验,对中部起爆方案和孔底起爆方案进行分析,利用高速摄像机对露天台阶爆破过程进行数据采集;MA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从台阶坡面最先移动位置,台阶坡面运动轮廓,测点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得到了台阶坡面不同位置的岩块位移、抛掷速度和抛掷方向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揭示了起爆点位置对岩石抛掷速度和方向的影响规律,证明了孔底起爆在台阶爆破中的优越性。孔底起爆使矿山爆堆底部的铲装效率增加了17%,解决了矿山爆堆底部松散性不足,铲装效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堆城钼业公司与水科院技术协作设计和施工的本公司木子沟尾矿库基础坝定向抛掷爆破加固工程,采用了四排四层条形药室、等量对称、空腔结构、毫秒间隔及坝肩予切等科研成果和技术措施,于1986年6月3日安全起爆,达到了予期的效果。基础坝坝肩定向拋掷爆破的成功,是我国首次采用爆破法加固高危尾矿坝的科研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炸药对介质爆破的作用机理是:炸药在均匀岩石中爆炸,由爆炸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压缩圈、抛掷圈、震动圈。在进行抛掷漏斗爆破时,由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最小抵抗线W。众所周知:现阶段作为爆破设计  相似文献   

5.
2013年11月9日6点38分,在总指挥长"点火"指令下达后响起的闷"轰"声中,一团淡黄的硝烟冲破木头盖山上的晨雾,标志柿竹园公司首次成功实施硐室爆破技术。此次硐室爆破采用定向抛掷硐室爆破技术,总装药量为105.7 t,8.82万m3的围岩与表土被剥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用定向爆破方法拆除园形砖结构烟筒的几何尺寸、爆破现场的周围环境、烟筒定向爆破的力学分析及计算、爆破参数和爆破方法,并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小间距隧道爆破参数的改变对相邻隧道既有结构的影响因素以及爆破中爆破参数改变对临近隧道爆破振动的作用效果。通过对既有隧道进行振动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振动衰减规律,得到隧道监测质点的振动峰值主要受到爆心距、临空面、装药结构、岩性参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通过优化临近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小爆破监测质点的峰值振动速度。  相似文献   

8.
岩巷掘进中“速度的关键在掏槽”,针对目前掏槽爆破中破碎岩石难以抛掷、单循环进尺小、大块率高等问题,提出了中深孔–孔内分段爆破技术.采用数学建模,推导了中深孔–孔内分段爆破岩石抛掷所受的动、阻力公式;利用LS-DYNA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中深孔–孔内分段爆破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并比较了不同分段比例下有效应力变化情况;将中深孔–孔内分段爆破应用于现场,对比了单循环进尺、炮孔利用率、孔痕率及大块率等爆破效果指标.结果表明,中深孔–孔内分段爆破岩石抛掷所受的阻力比普通楔形掏槽爆破的阻力小,动力作用时间短,能量损失少,更易爆破成腔.提出了能够使破碎岩石完全抛掷出腔的措施,并初步确定孔内分段的最优比例为0.6.中深孔–孔内分段爆破增加了单循环进尺,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爆破作为快速、经济的掘进手段,被大量的应用于矿山生产过程中,为实现一次性成巷爆破掘进,根据凝聚体炸药爆轰理论及热力学方法,得到爆轰初始载荷,并经过进一步分析得到爆轰所产生裂缝长度计算方法,并通过对爆破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空孔布置可改变空孔围岩应力分布。在掘进爆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爆破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巷道成型过程,进一步说明空孔的设置可有效控制巷道成型,为一次性成巷爆破掘进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积极的进行采矿数量和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从目前的矿山开采来看,岩体爆破是一种主要的采矿方式,通过爆破可以有效的将矿石进行分割,进而实现对其的采集。就现阶段的爆破手段利用来看,需要进行抛掷方向的控制和参数的优化,因为控制抛掷的方向可以更加方便矿石的采集,而且还不会对未开采的矿石产生破坏,所以说抛掷方向的把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弹塑性理论建立了钢管与模具之间关系的力学分析模型,动态模拟了钢管的整个拔制过程,得到了拔制力的动态变化过程。根据拔制力的变化规律,将拔制过程分为起始、流动、稳定3个阶段,研究了拔制温度与拔制力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说明,提高拔制温度能够明显降低拔制力,提高拔制设备的工作能力,所建立的拔制力分析模型经实验和生产实际使用比较,达到了较好的吻合,可为优化模具结构和进行拔制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井下矿山二次破碎裸露爆破可采用聚能药包和水封聚能药包破碎大块,聚能药包能改变药柱某个方向的猛度,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水封爆破利用了炸药的猛度和一部分爆力作用,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炸药本身的能量,降低了爆破危害。  相似文献   

13.
60m高老式烟囱定向爆破拆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座60 m高老式砖混结构烟囱的控制爆破拆除。该烟囱局部已经风化产生裂隙,烟囱结构松散,通过加大装药量,防止因烟囱裂隙而减弱爆破作用。爆破设计中,充分利用烟囱自身特点,将其两侧出灰口作为定向窗,通过合理选择切口的位置、形状以及爆破参数等,保证了爆破设计的合理性,确保了烟囱按预定方向倾倒,使其达到了预期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金堆城揭顶硐室爆破群药包起爆时序的设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延军 《中国钼业》2010,34(6):19-21
主要论述了金堆城南露天揭顶硐室B级大爆破工程爆区微差起爆时序的设计控制,详述了装药量最大、设计施工管理难度最大的二爆区的设计思路、计算方法,复杂的爆破网络微差分布、起爆器材联接等内容,成功地爆破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和施工进度,为工程的顺利竣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拆除爆破施工工程中,利用预埋PVC管作为爆破拆除的炮孔,可以有效的节约钻孔时间及成本,但其爆破效果并不能满足预期效果。针对该问题,根据炸药在PVC管中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对PVC管弱化爆破效果进行理论分析,掌握管壁材料波阻抗对孔壁初始压力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LS-DYNA及现场试验,将钻孔和PVC管爆破过程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使用PVC管时需要额外消耗约10%的炸药,因此根据不断的现场试验,确定使用PVC管时需要增加单孔药量为50g左右。  相似文献   

16.
甘冲山坡露天矿台阶深孔爆破根底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露天矿山爆破作用机理的理论探讨和在甘冲石灰石矿的应用实践,指出影响山坡露天矿台阶深孔爆破产生根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消除爆破根底的技术措施,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矿山进行爆破设计和爆破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爆破作为采矿作业的源头工序,其效果好坏直接决定后续的采矿效率和成本,而炸药爆速是影响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探索炸药爆速对中深孔爆破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ANSYS/LSDYNA爆破分析软件构建中深孔爆破的数值分析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炸药爆速对中深孔爆破效果的影响,并从中深孔爆破裂隙效果图以及监测点的应力和剪切应力历程曲线图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炸药爆速对中深孔爆破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深孔的爆破效果与炸药爆速密切相关,随炸药爆速的增大,岩体裂隙生成的范围相应加长、加密,岩体更易破碎。  相似文献   

18.
红田露天煤矿岩土台阶爆破方法和爆破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申云  李志成 《云南冶金》2009,38(5):12-13,28
针对云南监狱管理局红田煤矿第四系、第三系地层中存在直径约为2m的大球状砾岩,使露天矿穿孔爆破带来困难,经研究采用小硐室爆破方法得到解决。经过反复的爆破参数的计算和试验,推导出装药量的经验公式,使炸药的消耗量下降40%。爆破后的岩块均匀,爆堆集中无伞岩,方便装运。提高了该矿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选择合理的掏槽形式,提高巷道掘进过程中的炮孔利用率,能够降低巷道掘进成本,加快巷道掘进速度。针对传统直眼掏槽爆破在硬脆性花岗岩中夹制性大、炮孔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光面掏槽爆破法。采用LS-DYNA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对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波传播及破岩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数值模拟清晰地体现了掏槽爆破岩石破碎、槽腔扩展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光面掏槽技术爆破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炮孔的利用率。将该掏槽爆破法应用于某矿区巷道掘进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对类似硬岩巷道的爆破掘进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矿岩巷钻爆施工中,速度的关键在于掏槽.随着岩巷掘进工程量不断增大,虽然炮孔深度逐渐增大,但是掏槽孔超出普通孔的长度并没有改变,基本保持在200 mm及以下.针对掏槽孔超深与炮孔利用率这一问题,本文在超深系数η的基础上,引入裂隙区重合度φ的概念,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分析了不同超深深度爆破时的岩石应力状态,建立了超深深度及岩石碎胀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掏槽槽腔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及取值范围,发现存在最优掏槽孔超深系数η和裂隙区重合度φ,使得炮眼利用率最高.利用LS-DYNA数值模拟分析了掏槽孔超深爆破时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规律和孔底岩石的受力特征,并比较了200、300、400和500 mm不同超深深度的应力波强度变化特征并应用于岩巷掘进现场,对比了超深爆破方案和普通爆破方案的单循环进尺、炮孔利用率、眼痕率及大块率等爆破效果指标.结果表明,当超深深度为400 mm时,炸药爆破能量充分用于破岩,能量利用率最高,爆破后形成重叠的裂隙区,增大了后续爆破的自由面,提高了爆破破岩的效率,对岩巷钻爆法施工的参数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