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总结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96例296条急性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左侧33例,右侧63例,其中屈拇长肌腱40条,示指屈指浅肌腱29条,示指屈指深肌腱20条,中指屈指浅肌腱27条,中指屈指深肌腱21条,环指屈指浅肌腱32条,环指屈指深肌腱24条,小指屈指浅肌腱27条,小指屈指深肌腱24条;I区损伤61条,II区损伤78条,III区损伤64条,IV区损伤52条,V区损伤41条;年龄8~56岁,平均41岁。本组96例296条肌腱均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伤口一期愈合89例,二期愈合7例。有86例251条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年7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例4条,术后肌腱粘连15例31条。肌腱再断裂及术后肌腱粘连的病例二期手术治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46条,良89条,可11条,差5条,优良率93.6%。结论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96例296条急性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51例,女45例,左侧33例,右侧63例,其中屈拇长肌腱40条,示指屈指浅肌腱29条,示指屈指深肌腱20条,中指屈指浅肌腱27条,中指屈指深肌腱21条,环指屈指浅肌腱32条,环指屈指深肌腱24条。小指屈指浅肌腱27条,小指屈指深肌腱24条;I区损伤61条,II区损伤78条,III区损伤64条,IV区损伤52条。V区损伤41条;年龄8~56岁,平均41岁。本组96例296条肌腱均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结果本组病例伤口一期愈合89例。二期愈合7例。有86例251条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年7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期内肌腱再断裂3例4条.术后肌腱粘连15例31条。肌腱再断裂及术后肌腱粘连的病例二期手术治愈。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146条,良89条,可11条,差5条,优良率93.6%。结论采用改良Kessler交叉缝合法修复屈指肌腱断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在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局部麻醉后用针刀纵向切开粘连增厚狭窄的屈指肌腱腱鞘,使肌腱能顺利通过狭窄的腱鞘而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手术区域疼痛感完全消失及患指功能完全恢复时间7-15天,平均10.2天,同时对52位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治愈45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2%。结论:针刀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治愈率高,痛苦小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美芳 《药物与人》2014,(8):244-244
目的: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后运用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方法:对90例手指肌腱断裂的手术患者实施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即被动屈指、主动伸指。结果:随访患者90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手指总屈伸度(TAM)优良率为65%,中30%,差5%。结论: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保证肌腱充分滑动,有效防止肌腱粘连,对手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屈指肌腱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组屈指肌腱损伤后,功能恢复效果对比的方式。[结果]本院1993~1995年共3a中收治的95例285条屈指肌腱断裂,并发粘连的256条,占89%,经手术松解后功能完全恢复者170条,占59.6%。而本院自从1996~1999年共4a中收治的157例436条屈指肌腱损伤,由于采取了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使其并发症大为减少,粘连29条占6.7%,完全恢复者407占93.3%。[结论]严密的手术操作加上合理恰当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肌腱损伤预防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屈指肌腱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组屈指肌腱损伤后,功能恢复效果对比的方式。结果:本院1993-1995年共3a中收治的95例285条屈指肌腱断裂,并发粘连的256条,占89%,经手术松解后功能完全恢复者170条,占59.6%,而本院自从1996-1999年共4a中收治的157例436条屈指肌腱损伤,由于采取了更为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功能康复训练,使其并发症大为减少,粘连29条占6.7%,完全恢复者407占93.3%,结论:严密的手术操作加上合理恰当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肌腱损伤预防粘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刀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就诊的34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分成两组,每组17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式,观察组行针刀疗法,对患者治疗后效果和3个月后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术后不易复发,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手前臂皮肤伴肌腱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对以膝降动脉为蒂的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肌腱伴皮肤(骨)缺损的新术式进行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肌腱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3例。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4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手部功能评价为优1例,良1例,可1例。结论应用吻合膝降血管的大收肌肌腱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的术式具有供区隐蔽创伤小等优点,此手术为手前臂皮肤肌腱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肖保嘉  乔绍锋 《中国校医》1996,10(6):451-451
手屈指肌腱损伤,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给手指的屈伸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在治疗上和预防上都比较困难,其疗效令人不满意,往往需要行肌腱松解,但术后的优良率只有60%左右。我们随防了从1989年至1994年的肌腱损伤的部分病例,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功能评价,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3例75条屈指肌腱,男性43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23岁,新鲜脱臼损伤42条,陈旧性损伤33条,其中11区(无人区)47条,区17条,w区11条,单指损伤35例,其余的为多指屈肌健损伤,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二手术方法与效果对25…  相似文献   

10.
肌腱松解术是治疗肌腱粘连的主要方法。通过对260例行肌腱松解术的屈指肌腱粘连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与末梢血运情况,做好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本组优良率达90%,有效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几丁糖预防屈指肌腱断裂术后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65例Ⅱ区屈指肌腱新鲜断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中鞘内注射几丁糖治疗34例,为几丁糖组,另外31例为对照组,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标准评定疗效,几丁糖组优良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x2=5.59;P〈0.05)。结论在Ⅱ区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中应用几丁糖,具有预防术后肌腱粘连的作用,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防治肌腱损伤后的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先行肌腱修复手术,再行按摩配合中药熏洗。结果本组40例,其中38例3个月后功能恢复良好。2例未配合治疗,行二次手术6个月后功能恢复。结论肌腱损伤后.手术修复和积极的按摩、中药熏洗等理疗配合功能锻炼。能加速患肢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经冷冻干燥处理带部分鞘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双A鸡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带全鞘肌腱移植组;B组为带部分鞘(保留A2-A4滑车)肌腱移植组;C组为不带鞘(裸腱)肌腱移植组。从术后2周到术后8周,经大体、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观测移植肌腱的愈合能力,粘连情况,滑动功能及应力学指标。结果带部分鞘移植肌腱愈合较快,肌腱强度高,粘连较轻;带全鞘的移植肌腱肌腱愈合强度较小;不带鞘的异体移植肌腱和周围组织粘连较重。结论带部分鞘移植肌腱可作为手部Ⅱ区屈指肌腱及鞘管缺损良好的生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移植代腱鞘及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中防止粘连的疗效。方法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代腱鞘修复屈指肌腱断裂16例18指。结果16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按TAM标准评定优12指,良4指,可2指。结论采用大隐静脉移植代腱鞘修复屈肌腱损伤及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防粘连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工程》2014,(4):507-508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于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伤指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减少肌腱黏连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手部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屈曲位固定,实行早期制动,固定3周后嘱患者自行活动,观察组采用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通过对伤指功能恢复状况的评定,评价两组护理措施的疗效。结果经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的伤指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其中优13例,良9例,优良率达88.0%,与对照组(48.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时进行早期锻炼,可有效减少肌腱粘连,促进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练功在治疗屈指肌腱断裂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手指屈指肌腱断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6例)术后采用中药熏蒸配合练功疗法,对照组(40)术后单纯采用功能练习,总疗程为8周。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照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做疗效评定,治疗组手指总屈伸度(TAM)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手指总屈伸度(TAM)优良率为77.50%。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熏蒸配合练功能较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屈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封闭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应用封闭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150例,手术治疗200例(包括小针刀治疗50例)。结果封闭组150例,治愈50例;其余均手术治疗,治愈率30.0%。手术治疗组除小针刀治疗2例指神经损伤外均治愈,治愈率99.0%。结论手指屈指狭窄性腱鞘炎手术治疗明显优于封闭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肌腱移位重建桡神经损伤后功能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4月-2004年9月,采用在经典的Riordan肌腱移位术基础上。用中指指浅屈肌腱重建总伸肌腱功能23例,记录掌指、指间关节最大屈伸度。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5年。平均7个月。据总关节活动度(TAM)评定标准评定,优14例(占60.9%),良6例(占26.9%),可3例(占13.0%),优良率为87.0%。结论肌腱移位不但重建桡神经损伤后伸腕、伸指、伸拇功能,且克服了伸指不稳、屈腕力弱、桡(尺)偏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朱军红 《药物与人》2014,(6):194-194
目的:探讨应用埋结缝合法治疗屈指肌腱断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对18例24条Ⅱ区屈指肌腱断裂实施改良微创手术即埋结缝合法进行治疗,对随访病例以TAM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没有感染及肌腱再断裂的病例发生。依照TAM评价标准,优16条,良5条,可2条。优良率95.8%。结论:埋结缝合法在防止肌醚断裂术后粘连,恢复手指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Mircro Arc Bone Anchor(微型锚钉)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全层切开远侧指间关节(DIP)背侧皮肤至肌腱,轻度背伸位克氏针固定DIP,钻孔后临时植人锚钉,将钉尾自带的4~0肌腱线与伸肌腱吻合,再做适当加强缝合,术后6周拔除克氏针功能锻练。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回访,随访6~14个月,平均8.2个月。按国际通用Dargan功能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使用微型锚钉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撕脱性损伤,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