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胺酰转肽酶(GGT)〕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BIL、DBIL、ALP、ALT、AST、GG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BIL、DBIL、ALP、ALT、AST、GGT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大义  宋秋鸣 《安徽医药》2015,(7):1395-139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预防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9例接受肠外营养(P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 =34)在接受 PN 的支持外同时给予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n =35)只给予 PN 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和治疗后第10天时静脉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 PN 治疗后第5天和治疗后第10天 ALT、AST、GCT、TBI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适当加入左卡尼汀对于有效预防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UDCA组)36例和对照组(UDCA组)36例,治疗组给予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250 mg、水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250 mg、飞蓟宾葡甲胺100 mg 3次/d口服。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TUDCA组血清TBIL、AST、ALP和GGT有明显改善(P<0.05);UDCA组治疗结束时,血清TBIL、ALP和GGT水平有明显改善(P<0.05)。不考虑肝功能Child-Pugh分级,TUDCA组同UDCA组比较,肝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Child-Pugh A级患者TUDCA组AST改善优于UDC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 C级患者中,无论TUDCA组还是UDCA组,治疗后肝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TUDCA可以有效降低丙肝肝硬化患者TBIL、AST、ALP和GGT水平,在Child-Pugh A级患者中,TUDCA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的效果可能优于UDC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前期及肝硬化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方法 PBC患者29例,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确定为肝硬化前期(A组,18例)和肝硬化期(B组,11例)。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降酶、保肝及退黄等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前, A组ALB、GGT、TBIL、DBIL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治疗后AST、ALT、ALB、ALP、GGT、TBIL、DBIL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B、GGT、TBIL、DBIL的检测可对PBS分期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肝宁片防治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204例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护肝宁片及葡醛内酯片治疗8周,观察第4、8、20周末临床症状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在治疗后第48、周末,ALT、AST、GGT及恢复正常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0周末,ALT、AST、GGT及恢复正常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肝宁片具有明显的防治抗精神病药致肝功能异常的疗效,相比于葡醛内酯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葡醛内酯(肝泰乐)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GSH 30 mg/(kg·d)及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仅给予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周。分别比较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肝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肝功能异常患儿中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下降值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模式感染的生化指标,了解肝功能损害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愈后情况提供依据.方法:以HBsAg(+)、HBeAg(+)、HBcAb(+)(大三阳)和HBsAg(+)、HBeAb(+)、HBcAb(+)(小三阳)两组共260例为测定组,以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标志物测定均为阴性者110例为对照组,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胺酸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碱酯酶(GHE)、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10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大三阳组ALT、AST、CHE、GGT、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TBIL、TP、ALB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ALT、AST、CHE、GG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三阳患者ALT、AST、CHE、GGT变化与肝细胞损害有一定关系,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味姜黄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南城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葡醛内酯片3片/次,3次/d;维生素C片100 mg/次,3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拉米夫定100 mg/次,1次/d。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七味姜黄胶囊2粒/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球比值(A/G)],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LN、IV-C、PⅢ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Alb、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七味姜黄胶囊有利于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能明显改善肝功能,且安全可靠,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P、AST及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P、AST及ALT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茵胆平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34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3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茵胆平肝胶囊,2粒/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4%、94.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AL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ST、ALT、TBil、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胆平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具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马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30(10):1242-1245
目的 探讨纳曲酮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500 mL,1次/d,6周后改为口服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0.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盐酸纳曲酮片,25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胆红素(S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蛋白(IV-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b均显著升高、TBA、ALT、AST、TBIL、SB、GGT、HA、PC-III、IV-C、LN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纳曲酮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合并胆汁淤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具体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41例)口服甲巯咪唑,乙组(39例)口服丙硫氧嘧啶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肝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均处于高水平状态,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受到抑制,处于较低水平。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有所改善,患者FT3、FT4较治疗前降低,TSH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乙组ALT、AST、GGT水平均有所升高,并明显高于甲组(P<0.05),其中,以ALT变化最为明显;甲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甲组患者出血5例肝损伤,乙组14例肝损伤,乙组患者肝损伤比例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患者肝脏损伤发生时间明显晚于甲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相当。与丙硫氧嘧啶相比,甲巯咪唑对肝脏损伤程度较小,但服药后较早引起肝脏损伤,建议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替比夫定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苏颗粒,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转阴率分别为25.00%、61.67%,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1.67%、55.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颗粒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HBs 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均持续治疗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糖代谢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以及肝脏彩超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OMA-IR、FPG、2hPG以及HbA1c均有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HOMA-IR与HbA1c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ST、ALT、GGT及T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脂肪肝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对照组为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改善作用明显,治疗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葡甲胺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苏州市立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片/次,3次/d,同时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口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片/次,3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T影像学变化、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3%、9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C、TG、VTQ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影像显示脂肪肝情况均得到较好的治疗。治疗组轻度及以下脂肪肝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葡甲胺结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与肝内脂肪沉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毛菊苣提取物抗慢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毛菊苣提取物低、中、高剂量(50、100、150 mg/kg)组,秋水仙碱(colchicine,0.5 mg/kg)组,模型组和正常组,ig给药。给药同时各组sc四氯化碳(CCl4)造模,每周2次。于60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肝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毛菊苣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及肝组织中MDA和Hyp的含量(P<0.01),明显提高血清TP、ALB水平(P<0.05、0.01)及肝组织GSH-Px活性(P<0.01);肝脏组织学检查表明,毛菊苣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其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毛菊苣提取物对实验性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丸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加味逍遥丸,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乙肝标志物转阴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31%、93.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转阴率分别为17.24%、32.76%,e抗原(Hbe Ag)转阴率分别为34.48%、53.44%,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5.86%、89.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CD56~+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丸联合替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乙肝标志物转阴率,调节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肝宁注射液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1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iv舒肝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 mL,1次/d。两组均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蛋白(TP),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4~+、CD4~+/CD8~+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3%(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均显著降低,而TP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BIL、ALT、AST均低于对照组,而TP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3、CD86、MHC-DR、CD1a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升高,而CD8~+指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17.8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舒肝宁注射液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肝功能改善明显,并能够改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替诺福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乙肝舒康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III型前胶原肽(PC-III)、Ⅳ型胶原(IV-C)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BeAg、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IL、ALT、AST、LN、HA、PC-III及IV-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BIL、ALT、AST、LN、HA、PC-III及IV-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舒康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CHB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缓肝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