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物理成分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福州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提供的数据,结合对福州市市民连续4天居民生活垃圾排放情况的问卷调查,对福州市垃圾的产量及物理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为福州市垃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式起用已近10年,为缓解福州市“垃圾围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超负荷的非正常运转,赞成“二次污染”,使用寿命缩短,在福州市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与日剧增,“白色污染”形势逼人的情形下,以卫生填埋的单一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但城市生活垃圾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垃圾综合处理已是新世纪的一大趋势,本文分按期,中期,就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利用,垃圾综合处理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城市景观规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上广 《福建地理》2002,17(1):31-34
本文在对城市景观规划含义、城市景观规划原理以及福州城市景观规划的总体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福州市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应结合城市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有机结合、历史感与时代感有机结合等规划思路,把福州市规划成为一座既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又有现代化气息的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4.
5.
垃圾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经济成分及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垃圾资源是一种独特的国土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垃圾资源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垃圾资源经济成分背景与特点的分析,阐述垃圾资源经济成分的动态分异与地域分异状况,为考虑采用最恰当的开发技术持续高效开发垃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垃圾资源是一种独特的国土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垃圾资源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垃圾资源经济成分背景与特点的分析,阐述垃圾资源经济成分的动态分异与地域分异状况,为考虑采用最恰当的开发技术持续高效开发垃圾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何辰 《西部资源》2023,(1):69-71
我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小型工厂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环保的压力逐渐增大。会宁地区沟壑纵横,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处理往往是倾倒河沟。为了改变会宁村民向河沟倾倒垃圾的现象,本文对会宁部分乡村地区倾倒垃圾的河沟数量进行统计,对存在垃圾的河沟和离其最近住户的距离进行测量。针对其统计测量结果,对投放在农村的垃圾箱的数量和距离做出合理的调整,并通过宣传教育、奖励处罚、建立村级监管机构、建议政府机构通过立法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村民将生活垃圾入箱,改变农村住户生活垃圾倾倒河沟的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8.
正确的垃圾分类政策是实现垃圾分类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对南京市居民的问卷调查,运用政策执行模糊-冲突模型,对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是高模糊-高冲突的,一种象征性执行政策,是无法真正落实的。通过协议使分类政策转变为低模糊-低冲突,或者通过强制执行使之转变为高冲突-低模糊政策,这些政策在南京市也是行不通的。南京市应调整垃圾分类政策,执行自下而上的低冲突-高模糊的政策,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最终形成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和主成分分析的中国城市代谢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代谢效率测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2010年中国31个案例城市的代谢效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代谢系统效率的地域分异性显著,尤其是西部城市代谢系统的非DEA有效比例较高。这些非DEA有效城市在非可再生资源要素(钢材、原煤、焦炭等)投入、社会经济产出(人均GDP、城市化率等)、非期望产出(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方面有较大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典型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旅游城市是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根据城市发展的综合性目标与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对应理念,构建生活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23个典型旅游城市数据,运用TOPSIS模型评价2010~2016年典型旅游城市的生活服务水平,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旅游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旅游城市生活服务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城市排序比较稳定,珠三角和长三角旅游城市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仍未达到生活服务的高水平阶段;旅游城市在社会文化、经济基础和开放共享层面的评价得分逐步上升,公共服务和出行设施的评价得分下降明显,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和出行设施的增量建设不足;大多数城市生活服务的主要障碍因素来自出行设施、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并且在出行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文化上的障碍度仍有增大的趋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对福州市辖区的综合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指出其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①及相关旅游统计资料收集,分析了福州市国内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其旅游心理和行为特点,提出合理定位市场拓展方向,积极推出特色专题旅游产品以及重新审视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地图分析游客对福州旅游的切身感受,反映福州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传统景观知名度高,但分异明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开发不均衡;游客构成对福州旅游的需求存在差异;福州旅游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不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正式起用已近10年,为缓解福州市"垃圾围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超负荷的非正常运转,造成"二次污染"、使用寿命缩短.在福州市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与日剧增、"白色污染"形势逼人的情形下,以卫生填埋的单一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但城市生活垃圾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垃圾综合处理已是新世纪的一大趋势.本文分近期、中期,就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回收利用、垃圾综合处理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福州市5区7县(不包括平潭县)为研究区,以1994-2006年间3期遥感影像解译分类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并构建个性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效应测算模型,对研究区高程约束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集中于第1级,园地的变化集中于第4、5级,水域和草地的变化集中于第3、2级,林地的变化集中于第1、3、4级。②各高程等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均增加。各高程等级LUCC的生态效应指数与模数大致随高程等级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用地分等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以福州市仓山区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路线,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参数的计算及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熵值的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借助相对隶属度概念对福州1995—2006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断好转,分别经历了由不健康到亚健康,并由亚健康状态上升到较健康的转变过程;其中活力、组织结构与恢复力3大要素对推动健康发展有较大贡献,而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水平虽然有好转但贡献作用较小,为今后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优先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道路绿地优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道路绿地的研究现状以及福州道路绿化的背景、绿化树种和群落结构的概况,指出福州道路绿化的现存问题,提出道路绿化的总目标和指标,完善生态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建议以中心城市四大城门及各组团主要出入口的绿化作为主要节点,结合城市景观节点,构建道路绿化生态节点,保证绿化面积和群落的总体绿量;最后根据城市道路宽度的不同等级提出相应的乔灌草配植模式和群落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熵值的赋权法来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借助相对隶属度概念对福州1995-2006年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断好转,分别经历了由不健康到亚健康,并由亚健康状态上升到较健康的转变过程;其中活力、组织结构与恢复力3大要素对推动健康发展有较大贡献,而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水平虽然有好转但贡献作用较小,为今后福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管理的优先发展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福州市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以及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影响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的城镇规模、人口数量、劳动力质量等因素做出分析,揭示上述因素影响城镇用地经济效益的特征,提出提高城镇用地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利用需要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