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现象:工作正常时,反搏装置突然失控,反搏动作无规律,时有时无,不能对病人进行治疗。分析检修:WFB-ⅡB型体外反搏装置,是由体外气囊序贯式反搏装置、心电心率脉搏监护仪、反搏程序控制仪及皮肤电极等组成。它的工作过程是:气泵产生压力气流,通过输气管道、贮气箱、配气箱、电磁阀至气囊。电磁阀充排气动作由外反搏组件控制,而外反搏组件的反搏信号则由心电组件的心电讯号(QRS波)所产生。当病人的心率突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和体外反搏装置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并对不同型号的装置性能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WFB-V型体外反搏仪是由Z-80单片机监控系统利用病人心电 QRS波为基准信号在心脏进入舒张期时,储气箱中定压气体顺序地注入气囊(小腿→大腿→臀部),使血液在心脏舒张期集  相似文献   

4.
0引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循环功能为主的机械性装置,是将气囊导管经股动脉插入降主动脉,气囊导管的尾端与体外的气囊反搏泵相接,以心电信号或压力信号等触发反搏,控制气囊的充气和放气[1]。IABP 196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心脏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循环支持,通常需要外科手术切开血管  相似文献   

5.
我院一台WFB-Ⅳ型体外反搏机出现故障: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感觉小腿发痛,身体与反搏频率不适,有恶心感。检查发现:主机充排按钮按下后,胸气囊和大腿气囊充排不正常,时冲时排,有时干脆不充排。气泵一开,未按充气键,小腿气囊就充气;按下  相似文献   

6.
EECP—MC1型体外反搏装置微机系统故障检修二例肥城市人民医院设备科陈光才,顾涛,顾建东EECP—MC1型体外反搏装置是一种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该装置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能准确地检出不同形态的QRS波。由于反搏控制信号是在微电脑内的心律自...  相似文献   

7.
<正>体外反搏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但反搏治疗期间,气囊  相似文献   

8.
<正>我部应用体外反搏治疗一例空中小姐的斑秃.我们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Ⅳ型增强型体外反博装置,每日一次,每次60分钟,12次为一疗程,连续反搏三疗程.反搏气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extemal counterpulsation,ECP)治疗是用外力促进血液循环的一种无创伤性辅助治疗方法,主要装置是在患者四肢和臀部扎上气囊,通过专门设计的电脑控制器,利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进行固定触发,并与心脏保持严格的同步工作。所以体外反搏治疗不但能治疗各脏器的缺血状况,还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药物治疗已为人们所熟知。随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CP)技术的广泛应用并获得各方公认,不少学者开始了非创伤性、机械性辅助循环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探索。1963年Dennis等首先进行了体外反搏器的研制和试用。1976年国内郑振声等与广州医疗器械厂协作,研制成功了序贯式体外反搏装置,弥补了Dennis体外反搏器的不足,为外反搏(ECP)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开辟了新路。  相似文献   

11.
冯安摸 《医疗装备》2012,25(12):84-85
广州华南牌WFB-V体外反搏装置采用正负压式、电脑控制,适用于因动脉硬化及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性病变及后遗症,疗效显著。它有电路、气路,还有机械结构,但常出故障是气路部分。1工作原理分析心电信号和耳麦信号被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A/D装换电路,转换为一系列数字信号,再送入  相似文献   

12.
周琳  郭立彪 《工企医刊》1994,7(2):49-50
临床上,我国自1976年研制成功体外反搏装置应用于临床以来,使广大患者的疾病得以有效的治疗。EECP—MC_1型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是最新型的机械性辅助人体循环的装置。大量资料表明,该装置经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我国体外反搏研究居领先地位,首创四肢序贯式体外反搏,在心脏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成功经验。体外反搏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工作正在不断开展,本文简述如下: 一、序贯式体外反搏的原理在病人四肢或下肢和臀部套上特别气囊套,利用病者心电作讯号,触发气囊充气和排气。当心脏舒张时,气囊迅速充气,从远端至近端序贯地压迫四肢和臀部,令血流返流回主动脉,使舒张压增高。心脏舒张期,气囊迅速排气,压迫解除,受压血管转为开放,受纳心脏收缩时经主动脉输出的血液,使收缩压降低。其循环效应总和为心脏后负荷减轻与全身器官血供增加。微循环和全身代谢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改进体外反搏装置进行减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外反搏装置原设计是用来治疗缺血性疾病的设备,有时也用于运动员恢复体力上,用来消除疲劳。其工作原理是:在心脏舒张期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增加心脏血液的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量达到改善缺血部位的血供情况。体外反搏装置增加回心血量是依靠包裹在臂部、大脚、小脚或上肢的气囊充气,使其压迫该部位的静脉血管,达到回心血量增加的目的。同时,体外反搏装置还能改善心肌代谢,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血管的弹性,促进血液循环,并使血液流量增加,改善心脏功能和脑血供应,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增强,促进新陈代谢;血流学的改善能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促进…  相似文献   

15.
<正>体外反搏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85年8月~1994年8月应用国产WFB- Ⅱ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冠心病50例.为了进一步探讨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我们选择了同期住院的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对照组,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自1990年以来,应用扩血管药物加体外反搏治疗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小结.共治疗6例,采有EECP-MC1型反搏机治疗,气囊压力0.35~0.45/cm~2,每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最长达5个疗程,治疗后视力增加0.2以上者3例,0.1者1例,略有改善者1例,无明显改善者1例,提示体外反搏对早期  相似文献   

17.
袁林  袁强 《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1):78-79
目的:介绍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发明专利(2004100305010)“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方法:利用现有的体外反搏装置为基础,在进行体外反搏的同时进行面罩给氧。结果: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能促进患者血液供应增加流量的同时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结论: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可增加缺血性疾病的治病速度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体外反博(ECP)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新型手段,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的重视.自1962年Soroff等人率先制成对人体无创伤性的体外反搏装置,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及心绞痛病人以来,无论从体外反搏装置及临床应用方面已有很大进展.文献报道冠心病在行体外反搏治疗后,无论在临床症状或心电图ST-T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目前对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所产生的心功能影响的评价不一,对体外反搏治疗整个疗程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公开的发明专利(2004100305010)"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给氧式体外反搏装置组合是利用现在用的体外反搏装置为基础,在进行体外反搏的同时进行面罩给氧,促进患者血液供应增加流量的同时提高血液中的氧分压,增加缺血性疾病的治病速度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系、福建漳州龙溪无线电厂、杨浦区中心医院等单位协作研制的SFF-C型自适应心律体外反搏装置在上海通过技术鉴定。体外反搏由于能增加冠状动脉和脑部的血量,因而对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