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近四年来因空气灌肠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的婴儿急性肠套叠共63例,其中复套型肠套叠48例。本文就婴儿复套型肠套叠临床特征、诊治要点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48例中,男33例,女15例。2 ~6个月22例,7 ~12个月20例,13 ~14个月6例。生病距治疗时间:24小时以内15例,24 ~48小时22例,48 ~72小时6例,72 ~96小时5例。术中见套叠头部达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12例,达脾曲16例,达肝曲20例。均与术前空气灌肠显示杯口状阴影之位置相吻合。全组病例经手术证实均为回回一结型(复套叠)。阑尾套入致浆膜高度充血水肿及浆膜破裂而行附加阑…  相似文献   

2.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疾病,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0月共施行肠套叠手术14例,用上海市儿童医院婴幼儿肠套叠评分法[1],对本组患儿进行综合评估,综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现结合资料,对本病的症状,体征,手术方式分析如下。资料年龄性别与手术时间:6-12个月13例,3岁1例,男9例,女5冽。发病至手术时间:24小时内2例,24--48小时6例,48-72小时3例,72--yi6小时2例,96小时以上1例。主要症状和体征:阵发性哭闹14例,12例哭闹时间在48小时以上,10例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暗红色果酱样便2例,鲜血便11例,血水样便1例,1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6例确诊为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6例;次全结肠切除回结肠端侧吻合术1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9例。结果手术治愈14例(875%),死亡2例(125%)。随访半年至3年均无复发。9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并研究外科手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16例确诊为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施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6例;次全结肠切除回结肠端饲吻合术1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9例。结果 手术治愈14例(87.5%),死亡2例(12.5%)。随访半年至3年均无复发。9例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全结直肠切除J型回肠袋直肠肌鞘内套入式肛管吻合术,是治疗重症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最佳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5.
右半结肠切除对小儿来讲是一较大的手术,尤其在急症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失败率。现就我院1985年以来17例手术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3~9个月13例,13~15个月各1例,12~13岁各1例。17例手术中,16例为肠套叠,1例为肠源囊肿引起的肠梗阻。肠套叠手术中,9例肠坏死,5例合并肠源性囊肿,2例复位困难多处破损无生机,其中14例有血便,8例体温增高,最高39.4℃。贫血7例,血红蛋白最低68g/L。病史:24小时2例,48~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小儿复发性肠套叠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0年5年间共收治肠套叠患儿457例,采用空气灌肠446例,手术治疗46例(术前空气灌肠35例,直接手术11例),复发190例,对其复发次数、复发年龄、复发时间间隔、复发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作总结。结果 190例患儿共复发263次;复发年龄3个月~5岁,<1岁占73%;复发时间间隔2 d~12个月,复发次数1~4次,2周内复发占54%;空气灌肠复位复发260例次,手术复位复发3例次,结论小儿复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空气灌肠整复患儿,且年龄多<1岁者,复发时间<2周,2周内复发率较高。手术复位患儿复发较少,治疗上空气灌肠为首选,不能复位者手术,短时间内多次复发者,疑有器质性病变者可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现将我们对17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结肠注气整复的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收集福州市第一医院小儿急性肠套叠17例,其中1例在一年内共发生3次,共19例次;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岁5个月。所有病例均有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腹部肿块等典型症状。发症时间均在24小时以内,一般情况尚可,均采用结肠注气整复。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占该年龄组急性肠梗阻的首位。我科自 198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5月 ,共收治因空气灌肠失败和就诊时间过晚而施行手术者 16 5例 ,本文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5例中 ,男 132例 ,女 33例。3~ 7个月 5 6例 ,7~ 12个月 89例 ,1~ 2岁 14例 ,2岁以上 6例。发病至手术时间 :<2 4h16例 ,~ 48h6 4例 ,~ 72 h6 6例 ,~96 h12例 ,>96 h7例。1.2 症状与体征 :阵发性哭闹或腹痛 15 7例 ,血便或肛诊指套染血 146例 ,腹部肿块 138例 ,呕吐 16 2例 ,中度或重度脱水酸中毒 5 6例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钛钢板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7年2月收治的56例64足跟骨骨折手术病例.手术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复位后用可塑性解剖钛板固定,术中43足植骨.术后常规负压引流48~72小时并加压包扎.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1.6周.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其中优31例,良17例,中8例,优良率85.7%.共发生手术并发症9足,占14%,其中5例切口边缘浅表坏死,1例深部感染至慢性骨髓炎,1例腓肠神经损伤,2例复位丢失.结论: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钛板内固定以及必要的植骨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有效办法.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引流、植骨是减少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应用GF-1型吻合器经腹作食道横断吻合术,治疗食道静脉曲张8例,7例在入院后8~48小时内施行,1例在作胆囊切除的同时,因严重的食道静脉曲张,作了预防性断流手术。Child分级B、C类各4例,术后2例发生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无手术死亡,随访3~15个月,无复发出血。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8 0年 1月~ 1998年 12月 ,手术治疗结肠急性梗阻和损伤患者 41例 ,其中 2 6例行一期手术治疗占 6 3.4%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例均为急诊 ,无法进行肠道准备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7例 ;年龄 16~ 6 4岁 ,平均 35岁。发病到手术时间 3~6 8小时 ,平均 13小时。病因 :急性梗阻 11例 ,其中肿瘤 6例 ,乙状结肠扭转 3例 ,回结肠套叠 2例。外伤 15例 ,其中开放性伤 6例 ,闭合性伤 9例。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 4例 ,左半结肠切除术 2例 ,结肠部分切除 11例 ,单纯结肠修补术 9例。治愈率 96 .2 % ,1例发生吻合口瘘死亡。…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需紧急处理。目前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灌肠复位,常用方法有空气或氧气与液体。我科自1993年以来用简易注气复位装置治疗急性肠套叠2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1岁以下婴儿,最小4个月。男14例,女6例。病程8~48小时,其中病程在24小时以内者18例,均用简易注气复位装置复位。  相似文献   

13.
彭昊  张娜 《中国医药指南》2007,5(12):587-588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术后6小时内灌注与传统方法膀胱灌注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效果对比.方法 浅表性膀胱癌(T1~2,G1~3)10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试验组术后6小时内灌注吡柔比星40mg,对照组术后1周灌注吡柔比星40mg,以后均为每周1次,灌注8次,再改为每月1次,灌注10次,总疗程1年;随访12~36个月,观察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试验组4例复发,复发率8%,对照组8例复发,复发率16%.结论 吡柔比星术后6小时内灌注较传统方法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刘云涛  王莉 《贵州医药》2003,27(11):1010-1010
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的发生非常少见 ,其发生的病例中以小肠套叠最为多见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临床表现也很不典型 ,及时诊断困难。本科1 980~ 2 0 0 0年所遇到小儿腹部手术后肠套叠共 9例 ,且均为小肠套叠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病例数 9例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4月至 2岁 ,平均 8个月。其中 6例是肠套叠术后患儿 ,其肠套叠类型 :回结型 4例 ,回盲型 2例 ,发病时间1 0~ 4 2h ,均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而再行手术探查复位 ,无肠坏死或肠道其它病变 ,另 3例为其它腹部疾病术后患儿。1 .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在第一次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7年采用新设计术式——结肠套叠式瓣膜、臀大肌移植、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共施行29例。本术式既能彻底切除低位直肠肿瘤,又能使臀大肌替代肛门扩约肌的功能,加以结肠套叠式瓣膜有“类扩约肌”的协同作用,因此自控排便功能均属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科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20~61岁。肿瘤位置:距肛缘5cm18例,7cm11例。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腺癌8例。肿瘤侵犯直肠周径2/3者15例,1/3者14例。术后随访4个月~3年,效果良好。大便次数每日1~4次,术后8~9周有便意感,可自控定时排便,但稀便时自控能力稍差,一年以上基本恢复正常人大便习  相似文献   

16.
26例急诊结肠一期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0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结肠急性梗阻和损伤患者41例,其中26例行一期手术治疗占63.4%,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为急诊,无法进行肠道准备。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6~64岁,平均35岁;发病到手术时间3~68小时,平均13小时。病因:急性梗阻11例,其中肿瘤6例,乙状结肠扭转3例,回结肠套叠2例。外伤15例,其中开放性伤6例,闭合性伤9例。术式;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11例,单纯结肠修补术9例。治愈率96.2%,1例发生吻合口瘘死亡。2 讨论由于结肠解剖学及组织学的特点加之结肠内有干结粪…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是治疗胃部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若手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腹内疝。作者在临床中遇到1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在32~65岁间。胃溃疡并穿孔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7例,胃癌2例。术后发生腹内疝的时间为5天~6个月。一周内发生9例,15天、2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发生各1例。 1.2 术中所见:14例均为毕Ⅱ式结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近一步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总结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70例病例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术中采用全结肠或者部分结肠切除术的治疗组40例,施行选择性结肠段手术切除的对照组30例,术后六个月时间内统计患者的大便情况和便秘复发情况,最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种手术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组患者40例中,35例大便正常,5例半年内便秘复发,复发率12.5%,对照组患者30例中,14例大便正常,16例半年内便秘复发,复发率53.3%,统计学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合理的手术方式为全结肠或者部分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余新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80-3581
目的 探讨近端置管造瘘在结肠破裂Ⅰ期吻合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在结肠破裂Ⅰ期吻合术中行近端置管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情况:手术时间65~97 min,平均(76.0±5.5)min;术中出血38~72 ml,平均(52.5±8.4)ml.1例左半结肠破裂患者术后1周发生轻度腹膜炎症状,给予腹腔灌洗2d及抗炎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1.4)个月,未发生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近端置管造瘘在结肠破裂Ⅰ期吻合术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65年至1980年底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88例,男∶女=7∶1,手术年龄<3月者占21.1%,<1岁者占52.2%。1976年前31例全部施行Duhamel 氏术,1976年后<1岁者施行Soave 改良术31例、>1岁者21例施行改良Duhamel 环钳吻合术,80年5例短型巨结肠作直肠后壁肌层部分切除术。术后早期并发症共19次,腹壁裂开3例,切口感染2例,小肠结肠炎6例,内括约肌痉挛2例,盆腔脓8中、肌鞘内感染、小肠套叠、切口疝、回肠穿孔、呼吸困难综合征等各1例。死亡3例,2例为<3月婴儿,1例1周岁,死亡率3.4%。对73年后有详细地址的63例进行随访,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