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肺癌组织中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肺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LyGDI蛋白表达。结果46份配对组织标本中,LyGDI在35份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11份表达差异不明显[R=76.1%(有差异例数/总例数)];肺癌组织中的SCLC与NSCL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LC中,鳞癌与腺癌也没有显著差异,而淋巴结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LyGDI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1(TFF1)、三叶因子2(TFF2)、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肠上皮化生及24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TFF1、TFF2、TFF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FF1、TFF2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表达强度依次均呈递减趋势(均P<0.05)。TFF3在正常胃黏膜没有表达,而在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依次呈递增趋势(P<0.05)。胃癌组织中 TFF1、TFF2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呈负相关 (r=-0.55,r=-0.38,均P<0.05),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8,r=0.48,均P<0.05);TFF3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55,P<0.05),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TFF可能通过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中VEGF165b、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165b和HIF-1α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165b和HIF-1α的表达。结果VEGF165b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和43.4%;VEGF165b阳性表达率与HIF-1α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35)。HIF-1α阳性表达率与饮酒程度、分期、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165b和HIF-1α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165b的表达与HIF-1α存在相关性,饮酒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VEGF165b可能成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宫颈炎和宫颈癌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和HPV16型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6例宫颈炎组织和92例宫颈癌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HSP90蛋白在维、汉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维、汉宫颈炎组织(77.17%,56.06%)(P<0.05);HSP90蛋白的阳性率表达在维、汉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汉族高于维吾尔族(83.33%,74.19%)。在HPV16型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维吾尔族阳性率(58.06%)高于汉族(16.67%)(P<0.05)。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炎组织(44.56%,12.12%)(P<0.05)。维、汉宫颈癌组织中HSP90的表达与HPV16型感染呈正相关性(r=0.361, P<0.05)。结论通过对HSP90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宫颈癌的标志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肝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例正常肝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分化程度等临床和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49例肝癌标本中PPARγ表达阳性25例(51.02%) ,49例相应癌旁组织中15例阳性(30.61%) ,6例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肝癌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门/腔静脉癌栓有无、HBsAg感染与否的PPAR γ表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PPARγ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与肝癌病理分化有密切关系,检测PPARγ蛋白对诊断肝癌、判断其恶性程度及预后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成克伦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55-85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c-IAP1和ba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细胞中c-IAP1和bax蛋白的表达,用TUNEL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20例甲状腺腺瘤中c-IAP1和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60.0%,AI为0.33±0.21;47例甲状腺癌中c-IAP1和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89.3%,AI为0.91±0.37。C-IAP1、bax和AI在腺瘤和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中,c-IAP1阳性组AI低于阴性组,bax阳性组AI高于阴性组。结论c-IAP1和bax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IAP1高表达抑制了甲状腺癌细胞凋亡,bax高表达促进了甲状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任刚  于国  刘丽威  马林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44-846
目的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二步法检测MUC1在胆囊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UC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表达率为51.7% (31/60),而在癌旁非癌组织中未见有阳性表达,两者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MUC1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在MUC1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临床参数及预后无关(P>0.05)。结论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增高,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有  相似文献   

9.
低氧对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氧对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体外常规培养,用体积分数为1%、3%、5%的氧分别处理Raji细胞24h,以常氧培养Raji细胞为对照组,通过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力,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运动力,肿瘤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RT-PCR检测细胞VEGF、MMP-2、MMP-9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5%的氧均能增强Raji细胞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P<0.05或P<0.01),而且还能上调Raji细胞HIF-1α蛋白、HIF-1α mRNA、VEGF mRNA、MMP 9 mRNA的表达(P<0.01),各组MMP 2 mRNA均无明显表达;而1%氧与对照组相比各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适度低氧可增强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HIF-1α上调VEGF、MMP-9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及其受体PDGFRβ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58例胃癌及相对应的癌旁标本中PDGF-D及PDGFRβ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DGF-D及PDGFRβ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8.28%,72.41%)均高于癌旁组织(87.93%,53.45%),P均<0.05。PDGFRβ与PDGF-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P<0.05)。PDGF-D mRNA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复发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PDGF-D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和复发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蛋白和uPA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2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MP-7 和uPA的表达情况。结果MMP-7蛋白和uPA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阳性表达。MMP-7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6.7% vs67.5%,χ2=9.670,P=0.002<0.05)。uP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的表达率分别是72.5%和33.3%(χ2=6.107,P=0.013<0.0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 7和uPA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554>0.05和P=0.077>0.05); 随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病理分级、FIGO分期增高、盆腔浸润、腹膜淋巴转移,MMP 7和uPA表达明显增强(P<0.05)且MMP-7 与uPA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s=0.573,P<0.05)。结论MMP-7 和uPA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且两者相互激活,共同促进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綦俊  张在空  余畅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51-854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及与bcl-2、HSP90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NSCLC肿瘤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HSP90、bcl-2蛋白表达情况,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在肺良性病变组织中不表达,在71.25% (57/80)的NSCLC组织中有表达;survivin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肺癌组织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56.25%(45/80)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10.00%(2/20),且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肺良性病变组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组织中HSP9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肺癌组织中HSP90、bcl-2蛋白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对NSCLC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蛋白表达增高与细胞凋亡减少密切相关,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HSP90、bcl-2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三者在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骨肉瘤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边缘>5.0cm)中MIF表达,分析MIF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情况,Cox多因素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骨肉瘤组织中MIF阳性表达率为62.3%,癌旁组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MIF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无关,与肺转移相关(P=0.006)。MIF阳性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0.3%,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的95.8%(P=0.01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nneking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MIF表达非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MIF表达与骨肉瘤转移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价骨肉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酮醇酶基因家族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42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的转酮醇酶活性;用RT PCR的方法检测转酮醇酶基因家族各成员(tkt、tktl1、tktl2)mRNA在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CC组织的转酮醇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CC组织中tktl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kt和tktl2(P<0.05),tktl1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ktl1的表达同肿瘤分化程度、静脉癌栓、肝内有无卫星灶以及5年生存情况有关(P<0.05)。tktl2在HCC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转酮醇酶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tktl1的表达在肝癌转酮醇酶活性中起主要作用,且影响肝癌的分化、转移及患者预后;tktl2可能在肝癌分化中起协同作用。它们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100A6基因对于胃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成瘤、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方法将S100A6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S100A6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MKN45胃癌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MKN-S100A6),而后使用流式细胞仪、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细胞迁徙实验法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与恶性表型的变化。同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细胞组为对照。结果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空白MKN45胃癌细胞相比,转染PC-S100A6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显著加快,前5 日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C-S100A6转染组处于G2 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处理的MKN45细胞和转染pcDNA3.1空载体的MKN45细胞(P<0.05),而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各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各组细胞的凋亡比例均为0.8%左右,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S100A6转染组平均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PC-S100A6转染组穿膜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S100A6基因可能具有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及分裂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增加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较小。S100A6基因可能加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总之该基因对维持细胞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评价替莫唑胺对复发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复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首次使用替莫唑胺治疗(F组),10例再次或多次使用替莫唑胺治疗(R组),11例从未使用(N组),定期临床随访、分析所有纳入病例的治疗反应。结果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稳定(stable disease,SD),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及肿瘤进展时间(time of tumor progression, TTP),半年肿瘤无进展数比和半年生存数比。其中F组的PR+SD较R组与N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的半年生存例数比为13/15,显著高于R组的5/10(P<0.05)和N组的4/11(P<0.01)。结论替莫唑胺化疗对初次用药的复发性胶质瘤有效,但对再次使用替莫唑胺治疗组中的病例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于秀淳  王伟 《肿瘤防治研究》2009,36(10):863-868
目的探讨和分析相关因素在影响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中的意义。方法分析40例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程、肿瘤体积、AKP和LDH、化疗前骨肉瘤Pgp表达、化疗方案、化疗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最低值以及X线类型等因素的特点,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TCNR的影响。结果40例中24例的TCNR>90%(60%);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体积、化疗后AKP、白细胞最低值及化疗方案与TCNR有相关性(P=0.020,P=0.024,P=0.034,P=0.034),并得出了相关回归方程。结论肿瘤体积、化疗后AKP、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和化疗方案是影响骨肉瘤术前化疗疗效的最主要因素。肿瘤体积大及化疗后AKP水平高是术前化疗疗效差的危险因素;化疗后白细胞下降的程度可以间接反映术前化疗疗效;DIA方案的疗效优于MMIA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I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8例乳腺癌组织、45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AIB-1表达情况,并结合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54.59%)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2.22%)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3.33%)(P=0.000)。AIB-1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组过表达率(63.39%)显著高于Ⅰ级组(18.18%)和Ⅱ级组(48.42%)(P=0.004)。AIB-1在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中的过表达率(73.47%)显著高于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49.11%)(P=0.003)。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在ER阳性组(59.26%)、阴性组(46.99%)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PR阳性组(59.48%)、阴性组(49.0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而HER-2阳性组的AIB-1过表达率(64.08%)显著高于阴性组(46.08%)(P=0.008)。结论乳腺癌中AIB-1过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能预后不良。AIB-1是一个重要的预测他莫昔芬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因启动子区重新甲基化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寻找肿瘤防治新靶点。方法用S 腺苷甲硫氨酸使c-myc和p16启动子甲基化,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药物处理后,c-myc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p16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肿瘤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结论SAM能够通过下调癌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示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肿瘤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Ⅳ期NSCLC患者34例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加常规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剂量为(8.3~10)mg/m2,总量15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4)小时,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第1~14天连续给药;同时联合给予NCCN指南推荐的化疗药物治疗,每3周重复。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按照NCI CTC 3.0版的分级标准评价药物毒性。治疗1周期后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所有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PR9例,SD19例,PD6例,临床有效率为26.47%(9/34),临床受益率为82.35%(28/34),初治和复治患者的RR率为42.86%和15%(P<0.05),CBR率分别为92.86%和75%(P<0.05),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耐受性好,可以提高化疗的有效率,用于一线治疗时疗效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