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近年来代谢组学研究成为疾病诊断、疾病机制研究等的有力手段,对于生物代谢物变化的研究思想已被广泛接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代谢组学研究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将近几年国内外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相关文献按病种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分析。目前代谢组学用于肿瘤诊断主要集中在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代谢组学将成为恶性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骨转移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是相当常见的,其发生率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第三位,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有赖于对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评估。现就骨代谢生化指标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理化特点、检测方法、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在疾病进展和骨转移疗效评估以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转移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是相当常见的,其发生率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第三位,及时和有效的治疗有赖于对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评估.现就骨代谢生化指标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的理化特点、检测方法、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在疾病进展和骨转移疗效评估以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CC早期症状较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ICC患者的生存水平。通过检测ICC患者组织及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深入开展ICC发生、发展、复发与转移相关研究,对于阐明ICC发病机制以及研究新的ICC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阶段,预后较差。代谢组学通过对内源性代谢产物的高通量分析而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在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探索其发生发展的病生理机制方面前景广阔。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寻找肾癌的肿瘤标志物,这将有助于提高肾癌早期诊断水平,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感染性休克病人早期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参数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监测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 ,参照正常值范围 ,将所有病例分为升高、降低和正常组 ,比较各组病例确诊后 2 8天内的病死率。结果 :2 8例中 15例 ( 5 3 .5 7% )死亡。CI升高、SVRI降低、O2 ER升高及降低病死率。结论 :CI、SVRI、O2 ER是感染性休克早期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泌尿系统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筛查方法,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液中往往会出现代谢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可对体液中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在过去的十年间,代谢组学研究在提高对疾病病理生理和病因机制理解、疾病生物标志物筛选、耐药性研究、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目前,代谢组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研究中,并且随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各类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将会在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节液、血液等体液中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其代谢产物、金属蛋白酶等生物分子的检测对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评估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血清肿瘤标记物多为来源于肿瘤细胞与胚胎细胞的大分子糖蛋白,正常情况下其血清浓度很低,其代谢过程目前尚不清楚。肿瘤本身也是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损伤的常见原因,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并发肿瘤的几率也远高于正常人。因此,为了早期发现肿瘤,临床上对有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多常规作肿瘤标志物检查。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时存在多种物质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
中国每年有较高的胃癌发病率。由于胃癌恶性程度高,早期阶段无明显特异症状,许多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早期明确诊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总生存率的关键。目前胃癌诊断主要靠内镜、组织活检、影像学方法。实验室传统肿瘤标志物只能发挥辅助参考价值,用于胃癌的疾病筛查、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等,特异性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端粒酶、抑癌基因、长非编码RNA、微小RNA等新型分子标志物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得到不断的揭示,很多分子标志物已被证实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癌症的高位预警、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近年来主要胃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做一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PCa)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治可改善患者预后。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筛选和鉴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大量文献研究报道了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并在尿液中筛选发现多种相关代谢标志物。该文将从尿液代谢组学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疾病监测、预后评估,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挑战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刁强  卢光明  王修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9):990-993,1004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陆向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106-1108
心电图一直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中,一些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心肌损伤后心电图改变与生化标记物,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改变,心室收缩和心肌代谢的相关性,这些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运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AMI),判断AMI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IRA)及预后的能力。本文特对近年来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做一复习及回顾。  相似文献   

14.
脑钠肽同源代谢产物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具有半衰期长、稳定性良好等优点,临床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心力衰竭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指导心力衰竭治疗方面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标志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相较于单一类别生物标志物,多组学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可系统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方面具备一定的潜力。本文基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生物标志物多组学研究现状,对缺血性脑卒中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超声检测志愿者与RA 患者关节情况,超声对 RA 的早期诊断;进一步通过 DAS28评分和 MRI 对患者的检测判断超声检测的准确性;再通过记录RA 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的超声指标,判断关节变化,提供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超声可以准确诊断 RA 患者(P <0.05),并与 DAS28评分和 MRI 评分高度相关(r=0.859,P<0.05),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反应关节的变化,为治疗提供确切依据。结论超声在 RA 的诊断中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 RA 早期诊断和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是优化治疗策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m- puted tomography,PET/CT)是一种集分子显像功能与解剖结构成像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显示出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探讨PET/CT在食管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估、预后预测及放疗计划制定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上皮特异性肿瘤蛋白MUCl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讨尿液MUCl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IRMA)检测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10例非膀胱泌尿系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对照组尿液MUC1的表达水平,分析各组组间、不同分期和分级患者、初发与复发患者及术前与术后患者尿液MUC1的差异。结果膀胱肿瘤组患者尿液MUC1同各组尿液MUC1含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膀胱肿瘤组中,不同分级、分期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发和复发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前与术后肿瘤患者尿液MUC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液MUC1不能作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筛选指标,但可作为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的指标。MUC1属肿瘤基因表型瘤标。组织学的高表达并不一定平行于血液和尿液,特异性肿瘤基因瘤标应该是膀胱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筛选指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北科DYD-2000型数字视频脑电图仪对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EEG检查。结果:对62例患儿脑电图中有5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正常11例(占13.8%);异常51例(占82.26%)。结论:脑电图检查简便易行,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从宫颈病变到宫颈癌病程较长,早期、及时、准确诊断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预防和终止病情的发展。宫颈癌的诊断方法多种多样,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客观、无创、便捷而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糖类抗原125、p53、p16/Ki-67等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在宫颈癌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因此,更准确地了解肿瘤标志物在宫颈癌检测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