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玉娟  孙多勇 《医学信息》2006,19(12):2088-2090
近年来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全社会都在关注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是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哨,是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线,熟悉和掌握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基本知识,对于有效预防和及时报告、正确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是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及时消除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造成的危害,使得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群众所造成的危害减少,最大限度的来保障人民群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的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的秩序,使江西省丰城市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取得有效的进步以及管理办法。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对县级疾病控制中心机构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江西省丰城市疾病控制中心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所存在的劣势、障碍。提出加强建设江西丰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对能力研究结果的建议。结果近年来,通过对于我国各县(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系统能力调查结果发现,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和报告的及时性,对于早期公共卫生事件的察觉,应急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以及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专家库的建立,应该多与媒体方面取得合作与多加交流,器械、物资储备以及技术等这些方面的能力表现较差,所以建议江西省丰城市需要加强建设。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在国内对应急事件的控制能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很多资料,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应对突然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行研究评价,建立研究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县(区)的疾病控制中心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紧急事件的应急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3年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国大范围地爆发,引起全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深入地思考.在此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中国各部门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机制暴露的问题成为值得我们理性反思和系统化研究的课题.因此,本文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国内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处理应急法律[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失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到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如何快速调查了解公共卫生事件很重要,及时了解引发事件的的原因可以有效控制事件再次恶化。  相似文献   

5.
耿晓萃  苗长青 《医学信息》2018,(21):122-124,134
目的 分析目前丹东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为我市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更具体更科学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市2006年~2016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报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中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2016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27.27%,累计发病397人,无死亡。其中呼吸道传染病3起;食物中毒6起。事件主要发生在初、高中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在冬春季(12月份和次年2~3月份);食物中毒发病主要在夏秋季(7~10月份)。不同事件类型的报告时效性、监测敏感度和控制时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场所,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控是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番禺区2005~2010年学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番禺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番禺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其中传染病类46起;3~6月和9~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番禺区学校突发事件中传染病类占居首位,事件的人群分布与学校人口的密集度,学生的防病意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心理弹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21年12月通过整群抽样抽取云南省昆明市、瑞丽市以及文山市的500名高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填写学业压力调查问卷、心理弹性以及考试焦虑量表。结果 (1)在控制性别、年龄人口学变量的前提下,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下高三年级学生的公共卫生事件(β=0.198,P<0.05)、人格特征(β=0.092,P<0.05)、压力感受对考试焦虑(β=0.622,P<0.05)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心理弹性在自变量的公共卫生事件、压力感受两个维度上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学生人格特征上起完全中介作用(P> 0.05)。结论 公共卫生事件下高三年级学生学业压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考试焦虑,还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影响考试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庆市2004—2007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结果全市4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8起,发病19884例,死亡56例;渝东南地区多发,时间分布基本呈双高峰:传染病事件占80.98%.学校事件占78.87%;事件平均报告时间3.44d,平均处理时间46.72d。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与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密切相关;应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学校卫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蔓延后,由医疗不确定性造成的医疗决策困难,并剖析了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不确定性形成的原因和无效治疗带来的风险及医疗资源浪费。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在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快速建立数据协作机制开展了现状回顾和讨论思考,即以数据为驱动,打破“数据孤岛”、提高“低价值数据”的数据质量和利用率,从而为应对相关事件提供有效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年~2012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龙县2004年~2012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起,发生病例2198例,死亡4例;传染病爆发疫情30起,占81.08%,食物中毒7起,占18.92%,发生在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27起,占72.98%;农村36起,占97.3%,城镇1起,占2.7%;4月(16.22)和10月份(16.22%)为高发月份;2007年(18.92%)、2008.年(18.92%)和2009年(29.73%)为高发年份,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中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结论农村是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点,而中小学传染病事件的防控是云龙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关键点,必须在辖区中小学严格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