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非预应力混凝土T梁工作时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通过检测和计算相结合,对裂缝宽度作了定性的分析,指出了普通混凝土T梁裂缝宽度控制的部位和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宽度,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封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浅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和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控制要求,在此基础之上,重点论述: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裂缝带来的负面影响,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抗裂度和斜截面抗裂度计算理论,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控制要求,得出了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大小的因素,提出部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骅 《上海建设科技》2012,(5):59-60,63
混凝土结构的非受力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以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以某别墅的混凝土楼板裂缝为例,通过现场检测、混凝土成分测定等手段,提出了非受力裂缝的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把非受力裂缝的宽度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以两个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分别为强度控制工况和裂缝控制工况)为例,根据国内现行规范分析了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荷载作用下横向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不同行业规范得到的同种工况下的横向裂缝宽度计算值存在较大差异,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作出合理解释;混凝土结构横向裂缝宽度计算值一般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加厚虽然会引起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增大,但对整体结构耐久性而言利大于弊,不必为了控制裂缝宽度而忌用较厚(50~100mm)的保护层。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裂缝控制试验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玉  高峰  李亚明 《工业建筑》2011,41(12):20-23,7
裂缝宽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能。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与分析。考虑次弯矩、次轴力的影响,基于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原理,提出了全面考虑次内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建议的计算公式概念明确,计...  相似文献   

6.
姚毅 《山西建筑》2007,33(17):171-172
从基础不均匀沉降、荷载作用、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钢筋、材料质量与施工质量等方面分析了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指出混凝土裂缝宽度控制的要求,同时提出了裂缝的整治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莫艾艾  陈世鸣 《建筑技术》2005,36(4):273-276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和裂缝宽度计算尚无统一标准可循,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没有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实际工程设计常参照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相关规定。现行规范对正常极限状态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实行分级控制,适当放松了抗裂控制条件,提高了拉应力限制系数的取值,仍采用平均裂缝宽度乘以扩大系数的方法计算最大裂缝宽度。用现行规范计算裂缝宽度,有助于减少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用钢量。建议在无粘结预应力工程中对裂缝控制条件进一步放松,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按允许开裂进行设计,合理选择配筋率。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混凝土筏基的抗裂性能满足结构的耐久性、地下结构的抗渗漏性及外观质量要求,有必要按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验算并控制裂缝最大宽度。目前结构设计中,对允许带裂缝工作的混凝土筏基,通常主要凭经验预留温度后浇带控制裂缝,而较少按最不利工况验算裂缝最大宽度,或验算条件与内力组合有误,这是近年常见混凝土筏基局部裂损的重要原因。基于技术分析,结合实际工程设计复核,对混凝土筏基抗裂验算中的组合拉应力、地下水浮力作用、裂缝宽度控制标准、温度后浇带效能等诸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当中,影响裂缝宽度计算值的参数众多,使得计算尤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三级裂缝控制进行研究,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裂缝控制的实用方法——钢筋应力控制法,并给出了钢筋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裂缝宽度的“准确数值”进行繁琐的计算,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推广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给出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当中,影响裂缝宽度计算值的参数众多,使得计算尤为复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三级裂缝控制进行研究,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统计的基础上提出了裂缝控制的实用方法——钢筋应力控制法,并给出了钢筋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避免了对裂缝宽度的"准确数值"进行繁琐的计算,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了方便,推广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Crack observation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and safe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uctures. Most of the existing image-based crack detection methods are based on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s, which detect cracks that are wide enough to present dark areas in the obtained images. Cracks initiate as thin cracks, generally having width less than the width of a pixel in images; such cracks are generally undetectable by edge detection-based methods.An image analysis method is proposed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thin cracks on RC surfaces; it also allows estimation of crack widths. Image matching based on optical flow and subpixel is employed to analyze slight concrete surface displacements. Camera calibration is included to eliminate perspective effects and lens distortion. Geometric transformation is adopted so that cameras do not need to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observed surface or specified positions. Formulas are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width of shear crack opening.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then applied to a cyclic test of an RC structure. The crack width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alyzed by the image analysis were verified with human inspection in the test. In addition, concrete surface cracks that appeared at a very early stage of the test could be observ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before they could be detected by the naked eye. The results thu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image analysis method offers an efficient way applicable not only for structural tests but also for crack-based structural-health-monito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Investigations for the technical optimiz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lining at hydraulic structures. The reconditioning of defective concrete surfaces to hydraulic structures takes place usually with set forward lining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 the linings frequently cracking occurs. These cracks are caused by restaint due to the heat of hydratation of concrete. Serviceability and durability require the control of the crack width. On the basis of numeric computations and measurements in situ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the reduction of the cracking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都是带裂缝工作,裂缝的存在会使CO_2更易侵入混凝土内部,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对结构的耐久性不利。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定义了裂缝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系数γc,通过对预制裂缝的砂浆及混凝土试件进行碳化试验,分析了水灰比、碳化时间、环境相对湿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对γc的影响,得出裂缝处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裂缝宽度范围为0.06~0.7mm时,模型均适用,且桥梁运营时间对γc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超长混凝土连续结构中,为避免施工期间结构出现收缩裂缝,工程中普遍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后浇带。但为方便施工,通常不临时截断横穿后浇带的结构配筋,这些横穿钢筋约束了后浇带宽度变化,使其控制结构收缩裂缝的效能明显降低。根据受力平衡与变形协调原理,本文对导致混凝土后浇带失效的横穿钢筋最小配筋率ρs,min进行了研究,推导出与后浇带宽度及间距相关的ρs,min计算式,给出了计算例题、ρs,min数值表和实用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先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开裂原因。随后,针对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宽度的计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并列举了国内外各种裂缝宽度计算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公式,分别总结了各公式的优缺点。最后通过合理的分析和借鉴,对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边广辉  张喜波 《山西建筑》2010,36(4):175-176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危害,介绍了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方法,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处理方法,指出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检测工作,并根据实际采取适当的修补处理方法,从而保证混凝土建筑和构件安全、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地下空间结构的渗漏多由裂缝开始。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钢筋混凝土地下空间结构设计中的要点。论文介绍了裂缝的成因及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方法和设计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裂缝产生原因与处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东海 《山西建筑》2007,33(16):149-150
分析了水工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从控制温度、改善约束条件、改善混凝土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混凝土施工控制及防止裂缝的措施,以提高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质量,可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佐  李华兴 《工业建筑》1996,26(5):27-29
大型混凝土筒仓的设计,国内大都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通过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加大仓壁厚度来满足裂缝控制要求,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抑制裂缝产生,而且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本文以工程应用实例,对设计、施工的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对比。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裂缝损伤,通过以智能钢筋为基础的监测网络,模拟梁柱节点设计制作并分析智能钢筋网络的十字型混凝土试件。实验结果表明,智能钢筋的输出信号受裂缝与通路的相对空间位置有关:穿过裂缝的探测通路信号削弱,靠近裂缝的通路信号反射波段增强;根据输出信号类型结合试件中通路的空间位置可以判断裂缝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