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管板换热器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固定管板换热器,它的强度设计方法在GB151《管壳式换热器》中未有给出。在对双管板换热器与一般结构换热器的受力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一种工程计算方法,结果偏于安全可靠。允许两块管板采用不同等厚度,使设计趋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双管板换热器的制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厂大型制氧机产品中,纯化系统中的蒸汽加热器是重要的设备。近年来,我厂采用了先进的双管板换热器,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防止因管板泄漏而使蒸汽水分进入污氮,以确保污氮活化分子筛正常工作,从而保证制氧机的产出量和氧气的纯度。但是双管板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相...  相似文献   

3.
根据双管板换热器的特殊结构(双管板+折流杆支撑板),介绍了此台换热器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工艺难点,确定影响双管板胀接强度和致密性的关键因素,利用胀接试件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确定胀接参数,为管板的胀接打下基础。本台换热器为折流杆形式与一般换热器折流板形式不同,通过合理的工艺安排,克服了制造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由于换热器设计标准GBl51-1999《管壳式换热器》[1]中未给出双管板换热器的强度设计方法,所以在设计计算中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主要参考TEMA标准,认为管程管板和壳程管板都能单独满足相应的设计工况的前提下,运用SW6强度计算软件,确定换热器管板厚度。简要介绍了该种双管板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及其材产选用、积液程长度和管板的计算,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压力试验要求等,并提出了几个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双管板换热器制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管板结构的特点 ,简述了在双管板换热器制造中控制双管板同心度、双管板与换热管连接质量的措施以及检验方法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管板换热器的生产工艺是换热器生产中的难点工艺 ,柔性深孔强度胀接技术是双管板换热器制造的关键。结合生产双管板换热器的经验 ,以急冷塔深冷器为例 ,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用途、结构及设计制造等方面论述了双管板换热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同单管板换热器进行了简单对比。结果表明,双管板换热器管程、壳程间泄漏量会更少且受力状况也更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脱轻塔底再沸器为例,从设计、制造等方面介绍了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双冷却管双管板换热器的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双冷却管双管板换热器的研发背景、过程、应用以及强化换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换热管胀接后接头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性能,以φ25 mm×2 mm的2块管板7孔模型为对象,在2块管板均为液压强度胀接的条件下,应用ANSYS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管板间距和初始间隙对双管板换热器胀接接头平均残余接触应力和拉脱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管板间距L对胀接接头的性能影响不大,由于换热管不同位置刚度不同,2块管板胀接接头的平均残余接触应力存在差异;胀接压力较低时,初始间隙对开管孔槽的强度胀接影响较大,呈线性减小;胀接压力较高时,由于"剐蹭"的影响,这种趋势不明显。所得结论可为双管板换热器的设计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柴油为工质,在雷诺数范围为3280-12680内用两种不同管束的螺旋折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两种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动阻力系数随雷诺数变化的关系曲线,并建立了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和流阻系数的近似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传热膜系数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高54%-108%,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效果,而壳侧流动阻力系数则比光滑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低30%-5%,菱形翅片管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较好的传热与流阻特性,用于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轴流式双壳程缩放管管壳式换热器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栅形网板支承的双面强化传热缩放管束在轴流式双壳程结构管壳式换热器中的液-液传热强化及流阻性能做了工业试验,流体介质为三甲苯工作流及水,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单弓形折流隔板支承光滑传热管的管壳式换热器相比,总传热系数提高63%,壳程压降可减少18%。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于加氢装置中的螺纹锁紧环换热器和隔膜密封换热器的构造,分析了它们在内部结构与密封形式上的差异。对比这两种形式的高压换热器在设计、制造、操作中的特点,总结出这两种高压换热器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孔板与均速管组合在线测量汽—水两相流双参数,解决了稠油热采中同时测量蒸汽流量与干度的难题。其工作程序用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制而成,主程序由初始化、数据采集处理,热物理参数生成、汽—水两相流量、干度、质量流量、热量计算以及累计运算等模块组成。通过在现场进行标定;干度用化验CI^-法进行标定,流量用锅炉入口的涡轮流量计标定。经胜利和新疆两油田进行的大量试验可知,该仪表测量水蒸汽流量和干度其均方差皆小于7%,满足了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阐述了催化裂化重整车间抽提系统、预加氢系统、催化重整部分换热设备管束腐蚀情况。通过腐蚀原因分析及管束采用化学“Ni-P”金属镀层后、钛纳米聚合物涂料涂层后,经过近2年的使用,证明效果良好,不但解决了管束腐蚀堵塞问题,而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6.
单管程浮头换热器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日渐增多,其管程浮头端出口处的夹持环形板在现行标准中还没有相应的计算方法。文章详细分析该夹持环形板(文中简称环形板)的受力情况,并建立力学模型,提出相对合理的计算与校核办法。  相似文献   

17.
板式换热器设计选型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板式换热器的设计选型计算方法.建立了以冷热流体流速表征换热器传热系数与压降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模型的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方法,并使用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Delphi7.0实现了该计算方法的程序化。  相似文献   

18.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Fluent软件,建立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通道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NG κ-ε模型,对壳程内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雷诺数下换热器内的速度矢量、温度分布,即平均阻力系数及Nu数。结果发现,壳程的流动为近螺旋线流动,存在局部回流与流线短路;流体在折流板迎风侧的流动较理想,但背风侧流动需要进一步改善。类比定律分析表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虽然比弓形折流板理想,但还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得换热器中强化换热管对换热性能的综合影响,运用FLUENT软件,采用三维模型和k-ε模型对钉头管和光管套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模拟了该两种套管换热器在湍流情况下的换热性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流动条件下,钉头管换热器比光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可提高约88%。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扭曲管换热器的特殊结构以及与普通换热器的区别,得出了扭曲管换热器相比于普通换热器的优点;深入分析了扭曲管换热器的综合性能,并对影响其综合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重点讨论了扭曲管换热器管内及管外的压降和传热系数;对扭曲管换热器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