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动力髋螺钉组选择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果: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简明健康量表评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平均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显性失血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住院的天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切口大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痊愈时间、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动力髋螺钉组比较有优势,P<0.05.但隐性失血量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更多,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相对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其显性失血少,但隐性失血多,需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动力髁螺钉(DHS)、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9例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解剖型钢板固定31例(A组)、动力髁螺钉(DHS)固定53例(B组)、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固定45例(C组)。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月,A组并发钢板断裂3例、髋内翻2例,B组股骨头切割致髋内翻2例,螺钉拔出1例,C组股骨头切割1例。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及适应症,解剖型钢板复位及固定方便、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固定螺钉的方向,仅适用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对于股骨矩及其力学稳定性未受破坏的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可提供可靠的内固定;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属中心位固定的PFNA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钢板(DCS)、Gamma髓内钉、股骨近端重建带锁髓内钉及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共65例,其中DHS组18例、DCS组8例、Gamma钉组23例、重建钉组14例、PFNA组2例。结果: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3例术后因其它疾病死亡,其余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结论:Gamma钉、重建钉及PFNA它们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为首选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在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结果:本组12例手术复位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24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内翻、下肢外旋和短缩畸形,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无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邢建辉 《吉林医学》2010,(27):4790-4791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cm、前中1/3交界点部作为进针点,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常规操作向股骨颈及股骨头下部拧入适当长度的动力髁螺钉,将钢板套筒套入动力髁螺钉上,使钢板贴附于股骨骨皮质,至少有1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再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9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颈干角不变小、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18.75%),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手术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更利于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7.
魏登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163-2164
目的观察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对4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闭合复位内固定。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2例出现髋内翻畸形,1例出现术后精神障碍,1例出现切口感染。术后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11例,差4例,优良率为90.7%。结论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王彦  张云坤 《右江医学》2014,42(5):593-59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1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PFNA组)105例,应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治疗(DHS组)91例.比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程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明显优于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方法 18例老年人髋部骨折患者,年龄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79例,股骨颈骨折139例。行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117例,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13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4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8例。围手术期应用物理及药物防治DVT。结果 318例患者术后出现DVT44例,其中2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1,9例为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1;2例为DHS固定术后患者2,例为DCS固定术后患者7,例为PFN固定术后患者,7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6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用弹力袜及抗凝溶栓治疗均好转。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和术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有效防治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DV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锁定型动力髋螺钉(DHS)技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行锁定型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三个月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9个月两次随访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疗效优于锁定型动力髋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2例。A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B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与6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A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高于B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牵引复位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性康复训练。结果随访8个月~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退钉及切割现象出现。结论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可靠,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锁定钢板在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髋外侧纵行切口,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术后行髋膝关节功能锻炼,逐步下地负重。结果 32例获随访7-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退钉现象,无明显患髋部不适表现,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在股骨粗隆下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用PFN内固定治疗的1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8例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2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均骨性愈合,无锁钉折断、无近端锁钉穿透股骨头、无髋内翻,术后起床活动时间3~4周,患髋关节优良率90.6%.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及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下及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小切口复位,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结果:本组24例,优1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小切口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C臂透视下复位,髋关节外侧切口切开,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其术后疗效。结果 32例获得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达到愈合,均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螺钉切割、退出现象。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明显髋部不适表现。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可靠,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力髋(DHS)和动力髁(DCS)两种钉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DCS)治疗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随访8~36个月,DHS组中有4例出现髋内翻,1例术后半年跌倒后同侧股骨干骨折,经再次手术治疗骨折愈合,1例出现股骨颈螺钉退钉,骨折延迟愈合;DCS组未发现髋内翻。两组均无钢板断裂、断钉及螺钉切出股骨头。结论:术前依据骨折分型选择合适内固定及术中良好复位内侧支撑结构对治疗很关键。选则DHS治疗逆粗隆间骨折易发生髋内翻,DCS更适合逆粗隆间骨折,有效防止髋内翻,螺钉切除股骨头及退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69例患者中,优51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92.75%。结论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能有效地降低病残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牛荣  郭跃进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09-1010
目的:观察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分成三组,PFNA组30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LCP组32例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DHS组30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10~24)月。与PFLCP、DHS组相比,PFNA组具有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比较三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DHS组较差。结论:PFNA组与PFLCP及DHS相比,PFNA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端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用螺钉或钢丝固定于骨折近端或远端的主干上,再将两折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及股骨近段外侧放置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于股骨大粗隆部向股骨颈及股骨头方向拧入适当长度的松质骨加压螺钉3枚,再固定股骨干远折端其余螺钉. 结果 本组29例,疗效满意,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患处无疼痛,颈干角正常,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结论 采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