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李连仲 《城乡建设》2004,(10):73-75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市区里由内向外、由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地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入口、企事业单位大量向外迁移,推进城市向郊区发展,形成一种城市由集中化向分散化扩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及现状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城市人口、就业岗位、工商服务业等在大城市由内向外、由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心区出现了人口密集、地价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促使中心区域的人口、企业向外迁移,形成一种相对于城市集中化的离心分散化现象。 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仍然处于集聚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但这并不排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特大城市郊区化现象的产生,只不过这些城市的郊区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表现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和…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中心城人口、制造业、商业、办公业依次向郊区扩散,为郊区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自从本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大都市郊区化迅速发展成为大都市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郊区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郊区小城镇迅速发展。总括起来西方大都市经历了四次从城市中心向郊外扩散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人口郊区化,即中心城人口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如美国从1948年至1980年中心城人口占大都市人口的比重由64%降至43%。一般认为形成人口郊区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实际收入的增加;②通勤费用的下降;③中心城市存在许多问题;④跟随企业迁到郊区;⑤公共政策的影响等。 第二次浪潮是制造业的郊区化,即中心城的制造业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如美国1948~1980年间中心城的制造业就业的比重由67%下降至48%。随着卡车的改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带来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如住房的紧张、交通的拥挤、环境的污染、犯罪的增加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城市的发展逐渐向郊区延伸。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系统的改善,以及一些国家实行鼓励住房外迁的政策等,都为城市的郊区化发展提供了条件。郊区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城市化后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郊区化简单地说,就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的过程。“郊区”是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地区不断向外扩展,出现了一系列称之为"郊区化"的扩散现象。郊区化是城市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过程,即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住宅郊区化是人口郊区化的主要方面,其先导是在郊区进行住宅用地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所谓住宅郊区化不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国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产业用地等要素向郊区转移,城市发展进入郊区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租金的上涨,城市郊区出现以大片办公建筑为主的产业园区。文章以南京软件产业集聚区为例,分析对比国内外城市郊区化背景下产业园的规划案例,指出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居住郊区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为民 《城乡建设》2002,(10):25-26
近年来 ,我国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郊区尤其是近郊地带逐渐成为住宅开发和消费的热点区域 ,而在近郊购房者中 ,又多来自于中心城区的郊迁人口。居住郊区化受城市空间发展、家庭生命周期、交通条件改善等多种因素影响 ,有着特定的规律 ,并与郊区的住宅建设息息相关。探讨郊区化人口的居住行为和特点 ,无论对提高住宅的开发效益还是对郊区住宅建设的有效管理都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发展的历史较短 ,其中的规律还不明显。相对而言 ,西方发达国家则要成熟得多。为此 ,本文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例 ,探讨居住郊区…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来,城镇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随着交通技术的进步、大城市中心地价的迅速上涨、一些“城市病”现象的出现等,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离心现象,即人口和一些经济活动逐渐向郊区发展,“住宅郊区化”就是其中一种较典型的情况。人口及经济活动的郊区化过程实质也是城镇化的  相似文献   

9.
杨继瑞 《城市开发》2001,(12):31-34
城市发展是一个矛盾平衡与不平衡交替演变、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包括了前城市化(Pre-urbanization)、集中城市化(Urbanization)、郊区化(Suburbanization)、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和再城市化(Re -urbanization)等多个演绎阶段。其中 ,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化发展到相当程度 ,出现城市发展“门槛” ,以至产生“集聚不经济”现象 ,从而导致中心城市人口、就业岗位、服务业向郊区迁移的一种城市化后期现象。与此相适应 ,住宅郊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美国城市郊区化与城市功能及空间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及空间结构的分散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二战后,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美国城市化由聚集转向分散的郊区化时期。在这一进程中,人口、传统的制造业及传统的服务业由城市(市区) 向郊区转移, 城市则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智力中心。郊区的扩散及城市地区多中心布局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向极其广阔的空间扩散。  相似文献   

11.
一、积极借鉴国外开发建设经验 二十世纪的世界各国工业和商业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人口、住房、交通和环境等方面严重的城市问题。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城市向郊区及其小城镇的开发建设活动与日俱增。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基础上,城市人口出现了离心流动,且工业和商业化向郊区和周围小城镇地区扩散,造成郊区化和郊区与小城镇居住化现象。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郊区化发展过程中,郊区和小城镇居住成为其开发建设的主导,并极大地推动了郊区化的发展,下述三个因素对其有着最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亮 《城市开发》2002,(8):24-27
郊区化(suburbanization)是现代城市地域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向,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城市郊区化的进程。特别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郊区化进程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由单核心转向多核心结构。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向郊区扩张的趋势日益增进。我国城市郊区化面临的问题由此越来越凸现出来、作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郊区化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郊区化状况的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城市发展应采取适度郊区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城市发展的新动向——城市郊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朝林  孙樱 《规划师》1998,14(2):102-104
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己经开始,文章从中心商业区衰退、工厂郊迁、郊区大型平价商城建设、郊外别墅区和远郊度假区出现等五个方面描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并就郊区化的形成和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常健  金陵生 《华中建筑》2009,27(10):17-20
建国后武汉城郊工业区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伴随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武汉市区空间结构由工业郊区化—郊区工业区城市化—城市扩散化—工业再郊区化的循环螺旋发展模式,并不断向外扩张,郊区城镇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带动。其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及西欧.有研究认为当今城市化在性质上已步八与过去传统郊区化不同的新阶段:居住郊区化之后,大量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位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形成“边缘城市”;这种“后郊区化”现象使得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开始向城市区域扩散。本文通过对北京的新城亦庄和上海边缘的昆山的研究,旨在揭示中国一些大城市区域中“边缘城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认为跟西方后郊区化某些特征相似,中国“边缘城市”的形成也已超越了所谓郊区化的传统涵义,它代表了一种中国特征的城市多中心发展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及西欧,有研究认为当今城市化在性质上已步入与过去传统郊区化不同的新阶段:居住郊区化之后,大量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岗住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形成"边缘城市";这种"后郊区化"现象使得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开始向城市区域扩散.本文通过对北京的新城亦庄和上海边缘的昆山的研究,旨在揭示中国一些大城市区域中"边缘城市"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最后文章认为跟西方后郊区化某些特征相似,中国"边缘城市"的形成也已超越了所谓郊区化的传统涵义,它代表了一种中国特征的城市多中心发展政治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郊区化推动郊区城市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通过对国外高校郊区化现象中最为典型的日本、法国高校由城市中心到郊区再由郊区返回城市中心的变迁历程的梳理,同时研析中国新常态下由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现实以及少子化的现状问题等,反思中国郊区仍在进行的大学城建设的现象,重新思考在存量规划背景下高校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引发对未来中国城市更新中高校发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记最近参加一个会议,会上一位专家在总结、分析1990年至近年来上海城市功能郊区化迁移的空间特征和趋势时,解剖了上海在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单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镇化的不协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城市郊区化出现了新的趋势不仅仅是居住区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纷纷向郊区迁移。人口和就业岗位郊迁,中心区衰退、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地基增长的无限制低密度模式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可题。这种失控的城市化地区不断蔓延的现象,被称为“城市蔓延”。城市蔓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郊区化的概念它是郊区化的特别形式,包括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扩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优化工业发展模式 促进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兆先  周永章 《城市规划》2003,27(12):75-77
1 城市边缘区工业发展状况城市工业郊区化是城市郊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出于城市战略发展和优化中心区经济和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城市工业势必要向郊区迁移。由于紧邻城市而具有较强的交通、生产和生活资源优势 ,城市边缘区往往是城市工业外迁的理想选址。因此 ,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