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21例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14~60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5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6例.术中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壁及瓣周缺损者9例,其中包括升主动脉左侧壁脓肿清除后形成瘘道,致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相通者3例;1例因主动脉壁及瓣周组织破坏严重难以用补片修补者,行Bentall手术,3例以自体心包或牛心包片重建主动脉瓣环,8例未作补片修补.全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Bentall术1例,所用21只人造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结果 2例(9.5%)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衰竭.长期存活19例,术后随访3月~15年(平均5.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妥善处理主动脉瓣病变,改善心脏等器官功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与预防再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自体瓣感染性心内膜炎 (NVE)外科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4年4月收治NVE患者 2 0例中男 14例 ,女 6例 ,平均 2 9.5岁。发病前无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4例 ,具有原发性瓣膜病变或心脏其它畸形者 14例 ,术前心功能Ⅱ级 3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感染性病变侵犯主动脉瓣 13例 ,二尖瓣 8例 (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均受损 5例 ) ,肺动脉瓣 6例 (1例合并二尖瓣受损 ,1例合并主动脉瓣受损 )。施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替换 5例 ,主动脉瓣替换 8例 ,二尖瓣替换 3例 ,肺动脉瓣赘生物摘除 1例 ,肺动脉瓣修补成形 5例。结果 本组 2 0例全部生存。 1例主动脉瓣瓣周脓肿合并左室右房瘘病人 ,主动脉瓣替换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 1~ 2 4个月 ,心功能全部恢复至Ⅰ级 ,无瓣周漏 ,无再感染。结论 NVE首先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右心瓣膜心内膜炎待感染进入稳定期后采取瓣膜修复术 ;而左心瓣膜心内膜炎 ,应依据患者心功能和赘生物的状态决定手术时机 ,心脏瓣膜替换术仍是左心瓣膜心内膜炎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造瓣膜瓣周漏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的解剖依据。方法 对10例人造瓣膜瓣周漏施行修补术。其中,5例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根据不同病因和部位瓣周漏的特点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修补。结果 8例患者术后及3个月复查示瓣周漏治愈。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瓣周漏患者术后死于不能控制的感染。1例白塞病患者术后仍有主动脉瓣瓣周漏。结论 不同病因及部位的人造瓣膜的瓣周漏有不同的手术适应证和修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Huang XM  Huang CJ  Sha Y  Wang Q  Zeng X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3):2357-2359
目的 总结以心脏瓣膜病变为突出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以心脏瓣膜病变为突出表现并诊断为白塞病的病例共1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共10例,占同期住院白塞病病例的6%.患者平均年龄36.5岁.心脏症状隐匿出现,平均病程为6年.10例患者中5例符合1990年ISG白塞病诊断标准,其中3例在发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前已经被确诊为白塞病;2例虽临床表现符合白塞病诊断标准,但未被医生认识而延误诊断.另5例患者主动脉瓣膜病变突出而白塞的其他临床表现并不全面,经专家会诊、手术病理及排除其他疾病后临床诊断为白塞病.超声心动图主要发现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或升主动脉瘤,主动脉根部无回声区、主动脉瓣冗长或脱垂、赘生物及穿孔或撕裂等.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共7例次,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后均发生机械瓣瓣周漏,2例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情况下进行Bentall手术和心脏移植手术,情况良好.结论 白塞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临床少见处理困难的严重疾病,目前的诊断标准可能不利于此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对于不明原因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要考虑到白塞病的可能,并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鉴别.治疗上改良手术方式,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尝试新的治疗手段可能能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张振  王武军  王振康  邹小明 《广东医学》2012,33(17):2614-2616
目的探讨心脏白塞病致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临床表现及再次手术方法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心脏白塞病术后瓣周漏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18~69岁,平均(27.3±18.1)岁;术中探查发现主动脉瓣脱垂6例,主动脉瓣穿孔1例1,例再次Bentall手术患者术中发现Homograft瓣膜穿孔,1例患者合并右冠状动脉开口闭塞,1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1,例再次手术患者合并升主动脉夹层;所有患者发现瓣周漏距首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时间为4~13个月,平均(8.3±2.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主动脉根部扩大替换术,彻底切除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采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法进行Bentall手术,其中采用人工带瓣管道5例次,采用Homograft 3例次。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04~157 min,平均(127±11.6)min,体外循环时间163~251 min,平均(201±37.1)min。术中死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均为顽固性低心排,1例患者术后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予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5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无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结论主动脉根部扩大替换术使人工瓣环同心肌进行愈合,可避免远期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8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右室流出道狭窄或右室双腔心10例。瘤破口和室缺均采用Dcron补片修补,主动脉瓣整形15例,主动脉瓣置换28例。余合并症均同期予以处理。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4例。再次手术3例,其中急诊二次手术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明显改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减轻,临床效果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少见的心脏疾病,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心腔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8.
42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48例心脏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性心瓣膜炎患者,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1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二尖瓣16例。合并瓣膜赘生物27例次,合并瓣膜穿孔4例次。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结果患者术后1~2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4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4例均死于并发的肺部感染。结论心脏内畸形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立刻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细菌培养或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4周,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5例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中 ,2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 Bentall手术 ) ,1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换瓣术后半年突发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 ,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 ;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 De Bakey 型夹层动脉瘤和升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大动脉炎 ) ,患者主动脉根部基本正常 ,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和主动脉瓣替换。患者术前心功能 级 3例 , 级 1例 , 级 1例。动脉瘤直径 3.8~ 8.2 cm,平均 ( 6.0± 2 .2 ) cm。结果 :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 ,经 3~ 38个月 (平均 1 8个月 )的随访观察 ,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 ,其中 4例术后心功能恢复至 级 ,1例恢复至 级 ;5例患者术后首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示 :人工瓣膜功能良好 ,人工血管通畅 ,人工瓣膜和人工血管未发现瓣周漏、血栓等异常情况 ;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 5个月再次来院复查 ,出现瓣周漏 ,采取保守治疗。结论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再次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1988年1月至2012年5月,施行再次心脏瓣膜替换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5~45岁;术前心功能Ⅲ级13例,Ⅳ级15例.二尖瓣病变26例,其中二尖瓣生物瓣瓣膜衰坏15例,二尖瓣机械瓣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6例,二尖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2例.二尖瓣替换26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2例.置入机械瓣28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108 min,转流时间70~168 min.结果 早期死亡3例,死因为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20年,2例于术后2年死于心力衰竭,其余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合理抉择手术时机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Bentall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施行Bentall手术32例,其中合并马凡氏综合征16例,主动脉夹层12例(StanfordA型10例、B型1例,壁间血肿1例);术前心功能(NYHA)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7例。结果32例病人中,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双下肢肌力一过性下降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术后随访30例,时间3—80个月,除1例于术后第10个月死亡,其余29例均恢复良好,心功能在Ⅰ-Ⅱ级。结论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有效办法,改善吻合技术、缩短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保证移植后冠脉有效灌注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近年我院完成的24例胸主动脉病变的治疗经验,通过对临床手术资料的分析,明确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积累胸主动脉病变手术的成功经验。方法: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经股动脉或主动脉近弓部插管,上下腔静脉插管,直接经冠状动脉开口晶体液灌注停跳。作升主动脉斜形切口、"S"形切口或"I"字切口。行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环加宽、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并升主动脉成形术7例;单纯Bentall手术6例;二尖瓣+Bentall手术1例;Wheat手术1例,Wheat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Bentall手术+全降主动脉、双髂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术中止血困难行主动脉根部→右房分流4例。结果:本组24例病人,术后早期低心排5例,二次开胸1例,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出血及低心排),余病人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2个月~6年,心功能Ⅲ级1例,晚期死亡1例。复查彩超无瓣周漏及心内膜炎,机械瓣活动良好,且升主动脉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人工血管除外)。结论:胸主动脉病变一经发现,应积极手术,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防止动脉瘤破裂,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老年心脏瓣膜病变152例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变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二尖瓣置换(MVR)77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双瓣置换36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左房折叠术4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3.9%。随访140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死亡2例,其余138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老年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至2004年3月2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9例急诊手术,16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应用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替换和冠状动脉移植术1例.同期处理动脉导管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2例,瓦氏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结果治愈24例(96%),术后早期死亡1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改良Manouguian法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联合环上瓣置入在成人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4年8月~2007年6月,选择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7.7±11.5岁)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窄小的患者,术中测得主动脉瓣环直径17~21mm。采用改良Manouguian法扩大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位置入ATS AP(环上瓣)机械瓣,二尖瓣位置入ATS 标准机械瓣,行双瓣膜置换术。主动脉瓣位置入ATS AP瓣18mm 2例,20mm 8例,22mm 2例。二尖瓣位置入ATS 标准瓣25mm 8例,27mm 4例。术后3~12个月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本组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心功能I级8例,II级2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PPM现象。结论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窄小的成人患者在双瓣膜置换术中采用改良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联合使用ATSAP机械瓣,可置入足够大的人工瓣膜,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Prosthetic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for aortic valve endocarditis remains a primary practice of most cardiac surgeons. Usually it cures endocarditis and restores cardiac function. However, in advanced aortic valve endocarditis with complex annular destruction,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rosthetic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do occur and present a formidable challenge for reoperation. Herein, we describe a case of an adult man who was operated on initially for advanced aortic valve endocarditis with a large periannular abscess cavity and who develop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3 months later. Furthermore, he was diagnosed with a giant pseudoaneurysm around the aortic root without evidence of recurrent infection or aortic prosthetic incompetence. During his reoperation, a cryopreserved aortic homograft as a root replacement that included reimplantation of bilateral coronary artery buttons was used to exteriorize this pseudoaneurysm and reconstruct a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The postoperative course was unremarkable, and the patient, during a follow-up of 2 years, remained in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functional class I. Aortic root pseudoaneurysm following prosthetic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for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s rar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can cause rapid hemodynamic deterioration which requires imminent reoperation. Homograft aortic root replacement has proven to be a versatile treatment option of this complex disea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38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受累瓣膜置换术及合并畸形处理,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7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切断缝合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早期并发症4例,分别为开胸止血2例,胸骨哆开2例;远期主动脉瓣轻度瓣周漏1例。术后随访1~9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使感染性心内膜炎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