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取了钦州市2000~2010年的经济、环境数据,对钦州市"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计量模型。研究表明:钦州市"三废"排放的EKC不同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通过利用Com-moner方程分解出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环境质量变动的贡献量,确定了污染控制的技术类型,并据此分析了钦州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85~2006年环境与经济增长数据,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江苏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呈倒N型;环境拐点将会在人均GDP为25 641元时出现;江苏工业化进程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大城市郊区区县竞争力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笔者从测定大城市郊区区县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弱的指标体系入手,将竞争力指标分为创造力指数、吸引力指数和持续发展指数三大类共17个指标。用加权平均法测算上海郊区各区县的竞争力指数并进行排名,对竞争力强弱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上海郊区各区县目前竞争态势良好,有利于共同发展,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各区县应理性竞争,通过合理的竞争达到区域经济增长最优化。提升区县竞争力的途径已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过去的区位优势等比较优势向政策环境、管理水平、政府职能、企业竞争实力等竞争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多功能的演化规律及其耦合协调特征,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力学平衡模型分析了各时段耕地多功能的空间格局及其各子功能间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5年珠三角地区耕地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整体呈下降的时序趋势,但2010年后下降趋势趋于缓和。耕地各功能间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中心城镇的郊区,失调区分布在传统农业生产地区。根据耕地功能协调度偏离方向不同划分了三类象限区,明确各类型区耕地功能短板及发展方向。本研究为耕地多功能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及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三峡工程主体所在的重庆市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5个方面选取20项指标建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和多因子加权法计算各区县生态文明指数,并运用ArcGIS 10.5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对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程度进行空间分级及可视化,分析近10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初步揭示库区各区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短板.研究发现:①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各区县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各区县增速差距较大.生态文明指数均值由2006年的0.135增长到2016年的0.413,增幅为205.93%,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江北增幅为370.53%,最小的武隆增幅为150.49%.②2006-2016年,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低集聚格局基本稳定,但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优势的新型高值区正在形成.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巫溪、巫山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北部,以石柱、武隆为集聚中心的库区东南部,以及正在形成的以渝中为中心的主城区;而低值区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6.
唐大平  严素定  闫伟伟  文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81-12283,12289
为研究黄石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促进其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2000~2010年黄石市经济与环境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Excel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建立环境经济关系模型并分析其变化轨迹。结果表明:黄石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存在三次曲线("N"型)关系,但并不是十分明显,其变化轨迹运用EKC曲线能更好地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黄石市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已达到并超过曲线最高点,污染状况将逐步得到缓解,工业固废的排放量仍处于上升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进行改善。最后对黄石市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余凤鸣  杜忠潮  周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24-21227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方法]首先构建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并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呈稳定上升趋势,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2005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各子系统间的发展速率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效率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活力发展较慢,并呈现不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西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重庆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32个区县作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县域尺度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测算地形起伏度和多维贫困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两者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重庆市整体地形起伏度较大,大多数区县处于中等及以上起伏区,地貌环境存在明显劣势.各区县之间的地形起伏度差异明显,东北部略高于东南部,明显高于西部,整体呈东北、东南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2)重庆市32个区县的整体多维贫困程度较高,各地区差异较大.多维贫困程度较高的区县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西部以主城区为中心,多维贫困指数呈放射型向周边扩散升高,但整体仍低于东部.(3)重庆市多维贫困程度较深的区域受较高地形起伏度的影响较大, 32个区县整体地形起伏度和多维贫困耦合度较高,中等及以上耦合度区县占比81.25%,在西部部分地区耦合度变化逐渐明显;耦合协调度最高的区域在东北部边缘和武隆区,并向周边区县均匀扩散降低,在西部边缘区域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贫困之间的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以重庆市37个区县为例,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研究区的交通可达性进行定量评价,并构建以区县为单元的多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分析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与多维贫困耦合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县域交通可达性相对较高,区县之间差距较大,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可达性值由东向西逐渐降低;②重庆市县域多维贫困程度相对较高,空间集聚效益较强,高多维贫困度和较高多维贫困度的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低多维贫困度和较低多维贫困度的区县主要分布在都市圈和主城区;③将交通可达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水平分为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极度耦合4种等级,重庆市县域耦合度整体较高,片区之间耦合水平具有差异,主城区和都市圈耦合水平相对较高,属于低贫困程度的高耦合水平,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耦合水平相对较低,属于贫困程度相对较高的低耦合水平;④将交通可达性与多维贫困的耦合类型分为交通可达性滞后型、多维贫困滞后型、双贫困同步协调发展型三大型,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交通可达性滞后型区县较分散,多维贫困滞后型区县集中在重庆市西部地区,双贫困同步协调发展型区县则分布在市域西南和东北两端.  相似文献   

10.
赵青林  毛伟  彭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43-2645
选取1986~2006年中国青海省的经济与环境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采用SPSS软件建立了人均GDP与4种环境指标的模型,对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青海省经济-环境关系不完全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特征,工业废水排放量拟合曲线呈正"U"型,废气排放量拟合曲线表现为U曲线的右半部分,SO2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拟合曲线则呈正"U+弱倒U"型曲线;青海省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SO2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出现弱转折点,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的建议: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格局,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发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发展中新区的城乡一体化功能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经济增长为首位目标的新区的兴起,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新区的整合、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张,以及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区的发展越来越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功能向经济、社会以至文化等综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迈进。城乡一体化功能是当前新区功能的新体现,以农村工业、郊区农业和新农村社区三要素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质就是推动农村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园区化和农村居住现代化。"三区"联动发展是新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证。推动新区城乡一体化需要格外关注规划、核心创新优势、经济社会支撑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型日光温室经济的产业化开发不仅是现代农业生产的一场革命,更重要的它是适应现阶段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重建西部生态环境"实施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大面积退耕后经济亏损的有效支持和产业开发的新模式。在黄土高原根据区位优势建立"种植—养殖—沼气"多层次开发模式的城镇郊区特种生态日光温室经济产业开发区、城镇远郊生态日光温室高效经济产业开发区和偏远地区稳定型经济产业开发区3个布局结构,其不仅具有经济开发的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的物质条件和市场空间,同时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重组。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城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紧迫,城镇环境污染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绩观,城镇环境治理投入不足,保护机制缺乏密切相关。推进城镇化,要树立生态城镇发展观念,设置科学的地方政府考核机制,增加乡镇环境治理投入,优化城镇布局,实现城镇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不容忽视。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座城市2005—2018共14年空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农业生产效率,并使用面板空间杜宾模型评估了全域和局部视角下城镇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长江经济带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处于逐年上升状态,但总体水平偏低,效率值空间上极不均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海市、武汉市和重庆市周边。2)城乡发展差距是阻碍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非农经济和交通条件对于推动全域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积极作用。3)上游城市农业生产效率主要受城镇发展的直接效应影响,而中、下游城市农业发展受城镇发展的间接效应影响较大。因此,研究认为积极发展非农产业、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是提升长江经济带全域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梅州市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梅州市域空间结构存在的城镇规模小,等级结构不完善;中心城市集聚力不足,区域空间比例失衡;城镇空间无序发展;空间竞争激烈四大问题。从优化空间等级结构,超前策划,建设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打造粤闽赣交通中心(枢纽);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3方面探讨了梅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问题。以期对探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省域中心城市具有经济体量大但综合承载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特点。合肥市2010—2019年综合承载力数据表明,合肥市承载力发展情况良好。2014年后合肥市已经实现在理想城市综合承载力内实现可持续发展。10年间硬件承载力取代软件承载力成为制约城市综合承载力发展的因素,管理、资源和土地承载力代替科技和设施承载力逐步成为较大的障碍因子。建议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环境整治手段、强化基础产业引入和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发展等方面促进合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持续优化提升。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辽宁省1998~2010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和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和生活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以及辽宁省的GDP结构、人口、能源消耗等环境经济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的计量模型,即辽宁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EKC),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揭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辽宁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与工业结构变化、能源消费结构、环境保护投资等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张立亭  周世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85-1687,1700
从不同的尺度结合外贸依存度、首位城市度、城市联系强度、聚类分析和分形理论,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空间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演变进行分析,发现环鄱阳湖经济圈进出口额和外贸依存度逐年上升,但仍与发达城市群差距明显;城市体系不够完善,中小城市发达缺乏大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整合优化;各市县经济联系强度差异明显,针对各市县经济联系的层次性可实施统一协调和梯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