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9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32例为肝硬化组;肝细胞肝癌患者19例为肝癌组。观察和检测三组患者ALT水平和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并对患者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绘制ALT、HB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三组患者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肝功能A级占比最高,肝硬化组B级占比最高,肝癌组C级占比最高;三组乙型肝炎患者ALT水平、HBsAg、HBeAb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HBsAg、HBeAb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693、0.511、0.781; ALT、HBsAg、HBeAb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1.98%、特异性88.1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 HBsAg定量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HBeAb定量水平与肝功能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联合检测相互补充,诊断优势较单一指标检测更为显著,更利于早期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从而遏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恶化,避免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及医疗检测水平的提高,脂肪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率在国内为12.5%~26.8%。由于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如果不加以预防,长期的肝内脂肪蓄积可以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直至肝硬化,甚至肝功能哀竭而死亡。为了解有关脂肪肝的发生与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对全校3125名教师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肝功能检验的肝炎肝功能患者118例作为实验组,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另选取1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也在相同条件下抽取静脉血进行肝功能检测。然后对比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肝功能检测结果及不同分级肝硬化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在总胆汁酸水平方面,实验组则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患者ChildA、B、C级肝功能检验结果表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下降显著,其中A级下降程度最轻,C级下降程度最高。结论:在临床中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其检验结果可以有效帮助医生熟悉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及具体病情发展情况,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浓度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FT2、FT4水平,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肝功能A组血清FT3、FT4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B组血清FT3、FT4较A组显著降低(P<0.001或P<0.05),C组血清FT3、FT4较B组显著降低(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FT3、FT4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积分呈负相关(γ=-0.769,-0.725,P<0.01)。结论:随着肝硬化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FT3、FT4呈下降趋势,血清FT3、FT4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血清FT3、FT4水平变化对判断肝硬化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先 《职业与健康》2008,24(13):1343-1344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脂水平。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CH、TG、HD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9.07、4.74、6.81,P〈0.01)。结论血清TCH、TG、HDL能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判断肝炎肝硬化病情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分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糖代谢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2例,同期无肝硬化的普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例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进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之后检测血糖、胰岛素、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NL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NL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在不同肝功能分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NLR、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升高。血糖、胰岛素...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能量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营养-能量代谢特点。方法 分别测定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39例对照者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等各项指标。结果 肝硬化尤其肝功能不良者有糖耐量异常及高胰岛素血症;血清胆固醇(CH)、磷脂(PL)、载脂蛋白A1(APOA1)与B100(APOB1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及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在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动脉血酮体浓度(AKBC)升高,酮体比率(AKBR)下降。结论 肝硬化尤其肝功能不全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糖、血脂及能量代谢异常;含脂肪乳剂的营养支持可能较高糖能源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级)的血清钙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C级患者的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级,C级患者的血钙水平明显低于A级和B级。结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且肝功能损害越重,血钙水平越低;血钙浓度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法测定8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血UA值,并计算其肾小球率过滤(GFR).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组、肝功能各分级组、腹水组的U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组的UA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无明显关系,尿酸水平不能作为判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腹水程度的指标,U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索水平及其与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方法测定73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索、胰岛索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及相关的临床生化指标,同时对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与肿瘤坏死因子-α、肝功能分级无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索水平明显升高,其改变与胰岛索敏感性相关,与肿瘤坏死因子-α、肝功能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肝功能检验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的提供有效方案。方法 选择天津市河西区梅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9月—2022年9月接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实施肝功能检验,并且对两组肝功能检测结论进行数据分析。另外,依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并对不同等级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结果 观察组的CHO、AL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BiL、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hild-Pugh不同分级的患者中,A级患者的CHO、ALB、TBi L、ALP水平明显高于B级和C级患者。B级患者各项指标水平较C级患者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实行肝功能检验可以有效地诊断疾病,为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式和预测疾病发展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钙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按肝功能分级分3个亚组,并与95例非肝硬化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肝功能分级的递增,血清钙水平呈降低趋势。提示低钙血症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对血钙的测定可判断肝功受损程度。在临床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韦玉玲 《智慧健康》2023,(35):70-73
目的 探析肝功能检验和血脂检验对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本院实施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为对比组,对比两组最终的检测结果。结果 通过检验结果对比可见,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血脂指标水平、血糖指标水平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本次检验研究对比可见,为脂肪肝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与血脂检验能够有效检测患者当前各项指标情况,并根据指标情况予以相应的治疗控制措施,可有效促进其健康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参数与肝硬化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美国产雅培CD - 170 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 32 1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各项参数均显著异常 ,特别是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 (Hb)、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改变与肝功能损害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加重 ,Hb、RBC、HCT逐渐下降 ,RDW逐渐上升 (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其外周血细胞参数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之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31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7例肝硬化及35例健康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和载脂蛋白(Apo)A1、ApoB水平.结果 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患者的TC、HDL-C、Lp(a)、ApoA1、ApoB的含量明显低于相应的健嚎者(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TC、TG含量分别为(2.99±0.52)、(0.91±0.34)mmol/L,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的(3.46±1.31)、(1.08±0.40)mmol/L(P<0.05).结论 血清TC、TG、HDL-C、Lp(a)、ApoA1、ApoB检测可以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预后的一项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赵小琳 《现代保健》2011,(12):114-115
目的探讨脂肪肝(SH)与血三脂及肝功能的临床分析和相关变化。方法对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138例患者于清晨空腹采取样本检测血三脂及肝功能,并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38例患者除病因和临床表现外,在廊三脂及肝功能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H患者的病情与体重和身高体重指数呈正相关;(2)SH患者与其血脂及肝功能的异常指标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监测226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栽脂蛋白A1(APOA1)、栽脂蛋白B(APOB)、总胆红素(TBIL)。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脂Child—PughC级明显低于B、A组,三者在B,A两级间无明显差异。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呈负相亲。结论血脂、载脂蛋白含量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探讨外周血细胞参数与肝硬化肝功能的关系。采用日本东亚SF -3 0 0 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 10 0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各项参数均显著异常 ,特别是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 (Hb)、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改变与肝功能损害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加重 ,Hb、RBC、HCT逐渐下降 ,RDW逐渐上升 (P <0 .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其外周血细胞参数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之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我们在大量日常工作中对肝硬化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水平,探讨电解质紊乱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古浪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并被诊断为肝硬化患者150例,抽取静脉血,分析是否发生Na+、Cl-、K+、Ca2+等电解质紊乱。根据肝功能分级,分别描述比较不同肝功能级别发生电解质紊乱的程度。结果在150例受检的肝硬化患者中,有90.67%的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程度和种类逐渐加重。结论电解质紊乱的程度严重影响着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故密切观察电解质的水平对肝病情况的评估、治疗方法的确定、疗效的观察、预后的判断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在检验肝功能的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抽取其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另取同时期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相同条件下抽静脉血检测肝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以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实验组患者ChildA、B、C级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下降明显,以C级下降程度最高,A级下降程度最轻。结论通过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检验肝功能的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