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10):5-5
法国东部小镇蒙彼利亚有个名叫《坎松报》的报纸,它1911年创刊时规定,每一百年发行一期,今年,第二期报纸如期出版。1911年,小镇的一群中学生为了庆祝学校的百年校庆,向镇民派发了3000份第一期《坎松报》,并在报纸中清楚地标注了他们“一百年出一期”的希望。这份只有4页的报纸上刊登的大多是关于蒙彼利亚镇当地的风俗和历史的幽默短文,  相似文献   

2.
小区的大门口,有两个年轻人的报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他们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报纸,对买报的人都是笑脸相迎,可是人们却都到左边去买报。这是因为,若是你早上花一元钱在左边买两份  相似文献   

3.
瞧这一家子     
我们家一共三口人,各自爱好不一样,也各有各的绰号。下面,就让我给你介绍介绍。“报纸迷”“报纸迷”肯定是指我老爸。我老爸还真行,都四十岁了还学习呢!可我有一次总算弄清了我老爸看报的目的。那正是暑假,爸爸经常叫我去买报纸,而且每次都是买《金融投资报》。有一天,老爸又叫我去买《金融投资报》,我边走边想,这报纸有什么好的,每次都买它?我买到了报纸,看一看吧!边走边看,我发觉这报纸上的每条信息都有一个“股”字。我想了想: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好像是关于股票的。原来老爸是在看股票呀!我还以为他学习呢!“逛街迷”“逛街迷”当然是…  相似文献   

4.
求职尴尬事     
《可乐》2006,(5)
卖报纸的有天下午,在火车站附近的广场上,我买了《人才报》、《北京晨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一堆报纸,仔细搜罗各种招聘信息,看累了就在那里打起盹来。一个很漂亮的 MM 过来,递上一元钱说:"来份《北青》。"我乐了:"给你。钱就免了。"女孩子没明白,接过报纸看了一眼问道:"咋啦?是今天的报纸呀!"我解释说:"我不是卖报纸的。"MM 连声说对不起,然后把报纸塞给我,飞快地走了。  相似文献   

5.
门口的年轻人 小区的大门口,有两个年轻人的报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他们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报纸,对买报的人都是同样的笑脸相迎,可是人们都到左边去买报。  相似文献   

6.
《安徽俗话报》与同时期白话报纸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早年在安徽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并不是特例独行于那个时代的报刊,恰恰相反,它是第二次白话报高潮兴起时的产物,是昌盛繁荣的众多白话报纸潮流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办报的空间因外部列强侵略的压力增强和内部清政府社会控制能力削弱而大大延展的20世纪初期,风格、定位类似于《安徽俗话报》的报纸还有很多。将《安徽俗话报》和上海的《中国白话报》和北京的《京话日报》作一比较,从同类报纸的比较中发现《安徽俗话报》异于其他白话报纸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业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荣景象,随着出版业市场进程的逐步加快,少儿报纸进入了多姿多彩的买方市场。经过艰苦拼搏和披荆斩棘,《中国少年报》、《农村孩子报》、《少年学生报》  相似文献   

8.
<正> 小引南阳是一座历史名城,其新闻出版业出现较早。自一九二六年南阳最早的一份报纸《建国豫报》创刊后,又有一九二九年的《宛南日报》、一九三一年的《宛南民报》、一九四二年的《前锋报》、一九四八年的《新宛报》相继诞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南阳解放后,我党我军的两个报纸《桐柏日报》、《新宛西报》合并为地委机关报《南阳  相似文献   

9.
刘希 《社区》2011,(6):62-63
早上去楼下的报箱取报时,打开报箱,忽然从里面掉出一张报纸和一张小纸条来。报纸是我给儿子订的《作文报》,小纸条却不是我订的——细一看,并不是纸条,而是一只折叠得非常精美的千纸鹤。打开,上面写着几行娟秀的小字:“订报的叔叔,您好!非常对不起,昨天把你的报纸拿到了我家里。晚上妈妈从超市买东西回来时,发现报箱里的报纸掉地上了便捡回来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0.
《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专为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阅读的通俗化、大众化报纸,在"办一张大众化的报纸,办一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的思想指导下,该报坚持"三贴近"原则,用大众语言反映大众生活;创立了"报纸——通讯员——读报组"的大众化传播路径,因而不但名副其实地成为边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而且成为大众化报纸的重要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时评     
《社区》2011,(2):4-5
多给孩子订点报一位初中生请家长给他订几份报纸,遭到了家长的断然拒绝。家长说,学校正经的书都来不及读,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把老师讲的知识消化就足够了!孩子很委屈,很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他要买吃的买穿的家长毫不犹豫,说买就买,而要订份报纸,却那么难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正在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4 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为例,认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刊期较长的报纸可走深度路线,新成员的培训是学生报纸兴衰的关键节点,制度化的出刊流程和成员激励能够保障学生报纸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报,顾名思义,是企业党委领导下,在企业内部发行,以企业的干部、职工为主要读者的报纸。铁路的企业报可分为行业(即系统)报(如铁道部的《人民铁道》,铁路局的《沈铁日报》、《中原铁道》,工程局的《铁道建设》)和厂报(如《电力机车报》、《东风报》)两类。  相似文献   

14.
舒群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也是一位革命活动家。原名李书堂,曾用名李春阳、李旭东、李邨哲。笔名黑人、舒群。舒群的早期文学生涯开始于“九.一八”事变后,止于一九三四年三月离开东北。一九三一年秋,他在哈尔滨航务局做俄文翻译的时候,就开始在《哈尔滨新报》副刊《新潮》上发表诗歌、散文。后被聘为这家报纸的通讯员。一九三二年舒群参加革命,一边工作一边又和《国际协报》、《大同报》、《哈尔滨五日画报》发生联系,给他们写诗和散文。这些作品,有的是揭露日伪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是两份在大学校园中阅读率较高的英文报纸,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利用这两份报纸,尤其是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对两者的差异没有较全面的把握。就两份报纸在新闻价值、新闻报道方式、国内新闻报道选题、政治倾向、新闻标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认为《中国日报》具有注重严肃话题、采用客观报道的方式、重视国内新闻报道、政治倾向明显、标题语言和文体比较正式等特点,而《21世纪报》则注重提供学习资源,很少涉及政治话题,一般不对政事发表明确的态度,标题新颖诙谐。分析的目的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指导其更好地利用这两份报纸。  相似文献   

16.
前记:本纪要编辑的依据,是一九一九年一月至一九二○年五月的北京《晨报》、《益世报》、《国民公报》、《北京日报》、《民治日报》、《公言报》;上海《申报》、《时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救国日报》、《新闻报》、《神州日报》、《新申报》;天津《大公报》、《益世报》和武汉的《大汉报》等报纸,还有《东方杂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生周刊》等刊物以及有关的回忆、日记和书籍。  相似文献   

17.
黄文婷 《金陵瞭望》2009,(11):70-70
随着社长周天江轻点鼠标.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大众证券报》、《现代家庭报》、《家教周报》、《都市文化报》四报的数字报昨天正式上网供网民浏览。至此,集团所属九份纸质报纸全部有了数字报。这也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献给南京解放60周年的一份大礼。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创立的同时,一份革命报纸——《拂晓报》也诞生问世了。我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后不久,就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同志率领下,于豫南确山县竹沟镇举行东进誓师大会,到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拂晓报》亦随军出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漫长岁月中,这份革命的报纸,曾随军转战在豫皖苏广大地区,为革命战斗任务的完成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拂晓报》从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创刊,到一九五一年四月停刊,共经历了十  相似文献   

19.
《抗敌报》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重要报刊。彭真作为边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于《抗敌报》的成长壮大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和重视,既下大力解决报社各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又对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保证报纸正确的舆论导向、真实反映民意等诸多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从而使《抗敌报》得以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环境中生存下来井成长为边区舆论界的旗帜,为晋察冀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和坚持敌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议会政治和政党内阁曾是民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梦想,从国外回来的宋教仁和章士钊便极力倡行这种制度。相似的成长背景和经历决定了两人政治理念的共性,他们以《民立报》为阵地,努力构建中国民主共和的蓝图,使《民立报》成为上海轰动一时的报纸。但由于当时中国民主基础的薄弱,民主与对抗民主力量对比的悬殊,倡行者对民主思想解读的有限以及实际斗争经验的不足等原因,他们所构建的政治蓝图最终在实践中宣告流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