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甲亢及其治疗与病毒性肝炎互相影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耿龙  肖湘明  林少锐 《河北医学》2007,13(10):1140-114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的影响,病毒性肝炎肝脏功能对甲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病毒性肝炎48例,单纯甲亢45例及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38例,分别比较各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病毒性肝炎对甲亢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比单纯甲亢及单纯病毒性肝炎都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甲亢治疗能改善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比单纯甲亢血中T3、T4升高明显,导致甲亢加重。结论:甲亢能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甲亢及抗甲亢治疗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甲克患者50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及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42例,分别比较各组肝脏功能情况。并比较抗甲亢治疗与未抗甲克治疗对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其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重于单纯甲克及单纯病毒性肝炎者,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甲克治疗能促进甲克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甲状腺功能的恢复与肝脏功能的恢复是同步的。结论甲克会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的损害,而抗甲亢治疗对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6月-2003年12月共收治12例无痛性亚急性甲状腺炎,患最初均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21-35岁,平均28岁;病程1-12个月,平均5.5个月。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亚急性甲状腺炎16例,对本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作了描述。提出误诊示范病例。讨论中着重指出诊断应注意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相鉴别,强调在未能排除亚甲炎时,不能轻易采用甲状腺切除术,避免导致永久性甲状腺机能减退。并提出诊断标准及治疗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5.
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分为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和亚急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无痛性甲状腺炎)两型. 1 临床表现 亚急性甲状腺炎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有季节性(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发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型者整个病程可分为早期伴甲亢、中期伴甲减(又可分为过渡期和甲减期两期)以及恢复期三期.  相似文献   

6.
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deQuervain病,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发病约为4.9/10万,可以发生在每个年龄段,以50岁左右女性最为常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3-1:6。我院1999年10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患者中年女性。因腹胀、高度乏力、行走困难、尿黄、目黄、恶心、欲吐、消瘦半月入院。既往无长期、大量饮酒史,无长期服用对肝脏有害药物史。查体:T37·2℃,BP150/60mm Hg,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界无扩大,心率110次/min,节律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阳性,墨菲氏征阴性,无移动性浊音。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肝功能:ALT1256U/L,AST893U/L,GGT271U/L,TBIL80μmol/L,DBIL13·4μmol/L,IBIL66·6μmol/L。空腹血糖6·7mmo…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甲状腺炎 (简称亚甲炎 ,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但由于其临床形式表现多样化 ,常造成误诊或漏诊。本院于 1996~ 2 0 0 0年收治资料较完整的亚甲炎共 10 6例 ,现进行临床分析 ,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0 6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81例 ;年龄 10~ 65岁 ,其中 4 0~ 5 0岁年龄组 ( 79例 )发病率最高 ,平均病程 5天~ 6个月。临床表现 病前 1~ 4周内有上感史者 63例 ,有发热史者 77例 ,体温在 3 7.3℃~ 4 0 .0℃ ,甲状腺 度双侧肿大 3 8例 , 度肿大 4 0例 ,单侧肿大 2 8例 ,伴结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亚急性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以30—50岁女性多见,占88%;临床症状主要为颈部不适及甲状腺局部的疼痛及触痛(90%);50例血沉均明显升高,45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增高,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所有患者予非甾体类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绝大部分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典型的临床表现,非甾体类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扫描图像特点。方法:比较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和甲亢患者的131^I—NaI甲状腺扫描图像。结果:1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有11例甲状腺不显影,1例双叶增大,放射性分布稀疏,1例左叶局部放射性分布稀疏,有一“凉结节”,右叶局部有一“热结节”,2例正常。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可有不同程度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但甲状腺扫描以甲状腺不显影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陈敏华 《西部医学》2007,19(1):52-53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5例亚甲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核素检查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以女性多见.发病年龄40-50岁。占51.4%,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肿大和疼痛。5例FT3、FT4与甲状腺摄碘率呈分离现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静推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效果良好。结论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重视病史和体检,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尤其核医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诊断性治疗及穿刺细胞学检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二组亚急性重症肝炎患者112例,治疗组55例在综合疗法(白蛋白、新鲜血浆、能量合剂、维生素等)基础上加用微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单日剂量不超过3mg)以及胸腺肽.对照组57例仅采用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55例中死亡17例,病死率44%,对照组57例中死亡42例,病死率74%(P<0.01).而肝肾综合征、出血以及继发感染二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不上升反而下降(P<0.01).结论微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胸腺肽对降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病死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5~1996年经治的16例SA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胆蕴热型及肝热痰湿型分别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属肝胆蕴热者9例,肝热痰湿7例;经治疗后15例痊愈,1例疗效较差。治愈率达93.8%,其中1例复发,复发率为6.2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丁正强  袁超  殷锴  张将 《安徽医学》2012,33(7):853-855
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131I)率测定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亚甲炎患者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采用甲状腺功能仪进行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并与甲亢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亚甲炎组患者血清FT3、FT4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炎组患者2 h、6 h、24 h甲状腺摄131I率(RAIU)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甲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FT3、FT4升高呈现"分离现象"。结论核医学检查的"分离现象"是早期诊断亚甲炎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对初诊可疑的亚甲炎患者应首选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同时测定血清FT3、FT4,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R C Smallridge  J Rogers  P S Verma 《JAMA》1983,250(18):2489-2493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activity was measured in the serum samples of 247 patients with varying thyroid states. In 60 hyperthyroid patients, the mean (+/- SD) ACE level of 29.5 +/- 9.7 units/mL was higher than in all other groups. The serum ACE level was 17.0 +/- 5.1 units/mL in 129 euthyroid subjects and differed from the level of 13.9 +/- 5.1 units/mL observed in 34 hypothyroid patients. Twenty-four patients receiving exogenous thyroid hormone had elevated serum thyroxine values. Their mean serum triiodothyronine level was in the normal range, and the mean ACE level did not differ from the euthyroid mean. The mean serum ACE level fell from 30.8 to 17.4 units/mL in 35 hyperthyroid patients studied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In 12 hypothyroid subjects, the mean serum ACE level rose from 11.6 to 15.8 units/mL after thyroid hormone replacement. In eight of te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hyperthyroidism (subacute thyroiditis or painless thyrotoxic thyroiditis), their highest ACE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the hyperthyroid or transition phase and fell progressively with the lowest values being recorded during the hypothyroid or early recovery phases. Thus, ACE activity may respond to thyroid hormone, and interpretation of serum ACE levels may require knowledge of the patient's thyroid status. Serum ACE may be useful as a probe for exploring peripheral thyroid hormone action.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给予8周糖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随访2个月.停药2个月时的短期复发率34%(34/100),其中停药时甲状腺超声异常者的复发率为52% (30/58),高于正常者的10%(4/42,x2=9.67,P<0.01);红细胞沉降率为40 ~ 100 mm/1 h和>100 mm/1 h者的复发率分别为37%(22/60)和30% (12/40) (P >0.05).  相似文献   

17.
雷晓燕  李丙蓉 《西部医学》2013,25(7):1002-1003,1006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并与泼尼松口服方法比较。方法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每日40mg冲击治疗;B组(4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及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大缩小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8周时A组治愈率为100%,B组治愈率为85%。A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沉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P<0.01),而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较口服泼尼松改善症状和体征快,疗程短,副反应少,对稳定病情和可能临床治愈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的松联合诺松药物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强的松联合诺松组(27例)及强的松组(24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强的松联合诺松组在临床症状(甲状腺部位肿胀、疼痛及压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方面、不良反应、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单用强的松组(P〈0.05)。结论:强的松联合诺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与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疾病及误诊原因。方法:查阅2006-2010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收集误诊病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误诊的病种及误诊原因。结果:285例误诊患者误诊时间为10d-6个月。男女之比为1:3.2。误诊的疾病超过18种之多,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体格检查不仔细、询问病史不详细、分析片面、先人为主及基层检查条件不完善等。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