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基聚乙醇酸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群  许平  崔爱军 《化工进展》2011,30(1):172-180
从煤化工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开发聚乙醇酸产品的重要性,介绍了聚乙醇酸优异的阻隔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广泛用途以及工业化进展状况。比较了国内外聚乙醇酸树脂的各种制备方法与工艺,重点论述了直接缩聚法和乙交酯开环缩聚法两种工艺路线中催化剂的选择以及聚合条件的控制,并介绍了聚乙醇酸树脂的多种改性应用方法。此外,结合我国聚乙醇酸发展状况,讨论了开发聚乙醇酸新材料的紧迫性,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乙二醇企业同质化日趋严重,“白色污染”逐渐加深的两个问题,提出新型可降解材料聚乙醇酸(PGA)这一方向。本文从聚乙醇酸的性能、市场、煤制乙二醇联产聚乙醇酸的工艺方案及经济性阐述了聚乙醇酸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降解材料,不仅从性能和成本远优于目前市场上的各类可降解材料,还可以提高煤制乙二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聚乙醇酸作为新时代工业化独特的制备工艺,是指在多个领域广泛运用的优质合成高分子材料,具备很多材料没有的独特性能。根据国内外学者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虽然目前市场掌握的聚乙醇酸材料及其制备应用累积经验越来越多,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并不能真正满足各领域技术材料的应用需求,因此目前科研学者要在掌握现有技术手段和实验成果后,继续探讨相关材料的应用性能和制备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聚乙醇酸及其改性材料的独特作用。因此,在了解聚乙醇酸的基本性能后,根据改性聚乙醇酸材料及其配制方法,探究未来我国聚乙醇酸产业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及乙醇酸共聚物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生物降解性材料聚乙醇酸及乙醇酸共聚物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聚乙醇酸的合成、乙交酯的纯化、乙醇酸聚合催化剂的选择、乙醇酸聚合物的降解机理、乙醇酸均聚和共聚改性及乙醇酸共聚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和生态学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乙醇酸共聚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国外动态     
日本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的高分子反应研究室,由Co合成生物分解性塑料的研究又有新进展.聚乙醇酸交酯是一种可在体内为生物体分解、吸收的生物分解性塑料,可用作外科用缝线.目前一般的制造方法是以聚乙二醇为原料,经聚乙醇酸低聚物而合成得聚乙醇酸交酯,物质研究所是以CO和甲醛为原料直接合成聚乙醇酸交酯,但以前他们合成的聚乙醇酸交  相似文献   

6.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药物缓释材料、组织工程材料、手术缝合线等医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综述了PLGA的合成、性能与应用,尤其是详细介绍了PLGA类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合成研究进展,指出简单易行的以乳酸、乙醇酸等单体为原料的直接缩聚法合成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聚乙醇酸(PGA)是一种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用、包装及油气开采等领域。文章综述了PGA的合成方法,包括直接缩聚方法和开环聚合方法等。对比了乙交酯通过配位-插入聚合、阴离子聚合或阳离子聚合得到的聚乙醇酸的基本性能及反应机理。归纳总结了PGA应用于可吸收缝合线、骨折内固定、组织工程、药物递送和生物胶水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加工方法、性能要求和效果,并对PGA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王晓静  魏琦峰  任秀莲 《化工进展》2018,37(9):3577-3584
乙醇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有机合成中间体,来源广泛。天然产物水解法,或化学法、生物法反应可得到乙醇酸粗品。现阶段我国乙醇酸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然而分离提纯乙醇酸的技术相对滞后。乙醇酸的分离提纯成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总结了乙醇酸的5种分离提纯方法,主要有蒸馏和精馏法、结晶和重结晶法、甲醇酯化水解法、电渗析分离法、溶剂萃取法,其中甲醇酯化水解法和溶剂萃取法应用较多。指出了各种方法所得乙醇酸的纯度及其不足以及各种方法适用条件。此外,本文也综述了近几年合成聚乙醇酸的研究包括直接熔融聚合法、缩聚开环法、溶剂法、悬浮聚合法等,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乙醇酸和聚乙醇酸的应用前景,萃取法是得到高纯度乙醇酸的较好的方法,能为聚乙醇酸的合成提供优质原料,可以打破合成聚乙醇酸所用的乙交酯单体主要依赖于进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酯-co-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乙醇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酯、聚己内酯用途以及现有产能和在建情况。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塑料对于传统塑料的替代,到2025年,快递行业需要1 000 kt生物可降解塑料,外卖餐饮行业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空间达到700 kt。  相似文献   

10.
利用悬浮聚合的方法,选用甲基硅油作为体系的分散介质,MOA-3作为分散剂,乙醇酸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合成出了特性黏度高达0.845 dL/g的聚乙醇酸(PGA),采用红外、核磁、DSC、XRD等方法表征了聚乙醇酸的结构和性质。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聚合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聚乙醇酸特性黏度的影响规律。经过正交实验得出各因素对特性黏度影响的大小,并得出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温度194 ℃,反应时间113 h,催化剂用量0.02%。  相似文献   

11.
聚乙醇酸(PGA)是半结晶聚酯材料,兼具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在手术缝合线、组织支架等生物医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PGA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等方面详细论述PGA材料的高分子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在加工工艺中对加工温度、压力和冷却速率等参数进行控制,可确保最终产品具有所需的性能。通过添加适当的添加剂或改变材料的分子结构可调节高分子材料的结晶度,以满足PGA在具体应用的使用要求,也为改善与拓展生物相容性PGA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提供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2.
《合成纤维工业》2015,(5):43-46
乙交酯是制备可降解手术缝合线材料聚乙醇酸和聚乙丙交酯的单体,乙交酯的精制是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醇酸以及聚乙丙交酯的关键。介绍了乙交酯的精制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乙交酯精制方法的工业化应用提出了建议。乙交酯精制方法主要包括溶剂重结晶法、溶剂萃取法、熔融结晶法和耦合法,其中熔融结晶法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且能耗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今后的研究重点是改进乙交酯的制备工艺,尽可能减少其杂质含量,通过熔融结晶法和其他精制方法相结合,以获得更好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低能耗、易于和发酵装置耦合等优势,在生物乙醇的分离、提浓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国内外生物乙醇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展望了生物乙醇的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草酸电还原制备乙醇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宇展  邱丽  顾登平 《精细化工》2003,20(4):242-243,246
用循环伏安法确定了草酸可以还原为乙醇酸,证明了从草酸研制乙醇酸的可行性。工艺采用以铅电极作阴极材料的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草酸制备乙醇酸,并以电流密度、电量、温度和电解液的流速作了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流密度1400A/m2,电量1 7F/mol,温度40℃,电解液流速0 15m/s,产率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合金薄膜材料的透光率、表面张力、表面电阻、碳粉附着力、打印顺畅性等证件行业需求的薄膜材料特性;用PBT/PC合金薄膜材料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卡基材料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层压制证,研究了其最佳层压制证条件,研究了PBT/PC合金薄膜材...  相似文献   

16.
王翔 《化学工程师》2022,(12):104-107
针对传统聚氨酯材料难降解,难处理的问题,提出以聚乙醇酸基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制备可降解聚氨酯泡沫和阻燃聚氨酯泡沫,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乙醇酸基多元醇添加量为60%时,聚氨酯泡沫性能最佳,此时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分别为70.4kg·m-3和0.055W·(m·K)-1,压缩强度为610k Pa。当甲基膦酸二甲酯阻燃剂添加量为多元醇总质量的15%时,材料达到难燃材料标准,可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三嵌段聚合物聚乙醇酸/聚乙二醇/聚乙醇酸,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DSC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聚合物的结晶度为57.95%,Tg和Tm分别为44.55℃和71.30℃。  相似文献   

18.
董露茜  徐芳  翁云宣 《中国塑料》2022,36(4):166-174
从亲水性和细胞相容性、力学性能、熔体强度和耐热性、降解速率、抗菌性能等几个方面对聚乙醇酸(PGA)及其改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述了其在生物医用、食品包装、油气开采和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乙二醇为底物,利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发酵法制备乙醇酸的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乙二醇浓度为80 g/L,添加40 g/L山梨醇为外加碳源促进菌体生长,以1.0 mol/L的氢氧化钠与氨水混合液为中和剂,控制过程的pH值为5.5,是最佳的发酵条件。经过40 h发酵,乙醇酸产量为97.4 g/L,乙醇酸得率达到96.8%。该方法为生物法生产乙醇酸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原油量减少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传统石油基合成纤维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开发新型、再生的生物基合成纤维成为化纤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基材料的发展;简述了生物基原料及其预处理方法;详述了生物基合成纤维的开发情况,包括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D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等生物基合成纤维;指出目前生物基合成纤维的发展中,生物基转化技术不够成熟,制备成本高,原料不稳定,应对生物发酵、酶转化、化学合成等技术系统优化,结合多组分体系的高效分离与纯化技术,实现生物基原料和产物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实现技术、产品与知识产权体系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