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138例CHB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IFN组及ETV组,每组46例。IFN组予以单独使用IFN进行治疗,ETV组予以单独使用ETV,研究组联合使用IFN及ETV。比较三组患者治疗12、24及48周时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治疗结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不可检测率、乙肝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统计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24周及48周时,研究组患者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IFN组及ETV组患者(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不可检测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转换率均明显高于IFN组及ETV组(P均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IFN及ETV对CHB患者疗效较好,是治疗CHB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 Ag)定量的影响。方法选取CHB患者160例,均给予恩替卡韦0.5 mg/d空腹口服,持续治疗96周。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及96周后HBV DNA、HBs Ag、HBe Ag定量以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计算HBV DNA、HBe 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析HBV DNA变化与HBs Ag、HBe Ag、ALT的相关性。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HBV DNA、HBe Ag定量及ALT水平逐渐降低(F=11.562、28.034、22.417,P0.01);HBe 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逐渐增加;治疗前、治疗12及24周时,HBV DNA与HBs Ag滴度负相关(r=-0.383、-0.293、-0.224,P0.05或P0.01)、与HBe Ag滴度正相关(r=0.441、0.392、0.326,P0.05或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HBV DNA、HBe Ag转阴率及ALT复常。治疗早期,HBV DNA与HBs Ag负相关、与HBe Ag呈正相关,治疗后期无显著相关性,治疗过程中,应联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3.
观察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入选4个研究中心的14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PEG-IFNa-2b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治疗,随访指标主要包括HBV-DNA阴转率,HBe Ag血清转换率、HBe Ag阴转率,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24w,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HBs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8w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 Ag阴转率,HBs 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分别为41.7%、69.4%,对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5.0%、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及总应答率分别为41.7%、69.4%,对照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25.0%、51.3%,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黄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T复常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脱氧核苷酸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可提高病毒治疗的转阴率,减少干扰素的骨髓抑制及肝损伤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恩替卡韦(ETV)、拉米夫定(LV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CHB患者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随机分为ETV组、LVD组,各43例,分别予ETV 0.5 mg/d和LVD 100 mg/d口服,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和HBeAb血清转化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ETV组、LVD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49%、48.84%,ALT复常率分别为88.37%、8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ETV组、LVD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8.37%、65.12%,ALT复常率分别为95.35%、86.0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72周后,ETV组、LVD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7.67%、74.42%,ALT复常率分别为97.67%、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TV组HBeAg和HBeAb血清转化率较LVD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作用强,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国产干扰素α-2b(IFNα-2b)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效果及疗效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2例慢性乙型肝炎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IFNα-2b 500万U皮下或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用药疗程均为48周。比较两组治疗48周后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总胆红素(TBIL)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HBe Ag)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8周观察组患者ALT、TBILI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94、10.74、17.18,P均<0.05)。观察组患者HBe Ag转阴率和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48、0.0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阿德福韦酯及谷草转氨酶(AST)基线水平较高是HBV-DNA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OR分别=412.52、1.01,P均<0.05),阿德福韦酯是HBe Ag消失的独立预测因素(OR=4.66,P均<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较好,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优于国产INFα-2b,并且阿德福韦酯及AST基线水平较高是HBV-DNA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阿德福韦酯是HBe Ag消失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病毒学应答疗效。方法选择经拉米夫定治疗12周内HBV-DNA值下降≤2 Log10拷贝/ml或每月HBV-DNA值下降≤1 Log10拷贝/ml连续两月的HBeAg阳性CHB患者15例,均检测病毒耐药变异并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天)联合治疗。分别观察联合治疗12、24及48周的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发生病毒变异,变异发生率73.33%,耐药变异位点以rt M204V/I多见。在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12、24及48周时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66.7%及86.7%,在12、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24周及48周时HBe Ag阴转率分别为13.3%(2/15)及33.3%(5/15)。结论早期筛选出拉米夫定耐药株并联合阿德福韦酯是对拉米夫定应答不佳CHB患者有效的干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联合治疗组同时使用阿德福韦酯与胸腺肽α124周,随后单用阿德福韦酯28周;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5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4周及52周时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结果:治疗52周时联合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血清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肝功能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CHB的确具有协同抗HBV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门诊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128例LAM治疗失败的CHB患者,选用ETV、ADV挽救治疗,随机分成4组,其中ADV与LAM联用≤12周为A组,共30例;ADV与LAM联用>12周为B组,共35例;单用ETV为C组,共30例;ETV联用ADV为D组,共33例。治疗后每12周检测病毒学指标及肝功能等,治疗48周期间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D组在治疗12、24、36及48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8%、93.9%、97.0%、100.0%,各治疗阶段较A组、B组、C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治疗阶段与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而A组、B组、C组各治疗阶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组在治疗12、24、36及48周,ALT复常率均较A组、B组、C组提高,其中12周时与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6周时与A组、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8);48周时D组ALT转阴率达100%,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治疗阶段A组、B组、C组ALT转阴率两两比较,仅36周时A组与C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HBe Ag阳性患者中对于HBe 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率,各治疗阶段四组应答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LAM治疗失败的CHB患者ETV联合ADV挽救治疗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 方法 将159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分为恩替卡韦分组(ETV组,81例)和替比夫定组(LDT组,78例).治疗72周后,观察两组的应答情况[生化学应答率(丙氨酸转氨酶转复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血清学应答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并且分析在治疗24周HBV-DNA转阴情况对72周疗效的预测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生化学应答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ETV组和LDT组的HBV-DN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24周后ETV组的HBV-DNA值明显低于LDT组(P<0.05),但治疗7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各时间点ETV组比LDT组有着更高的血清学应答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HBV-DNA转阴(HBV-DNA<3lg拷贝/ml)的患者,72周具有更高的生化学应答率及血清学应答率(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对治疗CHB具有很好的疗效及较低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恩替卡韦在早期抗HBV-DNA优于替比夫定片,且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可预测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随访48周。结果:经过48周恩替卡韦治疗后ALT复常率77.59%,HBV-DNA转阴率72.41%,HBe Ag转阴率39.66%,HBe Ag血清转换率27.59%。治疗过程中HBe Ag、HBV-DNA定量值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e Ag、HBV-DNA定量值持续下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801,P0.05);但HBs Ag定量与血清HBe Ag、HBV-DNA变化水平之间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恩替卡韦有明显抑制血清HBV-DNA复制和提高HBe 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HBe Ag基线水平可以预测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HBe Ag含量变化与HBV-DNA含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HBs Ag含量变化与HBV-DNA含量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CHB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影响CHB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8、72周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24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4周时,治疗72周时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48周时,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48周时,且同期观察组HBeAg定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Bs Ag消失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HBc、基因型是CHB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替诺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CHB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抗-HBc为阴性、基因型为C型是影响CHB疗效的危险因素,应注重并提前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PEC-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对照组(33例)予普通干扰素(IFNα-2a)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结果]①ALT复常率在各时间段(治疗24周、治疗48周及随访48周)治疗组(84.8%、90.9%及87.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63.6%、69.7%及63.6%)(P<0.05);两组HBV-DNA阴转率在治疗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随访48周时治疗组(63.6%)显著高于对照组(39.4%)(P<0.05),HBV-DNA阳性复发率治疗组22.2%(6/27)显著低于对照组43.5%(10/23)(P<0.05).②HBeAg阴转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45.5%、57.6%及54.5%)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5.2%、21.2%及18.2%)(P<0.05);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在各时间段治疗组(33.3%、51.5%及45.5%)也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2%及18.2%)(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具有较持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率,停药后HBV-DNA阳性复发率抵,每周1次给药方式,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238、-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和HBV基因型、亚型等因素探讨阿德福韦酯(ADV,商品名:名正)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联合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ADV 10 mg/d治疗48周,并应用PCR-RFLP检测TNF-α-238及-308位点基因多态性,ELISA测定基线血清TNF-α水平,HBV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或HBV S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亚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V应答的因素.结果 203例患者24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应答率分别为31.5%、59.1%、15.8%、8.9%、13.3%和58.6%、78.3%、29.6%、16.7%、25.6%.获得24周应答的患者较无应答者的基线ALT、TNF-α水平高,而基线HBV DNA载量低(P<0.05);获得48周应答的患者较无应答者的24周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TNF-α水平高,而基线HBV DNA载量低(P<0.05).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ADV治疗24周应答的预测因素是基线ALT、TNF-α、HBV DNA;48周应答的预测因素是24周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基线HBV DNA及TNF-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ALT(谷丙转氨酶)复常率、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应答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 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及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柴胡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转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HB患者均分为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6、12、24周后,2组血清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但2组间血清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2、24周后,观察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治疗12、24周后病毒学突破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24周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INF-γ、IL-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CHB患者疗效良好,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协同发挥抗病毒作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8例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欠佳CHB患者,依据后续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继续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口服。2组疗程均为48周。测定治疗12、24、48周后2组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白蛋白(albumin,ALB)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计算GP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转阴率、HBV-DNA突破率、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2组治疗12、24、48周后GPT、ALB、TBIL水平及GPT复常率、HBeAg/HBeAb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24、48周HBV-DNA水平[(5.1±0.9)×103、(4.0±1.4)×103、(2.9±1.4)×103 copies/mL]低于对照组[(5.8±1.1)×103、(5.0±1.2)×103、(4.2±1.6)×103 copies/mL](P0.05),HBV-DNA转阴率(53.1%、71.9%、87.5%)高于对照组(24.0%、30.8%、26.9%)(P0.05);治疗12周2组HBV-DNA突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观察组HBVDNA突破率(0、0)低于对照组(15.4%、26.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与对照组(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CHB患者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更好地抑制HBV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46-3447
选取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早期应答率和完全应答率分别为70.97%和67.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和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均能够耐受且顺利完成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确切,ALT复常率和HCV-RNA转阴率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补肾健脾散是否具有提高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对抗病毒药物的应答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只服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组101例,予拉米夫定(贺普丁)合补肾健脾散治疗。经过2年治疗后,观察HBV-DNA定量,HBe Ag血清转换率及HBs Ag转阴率的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0.39%,HBe Ag血清转换率为44.56%,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卡方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Bs Ag转阴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肾健脾法在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答率,提高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但对HBs Ag转阴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就诊的CHB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核心抗原(HBeAg)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8+及血清TGF-β1、TNF-α、HA、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患者ALT复常率、HBV-DN...  相似文献   

20.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2-160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标准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照组给予ADV,治疗48周;分别观察24、48周时两组血清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在24、4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PCⅢ、Ⅳ-C及TGF-β1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ADV,其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