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CO2的捕获、 存储与转换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几种常见低温固体CO2 吸附剂的吸附行为、 影响因素、 再生能力、 潜在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理论计算该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介绍, 展望了低温固体CO2吸附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将CO2 注入油层, 不仅封存了CO2 , 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达到CO2 减排和油藏高效开发的双赢目的, 受到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地降低CO2 与原油之间的混相压力, 是目前CO2 驱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主要热点和难点之一。文中比较了降低CO2 驱混相压力的几种方法, 探索新的亲CO2 表面活性剂以降低CO2 驱最小混相压力。目前, 降低CO2 驱混相压力的主要方法有添加共溶剂法, 但成本比较高; 超临界CO2 微乳液法可以降低CO2 驱混相压力, 但是目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关于降低油/CO2 界面张力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鲜有报道; 亲CO2 表面活性剂是降低CO2 驱混相压力的一种新探索, 但目前已用的表面活性剂与CO2 的亲和性差, 使得CO2 对极性较强的大分子物质的溶解能力受到限制。因此, 开发新的亲CO2 表面活性剂以达到降低CO2 驱混相压力的效果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油田车510井区沙湾组浅层稠油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PVT 高压物性室内实验方法分析了CO2 辅助蒸汽吞吐开采机理,并针对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蒸汽超覆及汽窜现象等问题,对该区块进行了CO2 辅助蒸汽吞吐技术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措施井平均单井增油量为206t;措施井平均含水率降低了23%,目前已累计增油6792t,实现增油收益1564万元。经过CO2 辅助蒸汽吞吐措施之后可以明显改变该区块的开发效果,并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scCO2)混相驱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也显著改变采出原油乳液的性质。利用自主研发的CO2-原油混相装置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长庆原油进行混相处理,分别使用流变仪、电导率仪和显微镜研究了混相处理前后长庆原油及其W/O 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和微观形貌。实验结果表明,scCO2 处理改变了长庆原油的组成,破坏了沥青质溶剂化层结构,使得失去保护的沥青质胶粒更易吸附于油水界面;scCO2 处理也使得析出的蜡晶尺寸更加细小,数量增加,这将导致乳液黏度显著增大。上述变化导致scCO2 处理后W/O 原油乳液的水滴粒径变小、分布更加均匀,宏观表现为乳液体系的流动性恶化、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O2/CO2气氛下O2,CO对NO排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体煤粉携带炉试验系统上,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的NO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O2/CO2气氛下,烟气中NO沿程和最终浓度比常规煤粉燃烧低1/4~1/3,当O2浓度从21%增加到30%时,NO的最终排放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从理论上对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O2,CO的浓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7.
CO2的成因问题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含油气盆地CO2的成因类型分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两大类,以无机成因为主.CO2无机成因包括:未脱气地幔岩浆脱气作用;地壳岩石熔融脱气作用;海相碳酸盐岩热分解作用;碳酸盐胶结物热分解作用.地化研究表明,全球含油气盆地已发现的CO2气田(藏)中,CO2主要是由未脱气地幔的脱气作用贡献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研究了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对炼厂气、CO2 和O2 转化制备合成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催化剂活性组分、载体、负载量、还原温度、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催化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Ni/γ-Al2O3,Ni/α-Al2O3,Co/γ-Al2O3,Fe/γ-Al2O3,Cu/γ-Al2O3;同时考察了空速、原料气配比对合成气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原料气的配比可以制备不同的合成气.  相似文献   

9.
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的镍基甲烷化催化剂,测定了其CO和CO2的甲烷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MoO3的加入能增加Ni-La/r-Al2O3催化剂的活性用TEM,XPS及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MoO3的加入能提高催化剂表面镍原子浓度,增加催化剂中镍的分散度,降低表面镍原子的电子结合能及镍的还原温度这些效应都将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甲烷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就地CO2在多孔介质中降低原油粘度技术是一种新研制开发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有效技术,研究了就地CO2技术降低原油粘度的测定办法,提出了阻力系数法.对单液法和双液法就地CO2体系在填砂管中对原油的降粘能力进行了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在油藏条件下,当原油粘度为12 904.1 mPa·s,温度70℃,压力6 MPa时,单液法可以使原油粘度降低42.15%,双液法可以使原油粘度降低52.69%.证明阻力系数法测定原油粘度下降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用So l-Ge l 法制备了纳米级的CuO -SnO2 气敏粉体, 所得粉体制作的气敏元件有较好的气敏性能。在不同的加热电压下进行实验研究, 对不用浓度配比制成的气敏元件进行气敏性能测试。通过对所得粉体的表征可知, 用So l-Gel 法制备出的CuO-SnO2 气敏粉体是纳米级的, 比表面积大, 活性好, 其最佳热处理温度为650 ℃, 测试结果得出CuO 摩尔分数为4 %的CuO-SnO2 气敏元件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的选择性, 并且对CO2 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主研发的CO2⁃原油PVT装置,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含蜡原油进行CO2预处理,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DSC热分析、流变测量、显微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压力CO2预处理对含蜡原油的物性及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O2预处理后,含蜡原油中的轻烃含量减少,使原油对蜡晶的溶解能力降低,含蜡原油的析蜡点和析蜡量升高;CO2预处理使原油析出蜡晶尺寸更加细小,结构更加致密,导致含蜡原油胶凝结构的弹性增加,屈服值增大,低温流变性恶化;随着CO2预处理压力的增大,含蜡原油胶凝屈服特性变化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油田采油、集输过程中,使用煤、天然气等方法来实现原油加热输送,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而且煤、天然气燃烧会排放大量的CO2,产生温室效应。提出利用太阳能技术加热原油集输系统,为油田的采油、集输开辟了节能环保新途径,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减少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实验对不同含量CO2天然气偏差因子、密度的相应高压物性变化规律进行相态变化研究,针对沿井筒相态的关键参数压力、温度等变化规律复杂,而多个参数关联起来变化可能性更多,不可能通过实验一一测定,对不同含量CO2气井应用常规天然气井压力温度计算模型加不同CO2含量状态方程修正偏差因子,从而通过数值方法对非线性方程编程计算压力温度分布,并进一步计算相态参数偏差因子、密度分布.通过相关实例研究混CO2气井相态特征,得出混CO2气井流动气柱时成饱和蒸汽相、不饱和蒸汽与气相分布;而静止气柱时成液相、液气过渡相、气相,呈现重上轻下的倒置现象,实验结果与相关油田测试结果比较,相态特征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近期和未来一个时期内制氢将主要依靠化石燃料,因此也就存在一个潜在的CO2排放问题.常规的CO2收集和储存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从生态方面来讲也不是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法.旨在探索化石燃料制氢所涉及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了大规模催化分解天然气制氢和碳的技术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碳产品主要被用于建筑材料、直接碳燃料电池发电、土壤改良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氢-碳"经济格局为目前的碳氢化合物经济到未来最终的可再生氢能经济提供了一个平稳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CH-90阳离子交换树脂对PTA模拟废水及工业废水中Co2+ 、Mn2+ 的吸附性能,考察了不同 pH、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接触时间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3.5、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为 2.0g/L时,CH-90树脂对模拟废水中Co2+ 、Mn2+去除率达到最佳,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5.4、50.5mg/g,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描述。而在工业废水中,由于有机物的大量存在及pH 的影响,最合适的CH-90树脂的质量浓度为24g/L。吸附后的树脂在强酸中脱附,能够重复再生15次以上,降低树脂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8.
O2/CO2燃烧技术及其污染物生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O2/CO2燃烧方式更适合于煤的燃烧,经干燥脱水后烟气中CO2的浓度可达95%以上。该技术不仅便于回收烟气中CO2,还能大幅度地减少SO2和NOx排放,实现污染物的一体化的协同脱除,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介绍了O2/CO2燃烧技术及其发展历程,回顾了近10年来该技术在燃烧与传热特性、污染物生成与控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一技术领域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消光法实验和CoFlame程序模拟研究O_2/CO_2气氛下,掺杂H_2/CO对层流乙烯扩散火焰中碳烟生成的影响,获得火焰高度、温度、碳烟及重要组分含量的分布,分析主要碳烟演化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掺杂H_2/CO对乙烯火焰中的碳烟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当H_2与CO的流量比为0.3∶0.3时,抑制作用最强,碳烟体积分数降低25.3%;掺杂H_2/CO对乙烯火焰的高度、温度影响微弱,热效应、氧化速率不是影响乙烯火焰中碳烟生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是通过抑制乙炔、苯、芘的生成抑制碳烟成核和碳烟表面增长,最终减少碳烟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CO2 气体从采出液中迅速和高效地解吸已经成为国内CO2 驱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 性问题。阐述主要的气体解吸理论, 分析传统解吸技术、 膜解吸技术和超声波解吸技术的特点, 指出目前各类解吸 技术存在的缺陷, 提出气体解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介绍了课题组利用自行搭建的超声波促进CO2 驱采出液气 体解吸实验装置在超声波解吸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建议将新型解吸技术与传统解吸技术联合应用于采出液的CO2 解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