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2007,(10)
日本北海道附近的火山湖是钓鱼爱好者的理想去处,但是在火山湖周围钓鱼有一定的限制,禁鱼的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可以钓鱼的。我的日本朋友告诫我不要自己找麻烦,违规处罚是严厉的,至少要罚10万日元。  相似文献   

2.
野钓南龙湾     
吕文绣 《垂钓》2005,5(10):62-64
在吉林省辉南县有一处风景名胜叫三角龙湾。三角龙湾附近有好几个火山湖,据说经科学家考证,是20万年前火山喷发后地下水上升聚集而成的。其中有一个火山湖叫南龙湾,我的一个朋友偶然发现那里可以钓鱼,于是去年7月,我和老公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南龙湾。  相似文献   

3.
日本钓鱼人     
张莉 《钓鱼》2003,(23)
应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世界著名的钓鱼人小西和人先生的邀请,记者于金秋十月远渡重洋赴日采访,真切地感受了钓鱼王国日本浓浓的钓鱼氛围,“零距离”接触了——飞机上邂逅日本钓鱼迷10月14日,在上海飞往日本福冈的飞机上,我邂逅了日本九州熊本市一株式会社社长松本先生和他的中文翻译沈先生。当松本先生得知我是《钓鱼》杂志的记者,此次赴日本是采访亚细亚国际友好钓鱼大赛时,同样是钓鱼迷的松本先生和我有了“共同语言”。松本先生告诉我,他很喜欢钓鱼,只是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钓鱼。不过每年度假,他都会带着家人去海边,让太太孩…  相似文献   

4.
钓友从日本归来,谈及在日本的钓鱼比赛见闻:日本在举办钓鱼比赛时有不少设置“文明钓鱼奖”的,参赛者凡获“文明钓鱼奖”的每人均可得到一份奖品。据了解,在澳大利亚设施先进的公共钓鱼场所钓鱼均实行免费,但随地丢弃脏物和钓到小鱼不放生者将受到处罚。为此笔者想到,我们各级钓鱼协会在组织举办钓鱼比赛时,可否借鉴一下这一做法,设置一项“文明钓鱼奖”,或许对维护生态环境、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大有种益。我曾参加过多次钓鱼比赛,有些参赛者钓德实在不敢叫人恭维,例如有的参赛者在组织者宣布钓鱼规则及注意事项时大声聊天喧哗;有…  相似文献   

5.
1993年5月,我随中国钓鱼代表团去日本参加亚洲钓鱼比赛时,第一次见到了世界钓鱼名人——日本的小西和人先生。其实他的名字我早就知道了,《中国钓鱼》连载过他的文章,北京许多大渔具商店挂着他与鱼搏斗的大幅照片,他是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他是一位真正的钓鱼人。在日本拜访他时,小西和人的夫人也在场。他们夫妻的衣服印有各种鱼类的图案,五颜六色;屋内摆  相似文献   

6.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7.
闲话钓鱼     
许摄华 《钓鱼》2004,(7):8-8
钓鱼活动是国际上一种较普及的休闲活动,爱好者遍于世界各地。美国总统罗斯福生前就很喜欢钓鱼英国已故首相邱吉尔更被人们称为“钓鱼首相”,日本目前爱好钓鱼的人有近2000万,全国设有”钓鱼联协会”,出版了十多种刊物,还经常在国内外举行国际性的钓鱼竞赛。海内外把钓鱼作为旅游与休闲产业的也日益增多。一些国家和地区还专门在游览区开辟了钓鱼场所,以招徕游客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8.
蓝水 《垂钓》2005,5(11):21-24
玩钓鱼已经有年头了,我今年三十有二,爱上钓鱼却已有20余年。钓鱼这么多年来,我对手竿钓鱼始终情有独钟。从1993年开始,我接触到了悬坠钓法。而在此以前我一直用传统的立标和自己做的星标钓鱼,也曾经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计生工作者,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邀上钓友南征北战去钓鱼。钓的多了就有了一些心得一些感触,时常写下来,整理整理寄出去。不想有两篇竟在《中国钓鱼》上发表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中国钓鱼》一直是我的好朋友,看到《中国钓鱼》开展的“关注环保,从我做起”的活  相似文献   

10.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11.
落草大伙房     
李富春 《垂钓》2001,(10):29-29
2001年6月8日,我公司离退处组织退休职1二参加钓鱼比赛。我们乘船来到抚顺大伙房水库对面沟钓鱼区,我选择了一个铧尖的左侧作钓位。我的钓组是:两支4。5米黑骑士牌海竿,4号日本产竹心线,11号“伊势尼”爆炸钩带一组3号“チヌ”串钩,自制糟食。  相似文献   

12.
林敬武 《钓鱼》2005,(14):M002-M002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有位同事很是惋惜地跟我说:“老弟,你年纪轻轻地就开始钓鱼,是否早点了?”那时我刚刚学会钓鱼不久,但很快就体会到钓鱼的乐趣,我很坚定地对他说:“我觉得是太迟了,如果早学几年,我就可以早快活好几年啊!”是的,如今几年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有放弃钓鱼,从中体会到的钓鱼的快乐也感染了身边许多朋友。  相似文献   

13.
张友修 《中国钓鱼》2005,(12):63-63
我是当地有名的钓鱼迷,节假日大多在水库边度过。妻对我钓鱼是不赞成的,她常唠叨的理由有三条:一是不安全。骑摩托车不安全,雷雨前电闪雷鸣不安全,在水深的悬崖边钓鱼不安全。二是不文雅。阳光暴晒脸膛红黑不文雅,钓鱼时穿的服装不文雅,下雨时淋成落汤鸡的样子更不文雅。三是太劳累。饭菜吃不好太苦,睡眠不好太乏,垂钓时间长太累。我承认妻的唠叨很有道理,口头答应但痴心不改,该钓鱼时照样去钓鱼。  相似文献   

14.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夏进 《钓鱼》2007,(5S):26-26
从许多钓鱼的文章和有关钓鱼杂志了解到,温差是制约钓鱼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也读到了不少人的反面意见,究竟谁是谁非,我一向不太热衷,可最近有不少钓友在我家为这个问题发生争论,我才敏感起来。于是我翻出去年钓鱼日记,找出去年我在长尾巴河春钓多次的记录,这才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读者不妨看一下,或许你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鱼竿断想     
聂占起 《垂钓》2004,(11):63-63
见过贵族式的钓鱼场面,却不曾让我脱俗,我还是愿意到水库或河沟水汉钓鱼。有鱼钓鱼,无鱼钓山水……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家是鱼米之乡浙江,我小时候就爱好钓鱼。1986年离休后,就一直以钓鱼作为自己养性健身之道。20年间,我有很多令人开心的垂钓故事,但都比不上今年元月15日我在世博园砚塘水库钓鱼时所遇到的故事更精彩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星 《钓鱼》2008,(22):68-69
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岛国,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三千多个小岛组成。钓鱼人数约有三千万之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日本,爱好钓鱼的人被称为“钓爱好家”、“钓师”等。作为一个临近中国的钓鱼大国,日本的钓鱼现状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鱼钩制造业集中在兵库县,然而不管哪个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必须接受三方面的检验才能被我们接受。一是鱼情;二是钓技;三是消费观念。20年前,我因为集邮认识了一位汉语说得相当流利的日本教师,他的家在兵库县的八鹿町。双方书信往来中,我告诉他我还爱好钓鱼,并有幸与日本著名钓鱼人小西和人在比赛中相遇。可是,这位名叫宫谷胜史的朋友对钓鱼一窍不通,给我寄来的注册商标是一只翔鹰的鱼钩,经不起大鱼挑战,都拉直了。随着中日贸易的发展,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鱼钩多了,可是用了八九个品牌,都是锐利有余而经不住大鱼的考验──相信这不是我…  相似文献   

20.
张莉 《钓鱼》2003,(21)
我早有所闻:世界著名的钓鱼人、亚细亚钓鱼联盟议长小西和人先生一生钟爱钓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时常不畏艰难险阻,抛竿于惊涛骇浪的大海中,钓性情凶悍的鲅鲣、巨鲶;去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钓野生鱼,以致险象环生,多次死里逃生,钓鱼的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在日本举办的2003年亚细亚国际友好钓鱼大会上,我有幸和小西和人在太平洋上同船共钓,真实地感受了小西和人这位世界钓鱼大师的风范。10月18日,我和小西和人同船出海钓鱼。同船的还有小西和人的助手日本的吉田正则、中国的钓鱼名人王者兴、韩国的钓鱼高手韩大塾以及中国台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