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V 1感染协同受体的发现是HIV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为阐述HIV感染机制及艾滋病的发病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最近Faure等采用SSCP和直接测序技术 ,发现HIV辅助受体CX3CR1存在 5种SNP :T57A( 57密码子A→G替换导致苏氨酸变成丙氨酸 ,下同 )、V12 2I(G→A)、V2 4 9Ⅰ (G→A)、2 55无义突变 (G→A) ,和T2 80M (C→T)。其中 2 4 9Ⅰ和 2 80M在高加索人群分别达到 2 5.7%和 13.5% ,而CX3CR1的 2 4 9I2 80M单倍型 (即同一染色体上两处突变 ,从而形成 2 4 9Ⅰ和 2 80T两个突变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人HIV辅助受体CCR5基因变异的频率和类型,观察CCR5基因变异与HIV感染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集6例河北籍HIV感染者和部分配偶、子女的共14份血液标本,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mRNA,用RT-PCR方法对CCR5基因进行扩增分析。对其中1例纯合的CCR5缺失缺陷感染者的扩增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 在所检测的14份样品中,发现1例纯合的CCR5基因缺失缺陷型。对该片  相似文献   

3.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 FDA批准的ARV新药和正在开发中的ARV药品简介 2.1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进入细胞的抑制剂侵入抑制剂是一类新的试验性ARV药物,试图用以干扰HIV与宿主细胞的粘附融合,阻断HIV-1进入细胞有两个要点:一是以细胞膜受体为靶点,如CD4阳性T细胞或辅助受体;一是以病毒膜蛋白为靶点,多数抑制剂干预gp120与辅助受体的结合过程,随着gp120与CD4受体的附着,gp120发生构象变化,使得gp120与其它宿主细胞受体发生作用,此类受体称为趋化因子协同受体(CCR5或CXCR4),是HIV-1进入CD4阳性T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必要受体。人们正在致力于发展趋化协同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和干扰这一过程,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这已成为发展抗HIV-1药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显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可溶性TNF α受体 (sTNF Rs)与CD4+淋巴细胞数和HIV疾病进展相关。CD1 4主要发现在人单核细胞上 ,经脂多糖刺激后 ,单核细胞释放可溶性CD1 4 (sCD1 4 )增多。研究发现sCD1 4水平增加也与HIV疾病进展相关。本文目的旨在研究进展性HIV 1感染期间单核细胞免疫反应与识别能力减弱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Nebraska医学中心大学HIV诊所 2 8例晚期HIV感染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为 ( 2 3 7± 0 41 )× 1 0 1 2 细胞 /L ,平均病毒负荷为 770 91…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病 ,本文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特点 ,SLE相关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一综述。1 趋化因子1 1 趋化因子 (chemokine)定义[1]专指一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80 0 0~ 10 0 0 0 )的细胞因子。它们参与白细胞特别是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游走和活化 ,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作用。1 2 趋化因子分类目前已发现 5 0余种 ,成熟分子的大小为 6 8~ 12 0AA ,含有保守的半胱氨酸 (CYS)结构 ,并具有显著的同源性。其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R)的激活有关[1] ,而TNF α/TNF R的激活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否有关仍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本院收治 40例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4例 ;年龄 2 8~ 5 6岁 ,临床诊断按照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 。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7.
静脉吸毒者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静脉吸毒 (IVDU)可传播多种病毒 ,已有文献分别报道了静脉吸毒者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情况 ,本研究在原研究工作基础上 ,对IVDU者HCV感染情况和HCV重叠HIV感染对HCV病毒复制影响情况做一初步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收集 1996年 1月~ 1998年 6月间IVUD者血清 114份 ( 5 0份抗 HIV阳性血清 ,6 4份为抗 HIV阴性血清 ) ;非IVDU者血清 118份 ;血清 - 2 0℃保存。2 .方法 :( 1)HIV检测 :用国产抗 HIV检测试剂盒 (北京金豪 )检测抗 HIV ,抗 HIV阳性血清用Org…  相似文献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艾滋病(AIDS)已在许多国家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尚无特效的抗HIV药物 ,因而开发确实有效的HIV疫苗是彻底征服AIDS的出路所在[1 ] 。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HIV感染的疫苗 ,需解决下列问题 :(1 )HIV的传染是通过游离的病毒颗粒还是病毒感染的细胞。 (2 )寻找抗原性强而较稳定的抗原。 (3 )确定保护性抗体的抗原决定簇。全世界现约有 3 0个机构正致力于HIV疫苗的研究 ,其方向可归纳为 :(1 )将完整或分解的HIV中的遗传物质除去再将…  相似文献   

9.
临床与组织病理学提示HIV感染时可出现各种脑血管病变 ,其卒中并发率亦显著增加。本文研究血清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血管储备能力 (CRC)的变化。病人和方法 病例组共 3 1例 ,平均 3 9± 1 1岁 ,发现HIV感染已 4 0± 3 4( 1~ 1 2 )年。对照组为 1 0例健康志愿者 ,平均 3 4± 1 4岁。先用TCD测两侧大脑中动脉 (MCA)的基础血流速度 ,再将两探头用头带固定 ,静注乙酰唑胺 1g ,根据静注药物前后血流速度的差异计算CRC。结果 ①临床情况 :病例组 2 9例CD4淋巴细胞为 2 1 7± 1 69/ μl,8例有轻微的认知障碍 ,事…  相似文献   

10.
检测和分析了中国人群中CCR5 △ 32、CCR5m30 3、CCR2 6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 ,在此基础上初步评估了我国人群对HI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被研究的人群男性 915例 ,女性 336例 ,年龄范围在 15~ 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 1例是HIV感染者。分别应用PCR和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CCR5 △ 32、CCR5m30 3、CCR2 64I和SDF1 3′A等位基因型 ,用直接DNA测序法进一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发现 :( 1)虽然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CCR5基因编码中的确存在△ 32碱基缺失突变 ,…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可以借助于其表面膜蛋白与CD4分子及其它细胞表面分子在机体内侵染多种组织细胞[1,2]。HIV1前病毒pol基因是编码多种与复制有关酶的基因,组织细胞中HIV1前病毒pol基因的检测阳性可视为HIV1病毒侵染的标志。我们运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对1例艾滋病患者尸检石蜡组织标本进行HIV1前病毒pol基因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采集及其组织病理观察标本来自1例因HIV1感染导致免疫系统衰竭死亡的患者,取患者肺、脑、脾、肾、肌肉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是以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发作性晕厥、右室扩大及右室功能减退为临床特征原因不明的心肌病 ,也是青年人猝死的重要原因[1 4] 。虽然已制定了诊断标准[5] ,但由于许多检查手段缺乏敏感性 ,常常出现漏诊或误诊。我们对 8例疑诊为ARVC的病人利用MRI成像检查 ,以研究其在ARVC中的诊断价值。一、资料和方法为 1994~ 2 0 0 1年在我院就诊的 8例ARVC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 2 6~ 4 6岁。资料包括病史收集、体格检查 ,心电图心室晚电位 (VLP) ,2 4h心电图 (Holter) ,超声心动图 …  相似文献   

1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制简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抗逆转录病毒的治疗始于 1 986年 ,第 1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 (AZT)最初用于临床时 ,对少数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有明显疗效 ,CD4淋巴细胞上升 ,病死率明显减少[1]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 ,发现不能有效地阻止HIV感染发展成AIDS ,并存在持续的严重不良反应[2 ] 。时隔不久 ,其他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拉米夫定(3TC)和司他夫定 (d4T)也相继问世 ,各单剂临床疗效同AZT。嗣后 ,与AZT同类的另外两个制剂扎西他滨 (ddC)和去羟肌苷 (dd…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与艾滋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与艾滋病(AIDS)自 1981年被发现以来 ,已波及全球 193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死于AIDS为 1390万人 ,90 %以上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在 2 0 0 1年底查出HIV感染者近 3万例 ,实际人数约百万 ,艾滋病患者已发现约3万余例。全世界有 2 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 ,有 6 0 0万例为结核菌及HIV双重感染者 ,他们在一生中发展成结核病的可能性约为 5 0 %。HIV阳性诱导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免疫学变化结核病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由T细胞及巨噬细胞介导 ,T细胞中的CD4细胞表面有HIV受体 ,HIV侵入人体后…  相似文献   

15.
β2肾上腺素受体遗传多态性与血清总IgE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 β2 肾上腺素受体 (β2 AR)基因位于染色体 5q31[1,2 ] 。目前已检测出该基因编码区存在着 9个突变位点 (遗传多态性 ) [3 ] ,其中 4个可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 ,16位点的精氨酸(Arg)突变为甘氨酸 (Gly) ,2 7位点的谷胺酰胺 (Gln)突变为谷氨酸 (Glu)的频率较高。国外学者已发现 ,Gln2 7型 β2 AR与血清总IgE增高相关[4 ] 。我们以聚合酶链反应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法 (PCR ASO)对 5 9例哮喘患者的 β2 AR 16和 2 7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测定其血清总IgE ,以探讨我国汉族哮喘人群 β2 AR…  相似文献   

16.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是HBV感染的受体。HBV受体的发现为抗HBV新药研发提供了新靶标。阐述了HBV感染研究中遇到的瓶颈、NCTP的发现意义及其表达调节,通过近2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可以阻断NTCP的受体功能,进而高效阻断HBV感染,认为HBV进入抑制剂已成为抗HBV新药研发的主流,并且有可能成为未来根治慢性乙型肝炎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波士顿医学中心的Cooper博士等最近指出 ,产前抗病毒治疗的时间越长 ,方案越复杂 ,预防艾滋病病毒 (HIV)母婴传播的成功率就越高。他们收集了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6月产下单胎的 15 42名女性HIV感染者的资料 ,连续检测了其HIV 1核糖核酸 (RNA)载量 ,并与其婴儿的HIV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在 396名未接受产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妇女中 ,HIV 1的母婴传播率为 2 0 %;在 710名接受产前齐多夫定单药治疗的妇女中 ,HIV 1的母婴传播率为 10 4%;在186名接受双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不包含或仅包含一种高效…  相似文献   

18.
HIV耐药性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  言自从叠氮胸苷作为有效的抗艾滋病病毒 (HIV - 1)问世以来〔1〕,抗病毒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发达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管理中。临床实践表明 :抗反转录 (RT)酶和抗蛋白酶抑制剂 (PI)的联合使用 ,有效地降低了感染者血浆中HIV的水平、推迟HIV感染的临床进程 ,大大地降低了与HIV/AIDS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但是由于对抗病毒药物耐受而导致治疗失败已经引起药品开发、临床管理和公共卫生等部门的关注。不少文献报道 :近年来 ,HIV耐药性的传播呈上升趋势 ,多重耐药明显增加〔3~ 5〕。现将HIV…  相似文献   

19.
免疫细胞的定向迁移是机体免疫应答发生和完成的必须条件,趋化因子是控制细胞定向迁移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受体通常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膜上。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发现,单个趋化因子的阻断就能明显的抑制炎症反应,提示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策略可能较目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更具选择性和安全性。本实验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HIV1感染病人应用含蛋白酶抑制剂在内的积极抗逆病毒疗法(HAART)治疗可获益,其机制归因于该疗法对HIV1病毒复制的抑制,不过瑞士的一项研究发现约有49%用HAART治疗的病人并未达到病毒抑制,有些人仍有病毒血症。作者随访了101例1997年2月以前开始应用HAART、用药至少已3个月的HIV1感染病人,所有病人均广泛应用抗逆病毒药,并处中晚期免疫抑制状态(CD4细胞计数162×106/L,95%CI136~188),多数(66%)病人治疗时病毒未得以抑制。结果发现98例被评估者中有91例(93%)在48周时CD4细胞计数升高,其中82例连续应用H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