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PⅢ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分化特异糖蛋白(UP Ⅲ)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UPⅢ在92例腺性膀胱炎、24例正常膀胱和1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结果:腺性膀胱炎的UP Ⅲ表达位于腺上皮全层.膀胱移行细胞癌的UP Ⅲ表达主要在乳头的外周和囊腔.UP Ⅲ在腺性膀胱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0%(58/92),正常对照组为100.0%(24/24),两组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04).膀胱癌组为75%(12/16),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355).腺性膀胱炎的UPⅢ表达阴性者34例,术后85.3%(29例)有症状,仅14.7%(5例)无不适症状.结论:UPⅢ大部分来源于移行(尿路)上皮,基本上支持上皮组织转化学说.UPⅢ阴性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CK20在正常膀胱组织、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性膀胱炎和正常组织(P〈0.05),CK20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K20与膀胱移行细胞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它的表达能为合理制定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患者按膀胱镜检及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查p53、Ki67在各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进行比较。结果:乳头状瘤型、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有较高的p53、Ki67表达率,并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炎症型、滤泡水肿型则p53、Ki67表达率较低,与正常膀胱黏膜无差异。肠上皮型、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p53表达率较高,并且与正常膀胱黏膜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肠上皮型、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Ki67表达率较高,与膀胱正常黏膜组比较,前列腺型组有显著性差异,肠上皮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乳头状瘤型、肠腺瘤型、肠上皮型及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抗癌药物膀胱灌注,并严密术后随访。对于慢性炎症型、滤泡水肿型及无化生型腺性膀胱炎,在去除慢性刺激因素下进行临床观察即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方法 32例伴有上尿路梗阻与34例不伴有上尿路梗阻腺性膀胱炎的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病理类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测定p53、Ki67、p21、MMP-9、MUC1、MUC2、COX-2的表达。结果 2组病理类型主要为移行上皮型,其次为肠上皮型,其他类型较少,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组p53、Ki67、p21、MMP-9、MUC1、MUC2、COX-2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泌尿上皮型与混合型相比,COX-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病理类型腺性膀胱炎之间免疫组化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具有不伴有上尿路梗阻的腺性膀胱炎相同的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目前尚难通过免疫组化测定p53、Ki67、p21、MMP-9、MUC1、MUC2、COX-2的表达来预示腺性膀胱炎的癌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p53和bcl-2在腺性膀胱炎及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癌前病变,有资料提示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有一定关系。人们还发现在许多良性增生病变、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中存在着细胞凋亡的异常,这种现象提示细胞凋亡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化、转移等生物学性质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53和bcl-2蛋白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rasP21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的生物学转归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为了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生物学转归,自1981~1994年,对4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了系统追踪治疗,并对其病变不同阶段的ras癌基因产物P21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1例P21呈阳性表达,其中14例分别在5~17个月后恶变为膀胱癌(癌变率45%);而阴性病例无1例恶变。提示rasP21高表达是腺性膀胱炎发生恶变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腺性膀胱炎(CG)组织中p53及Ki-67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56例CG、11例慢性膀胱炎(CC)、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以及9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p53及Ki-67的表达。并进一步比较CG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膀胱组织中p53及Ki-6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肠化生型CG(CGIT)患者膀胱组织中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典型型CG(CGTP)、C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01)。CGIT与TCC组之间以及CGTP、CC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IT及TCC患者膀胱组织中p53与Ki-67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1,P=0.001)。治疗后CGTP、CGIT患者膀胱组织中p53及Ki-67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CGIT存在恶变潜能。但手术及术后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腺性膀胱炎(CG)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60例CG、11例慢性膀胱炎(CC)、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以及9例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COX-2及bcl乏的表达。比较CG患者接受治疗前后膀胱组织中COX-2、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肠化生型CG(CGTT)患者膀胱组织中COX-2及bcl-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典型型CG(CGTP)、CC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CGIT与TC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及TCC患者膀胱组织中COX-2及bcl-2的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治疗后CGTP、CGIT患者膀胱组织中COX-2及bcl-2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 CG尤其是CGIT存在恶变潜能。但手术以及术后的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可以使这种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及预后(附10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104例腺性膀胱炎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5组,Ⅰ组:经尿道电切 抗感染组;Ⅱ组:经尿道电切 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组;Ⅲ组:单纯抗感染组;Ⅳ组:单纯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组;Ⅴ组:开放手术组。随访各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获得随访98例,随访3~10年。Ⅰ~Ⅴ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4.2%(23/31),50.0%(24/48),21.4%(3/14),0%(0/3),100%(2/2),总治愈率为53.1%(52/98)。诱因明确的14例患者在清除病因后全部治愈,诱因不明确者总治愈率为45.2%(38/84)。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有恶变者。结论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以经尿道电切 抗感染为主,治疗应积极寻找并清除诱因;此病为良性病变,恶变率很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的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其中14例症状消失(有效率87.5%)。1例症状减轻,1例患者在膀胱腔内化疗期间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为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指标”,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病理证实,TUR-BT术后膀胱内抗癌药物灌注及中药治疗。结果:34例TUR-BT,随访6~36个月,l例复发,33例临床症状消失。结论:TUR-BT术后膀胱内抗癌药物灌注及服用中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K19、CK20、bFGF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4例TCC标本中CK19、CK20、bFGF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CK19的表达在有否复发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K20的表达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发期及有否复发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001)。bFGF的表达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否复发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CK19、CK20、bFGF的表达与TCC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为临床更好地诊断膀胱肿瘤、观察疗效、预测复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和病理类型的腺性膀胱炎与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0例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类型腺性膀胱炎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及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P53和Ki6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慢性炎症型和滤泡型腺性膀胱炎(P〈0.05)。病理分型中,肠上皮型和前列腺上皮型腺性膀胱炎P53和Ki67阳性表达与移行上皮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中,肠上皮型和前列腺上皮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因此腺性膀胱炎是否具有恶变潜能应将二者相结合综合考虑,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则发生癌变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方法。方法:349例患者分为下尿路梗阻组、膀胱结石组及下尿路梗阻合并膀胱结石组,通过膀胱镜检查明确其中腺性膀胱炎数量及类型;针对病因进行相关治疗,腺性膀胱炎给予病灶电切加膀胱灌注(综合治疗)或密切随访。结果:下尿路梗阻组250例,发生腺性膀胱炎31例(12.4%);膀胱结石组60例,发生腺性膀胱炎8例(13.3%);下尿路梗阻合并膀胱结石组39例,发生腺性膀胱炎5例(12.8%),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给予解除原发疾病加综合治疗29例,有效率79.3%;仅针对病因治疗15例,有效率7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尿路梗阻、膀胱结石与伴发的腺性膀胱炎有相关性。所有的治疗首先应建立在针对病因治疗上,腺性膀胱炎是积极手术还是密切随访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增加等有关,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镜下或肉眼血尿,下腹部盆腔疼痛不适,部分患者有黏液排出[1-2].现对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病因及其与膀胱癌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术前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 本组40例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40例中28例术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治愈率70%;膀胱镜检查正常而症状不缓解者7例;膀胱镜检查复发5例,再次经尿道电汽化切除后膀胱镜检查正常。结论 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术前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irc0092516对腺性膀胱炎(CG)细胞存活和迁移的影响及其调控微小RNA(miR)-337-3p和同源性磷酸酶(PTEN)介导的机制.方法:从手术切除的10例CG样本中原代分离CG细胞(pCG),并从正常组织中分离正常对照组细胞(pCON).qRT-PCR用于检测circ0092516和miR-337...  相似文献   

18.
~~酪氨酸激酶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嗜神经侵袭的关系@王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孙沫逸$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杨耀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程晓兵$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李建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中人类相关转录因子(RUNX3)、B细胞淋巴瘤-2基因(Bcl-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40例正常皮肤组织、40例日光性角化病皮肤组织及40例基底细胞癌组织进行RUNX3、Bcl-2检测,通过免疫组化分析RUNX3、Bcl-2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基底细胞癌组织中RUNX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92.50%高于日光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80.00%、75.00%),且高于正常皮肤组织(57.5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Bcl-2在日光性角化病中共同表达阳性28例,共同表达阴性6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RUNX3、Bcl-2在日光性角化病中呈现正相关(r=0.577,P<0.05)。RUNX3、Bcl-2蛋白在肥厚型、萎缩型、鲍温样型、棘层松懈型、苔藓样型病理亚型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UNX3、Bcl-2在日光性角化病组织中高表达,二者阳性表达率呈现正相关,且在不同病理亚型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20.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11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加汽化、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98例行经尿道电切加电汽化治疗,对其中21例合并膀胱颈肥厚或下唇抬高者同时行膀胱颈部电切;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16例拒绝手术者和17例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全身抗炎及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等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9~54个月。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者98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者68例,治愈率69%;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者,术后未见复发;行全身抗炎及丝裂霉素等灌注治疗者33例,18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4.5%。结论 下尿路梗阻可能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同时治疗下尿路梗阻是十分必要的,全身抗炎、膀胱三角区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