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太阳能集热器运行稳定性及空气源热泵适应冬季低温环境的能力,构造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串联连接的直接采暖系统。实验测试冬季工况下,热泵压缩机的供热特性和实验房间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系统经过180 min的预热时间,地板表面温度达到26.2℃,室内环境温度达到22.1℃;稳定供热过程中,室内温度波动范围为0.2℃,完全满足室内冬季供暖需求;系统停机3 h,地板温度下降3.1℃,室内环境温度下降1.2℃,仍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需求,验证了该供暖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以冷凝壁挂炉为热源的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温度分布特性,建立了采暖房间的数学模型,测量了稳态传热时的室内温度分布情况,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测得温度分布的波动情况.分析冷凝壁挂炉的不同供水温度对实验房间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对不同供水温度下房间采暖的舒适度进行定性分析,得到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使房间舒适度较好的供水温度.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为8~15℃、室外湿度为30%~70%范围内的气象条件下,启动初期,地暖室内温度分布总体由下至上,温度由高至低,地板表面温度最高,但均匀性较差;稳态阶段,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且分布较为均匀;当供水温度为63℃时,房间温度较为舒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室外环境参数与地板表面温度同时变化对地板供暖房间内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湍流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计算了4个地板温度下的室内温度场和C_7H_8浓度场。结果表明:地板表面温度小范围变化时,室内温度平均水平随时间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规律,地板表面温度为24℃时,能满足供暖温度需求,但不能满足舒适性要求;地板表面温度从25℃变化到27℃,Z=1.1 m水平面上的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在扩散时段的最大相对偏差仅为1.25%,但不同房间内温度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的局部分布特征则存在较大差异。地板表面温度大于等于25℃时,室内PMV值均大于等于-0.75,满足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空气源热泵双末端进行实际应用,测试风机盘管和地面辐射两种空调末端冬季供暖时的送风温度、地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主机供回水温度及不同地面装饰材料房间的供回水温度和地面温度,进而得出两种空调末端的提温速度及室内垂直温度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前者送风温度的升温速度是后者提温速度的11.2倍,且在两种空调末端供热下,前者室内1 m处空气温度的升温速度是地暖末端的3.73倍,因此前者使室内能更快达到室内舒适的温度; 地暖辐射虽然使室内升温速度慢,但房间的垂直温度分布的均匀性要优于风机盘管. 主机室外机化霜对风机盘管末端的送风温度影响较大,而辐射地面末端由于地面混凝土层等材料具有蓄热性,对辐射地板表面温度和房间温度影响较小. 地暖末端供暖时,大理石地面的升温速度是木地板的1.67倍,因此大理石地面能更快达到舒适温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从系统原理、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分析了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应用,指出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可以实现按热量合理计量,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改变室内热环境,克服水力垂直失调现象,其具有其它采暖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是室内采暖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κ-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 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度分布断面,窗户的传热系数要大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室外冷空气会渗透窗户的缝隙进入室内.结论 采暖空间的温度在18℃左右,地面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略高,空间内温度梯度较小.模拟证明燃气辐射采暖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混凝土辐射地板的蓄释热性能,从时间常数的角度出发,通过实验分析混凝土辐射地板在蓄热、释热过程中温度及热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供暖工况的时间常数快于供冷工况,混凝土辐射地板温度更易趋于稳定.当供水流量为6 L/min、1倍时间常数时,在环境温度(26.0±1.0) ℃、供水温度22.1℃的供冷工况下,120 m...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EnergyPlus的地板辐射供冷加置换通风空调系统模型,模拟得到的室内温度和辐射地板所承担冷量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小于±79/6。在此模型基础上,改变送风参数和供水参数,得到置换通风供冷量、辐射地板供冷量、地板表面温度、室内空气平均温度、AUST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合热舒适性模型,得到满足室内热舒适性(-0.5≤PMV≤0.5)条件下,置换通风的送风参数和辐射地板的供水参数范围,为复合系统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辐射采暖和热风采暖下的船舶喷涂车间和车间内固体工件表面温度进行对比分析,为船舶喷涂时选择采暖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STAR-CCM+5.02中新增的3D-CAD功能建立车间模型,选用软件中的辐射换热模型、对流换热模型以及耦合求解器,结合不同数据,模拟得到适合喷涂的结果.结果辐射采暖车间内温度基本稳定在23~24℃,固体表面温度在20℃左右,车间内气流速度达到0.20~0.30 m/s;热风采暖车间内温度基本稳定在18~23℃,固体表面温度在18~22℃,车间内气流速度达到0.35~0.50 m/s.结论辐射换热下车间内温度分布更均匀,气流组织速度更适合喷涂,而纯热风采暖下车间内温度会产生较大的梯度,气流组织受扰动较大,不利于喷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区域供热系统的热滞后性,为降低采暖系统能耗并达到按需供热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创建间接连接集中供热系统二次系统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Simulink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以沈阳某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仿真分析该供热系统的温度响应,观察系统的动态特性.结果在时间为15 h时,室外温度从-16.8℃阶跃到-5℃,室内温度达到稳定时间约为4 h,换热器回水温度达到稳定时间约为5.5 h,供水温度达到稳定时间约为6.5 h,供热量超出500 k W.结论区域供热系统存在较大的热滞后性,热源部分不能根据室外温度的改变而及时的改变供热量.这就需要对供热系统及时进行准确的负荷预测,然后利用预测的结果来指导供热系统的调节,实现热源的供热量随时与用户的需热量保持一致,从而达到按需供热.  相似文献   

11.
重庆夏季教室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地区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室室内热环境.利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的方法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描述了教室室内热环境状况,得出了该环境下学生可接受的热环境范围,分析了预测热感觉与实测热感觉的差异以及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教室室内热环境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料的热扩散系数测定,求取材料的导热系数,提出在实验室内测取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简单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To explore the thermal responses under the non-thermal equilibrium col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in climate chamber. The local skin temperatures and thermal sensation of 20 subjects were recorded at 10 min intervals for 90 min under air temperatures of 7.4, 9.1, 11 and 15 °C.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local skin temperatures and mean skin temperature decrease not only with the drop of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but also with the exposure time. Local thermal sensation and overall the thermal sensation have the similar temperature-varying and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Predicted mean vote (PMV) model cannot correctly predict the thermal sensation under non-thermal equilibrium cold environm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thermal sensation and local skin temperatures shows that thermal sens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kin temperature. Skin temperature is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thermal sensation. A linear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overall thermal sensation and mean skin temperature, considering both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exposure tim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non-thermal equilibrium cold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the evaluation of thermal sensation more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4.
To explore the thermal responses under the non-thermal equilibrium col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in climate chamber.The local skin temperatures and thermal sensation of 20 subjects were recorded at 10 min intervals for 90 min under air temperatures of 7.4,9.1,11 and 15 °C.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local skin temperatures and mean skin temperature decrease not only with the drop of ambient air temperature but also with the exposure time.Local thermal sensation and overall th...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为了研究适于寒地居民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指标及探讨如何改善该地区居室热环境现状,对哈尔滨市66户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感觉、热舒适进行了现场调查,用室内气候分析仪及热舒适仪测试了热环境参数及PMV-PPD指标,收集了120名居民填写的热感觉、热舒适等主观调查表,与ISO7730及ASHRAE55-1992舒适标准对照,仅有77.5%的居民所处的热环境在热舒适范围内,但热环境接受率高达91.7%。80%居民可接受的操作温度是18.0-25.5℃,说明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按ASHRAE7点标度计算出的热中性温度为21.5℃(以t0表示),所期望的温度为21.9℃,当相对湿度为20%-30%时,80%以上的居民感觉空气干燥,当相对湿度为30%-55%时,仍有40%以上的居民认为空气干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激光熔覆加工中形成的涂层、结合区、基体这一多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差异所导致的热应力及热应变,并建立了该种层结构的数学和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建筑热环境的图表简明设计方法;城市微气候环境的分析、室内热环境的预测,以及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竖直U型地埋管管群传热特性的影响,以竖直U型地埋管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非稳态传热物理数学模型。在试验验证和单井的研究基础上,以1 a为研究周期,分析了地埋管管群排列方式、热泵蓄取功率比以及土壤类型对竖直U型地埋管管群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钻井间距一定时,地埋管排列方式对地埋管管群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很小;在热泵运行时间一定时,土壤热扩散系数越大,钻井间土壤温度重叠区域越大;土壤导热系数越大,土壤温度波动幅度越小;蓄取功率比越小,土壤热失衡越严重;对于冬季热负荷较大的地区,可以适当地提高热泵蓄取功率比。所建模型得出的土壤温度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其最大误差为14.2%。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夏季湿热地区城市室外人行空间行人和骑行者的热舒适特点及热环境需求,通过实验观测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人行空间的热环境水平,行进中的行人和骑行者的热感觉、热舒适、热环境偏好及热接受度进行了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人行空间阴影率的变化,行人的热感觉变化比骑行者更敏感,舒适性水平低于骑行者;行人和骑行者的不舒适因素主要为过大的太阳辐射和过高的温度,SET*值越低,行人和骑行者感觉越舒适。使用者对夏季人行空间的热环境需求,行人为SET*≤ 30.2℃,对应热感觉TSV ≤ 1.4;骑行者为SET*≤ 32.9℃,对应热感觉TSV ≤ 1.5,行人和骑行者的热舒适状况和热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遮荫率越小,差异越大,行人对热环境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20.
非均匀环境下人体热舒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匀环境热舒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从非均匀环境下的局部热感觉、局部热感觉对整体热感觉的影响、生理参数用于热舒适分析与评价、非均匀热环境热舒适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对非均匀环境的热舒适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