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采集质量监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复杂地质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指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其二指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勘探野外采集质量监控关键在于科学准确地把握三大主要施工环节:震源激发,地震波的接收以及合理,科学的地震观测方法设计。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新区和老油区挖潜,从3个方面阐述了以地震勘探为主的油气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方面,非线性层析静校正和炮域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能够较好地完成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静校正,基于共反射点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能够获得复杂地区较为准确的速度模型,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能更好地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在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方面,以高密度单点数字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以及时移地震技术为代表的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能为油气田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尤其是高密度单点数字地震技术,给地球物理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地震勘探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地震储层预测方面,应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和地震资料的曲率属性能进一步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储层预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断块油气田》2010,(2):209-209
最近,一套能够有效解决盐下储层等复杂地质环境钻探难题的新型孔隙压力和地质力学系统在美国等国家开始商业化应用,这标志着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完整而综合的智能系统,能够模拟复杂地质环境,帮助应对当前盐下储层、致密舍气页岩、碳酸盐岩和构造应力区油气勘探钻井面临的诸多挑战,使地质、物探和钻井队共享信息,互用工作成果,缩短整个工期,降低勘探成本,优化钻井方案。  相似文献   

4.
FireFly无线地震采集技术在复杂敏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地震采集技术是因为能够适应和满足各种复杂地表条件和自然条件而不断发展的,包括能够适应沙漠、山地、沼泽、水网、茂密植被区等各种严峻地表条件,高寒、炎热、潮湿等恶劣气候条件,以及具有复杂地下结构需要采用复杂精细勘探方法进行勘探的地区。本文列举了ION公司推出的FireFly无线地震采集系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复杂地表条件下;怀俄明州的沙漠区、德克萨斯州炎热潮湿阴雨的气候环境下的勘探实例,充分证明了无线地震采集系统无可置疑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实际复杂地形条件下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观测场量的几何分析,提出了在简单斜坡地形条件下瞬变电磁资料的几何校正法。该方法对观测场量和反演深度2个参数进行了几何校正。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以及与地表地质结构的对比说明,该方法效果良好,可推广应用到较为复杂的地形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波前快速推进法起伏地表地震波走时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前快速推进法(FMM)是一种快速、准确而稳定的走时计算方法,它不仅计算速度快、灵活性好,而且对任何复杂速度场都具有无条件稳定的特点。常规的走时计算基本都是基于水平地表,这限制了方法在山区、丘陵等起伏地表地区的应用。以FMM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计算起伏地表起伏界面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走时计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场石油工程人员日常技术分析与决策支持需求,分析了常规工程技术查询、工程技术分析核查、复杂工程技术共享核查3种实现方式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构想。指出在井筒工程数字化、智能化大背景下,常规工程技术查询方面,现场石油工程人员总体以文档手工查询为主,需发展石油工程全专业实时便捷网络共享查询技术;在工程技术分析核查方面,现场主要采用简单工程技术分析方式,复杂技术分析工具软件使用有限,需发展以移动终端应用的石油工程技术分析应用平台;在复杂工程技术共享核查方面,资料归档、专家咨询与技术研讨共享核查效率不高,技术社区共享小规模情形下共享随机性强,需建立和发展复杂工程技术深度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8.
冯盛礼  廖军 《钻采工艺》2004,27(3):66-70
七里28、罐7井是川东气田两口典型的修井作业出现井下复杂情况、且处理复杂工艺技术难度较大的作业井。通过处理不同的井下复杂情况,进一步加深了对目前川东气田低压、深井修井工艺技术难点及存在问题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川东气田今后类似作业井井下复杂情况的处理储备了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9.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14(6):F0003-F0003
结盐结垢防治技术主要对高矿化度复杂水体系结盐结垢机理进行研究,开发研制出高矿化度复杂水体系结盐结垢数据库与预测防治软件一体化系统,建立油田结盐结垢趋势准确预测技术,预测结果准确可靠;室内研制出腐蚀性小,低毒,在高矿化度高钙复杂水体系条件下阻垢率达到90%以上,且呈中性的阻垢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德平  王仕水 《钻采工艺》1994,17(3):98-100
近年来,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川东气田的完钻井深越来越深,φ244.5套管也越下越深,常规φ244.5套管固吉难以解决深井、高温、压力系统复杂、长段岩盐层等复杂井的固井难题,通过试验,推广应用同步公级固井工艺技术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深井,复杂井的固井难题,保证了固井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油田高勘探区复杂断块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江苏油田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断块油藏错综复杂,属于典型的断块小油气藏发育区。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非均质性强、工作难度大。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施工条件导致勘探与开发阶段无法明确区分,有利于实施滚动勘探开发这一方法。江苏油田在滚动勘探开发中,将勘探任务与开发部署紧密结合,按照滚动勘探、滚动评价、滚动开发的工作程序来统筹安排和部署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与生产工作。滚动勘探开发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与主要方法包括三维构造精细解释与早期油藏评价、关键井实施与重新评价、多学科紧密结合与概念设计、方案论证与方案优化等内容。江苏油田通过实施滚动勘探开发,不仅发展和形成了许多关键技术,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储量、产能增长幅度高于“八·五”以前任何发展时期。确实体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增储上产一体化,勘探开发综合效益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海外勘探资产的技术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海外油气勘探资产技术经济评价面临着资产类型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评价时间较短且资料有限、技术评价难度大等多项挑战,提出了海外勘探资产全周期技术经济评价的总体思路和评价流程;并以中等勘探区块为例,深入剖析了地质与资源评价、概念性开发工程评价、钻采/地面工程评价、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价等5个核心评价环节。在此基础上,将勘探资产根据勘探程度的高低分成前沿勘探区块、低勘探程度区块、中等勘探程度区块和高勘探程度区块4类,提出不同勘探程度区块的评价重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海外勘探区块的权益股份、勘探期安排、义务工作量以及勘探区块进入时机确定等常见问题给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气发展潜力、重点研究领域与科技攻关方向。中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发育的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东部断陷盆地深洼区岩性与前中—新生界古潜山油气藏、深层页岩气等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科技攻关方面需加强深层油气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深部流体流动机理研究,开展基于地球物理的深部目标识别与预测、复杂地层条件优快钻井和复杂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与技术、企业与部门间的协同攻关,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行,为深层油气高效勘探与有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江苏油田勘探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油田上产和稳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对油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树立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坚持技术、管理、体制、机制和思路的创新,形成具有江苏复杂小断块油田特有的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了油气资源勘探的良性循环,拓展了油田生存发展空间,为油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河油区牛居,青龙台油田断块多而小,断块间含油饱和度差异大,纵向上含油层系多,油水层间互为特点的层状岩性构造油气藏适时地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的方法,加快了勘探开发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是断块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煤层气地质对比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含煤盆地均很多,但煤层气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多数盆地地质条件较差,仅少数盆地煤层气资源富集,储层特征和构造、水文条件优越,勘探开发效果好。在圣胡安、沁水等勘探效果良好的盆地内,不同区带(地区)也存在巨大差异。根据煤层气地质条件、富集成藏模式以及开发技术条件,可分为中-高煤阶和低煤阶类型。利用建立的煤层气分类对比方法体系,对美国中-低煤阶型圣胡安盆地、低煤阶型粉河盆地、澳大利亚复合煤阶型鲍温-苏拉特盆地、中国高煤阶型沁水盆地、复合煤阶型鄂尔多斯盆地以及这些盆地中主要区带(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的鄂尔多斯、沁水盆地等最具潜力的盆地与圣胡安、鲍温-苏拉特盆地差异较大。樊庄、韩城、延川南、织金等区块仅与圣胡安区3带等相似。因此,我国煤层气地质条件和可采性相对较差,近、中期可有效勘探开发的目标不多。从战略层面看,不宜把中、长期发展目标定得太高;从战术层面看,要重视差异性分析,预测资源甜点,优选目标,并针对性部署勘探开发工作,更要注意控制速度。  相似文献   

17.
元坝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彤楼 《石油学报》2019,40(6):748-760
梳理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的勘探开发历程可以发现,"开江-梁平陆棚"的厘定奠定了元坝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现的基础。通过对油气成藏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解剖,元坝地区礁滩发育具有沿"开江-梁平陆棚"成排成带分布、早滩晚礁、前礁后滩的特点,以侧积、前积迁移生长为主,飞仙关组不发育滩相优质储层,长兴组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三期破裂、三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发育;二叠系大隆组与吴家坪组两套烃源岩的有效叠加为大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微小断层、微裂缝及层间缝共同构成的"三微"立体输导体系能够满足油气运聚的需要;元坝气田的成藏模式为:近凹富集、"三微"输导、岩性控藏、构造控富。针对元坝气田超深层、多压力系统等复杂地质条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了超深层生物礁滩储层精细预测与气水识别、复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和薄储层精细刻画、超深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复杂礁滩体超深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元坝气田的高效勘探开发,推动了超深层油气勘探领域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日趋复杂,对地震成像的精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几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在各大油田得到快速发展.中原油田是典型的断块油气田,地下复杂的地质构造制约着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两年来对东濮凹陷多个复杂断块区应用叠前偏移技术,大大提高了成像精度,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该项技术,使它在其他区块的应用中也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杨晓培 《断块油气田》2011,18(2):217-219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中部的新庄、王集和杨楼油田断层极为发育,由56个断块组成的一系列断块群,属复杂断块油藏,滚动勘探难度较大.近几年针对此类复杂断块油藏进行了滚动勘探开发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油气成藏规律为指导,强化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识到断裂系统是北部斜坡带控油和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其次以大断裂分布规律为基础,地震地质相...  相似文献   

20.
二连盆地层序地层样式及油气意义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依据凹陷的层序地层特征、结构类型、凝缩段发育程度、成油条件和勘探成效,对二连盆地内部32 个凹陷进行分类评价,最终把下白垩统划分为4 个超层序、6 个层序,建立了四类湖盆的层序地层样式。指出层序地层样式和湖盆发育类型控制生油凹陷的优劣和油气藏展布。继承型湖盆成湖期多,从而形成了多期凝缩段、多套生油层系和可供开采的商业性油藏,取得了较高的勘探成效( 阿南、额仁淖尔、吉尔嘎朗图凹陷) ,它们均属有利生油凹陷。晚盛型凹陷虽然具有相当规模的湖侵体系域,但由于成湖期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生油潜量和勘探成效远不如继承型湖盆,只能列为较有利生油凹陷,进行择优钻探。早盛型和衰退型湖盆,由其缺乏有利于油气形成的沉积环境,最终使其成油条件较差,不能列为油气勘探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