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移植肝组织糖原及酶组织化学活性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性的安全时限。方法:用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进行动态观察,按热缺血时间随机分为0、15、30、45、60min5组,观察肝移植后的恢复性变化。结果: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组织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和三磷酸腺苷酸(Mg^2 ,ATPase)活性逐渐降低,糖原减少,热缺血30min以前各组酶活性变化轻微,而45、60min组均出现明显的酶活性降低和高碘酸-无色品红(PAS)反应减低,15、30min组,在复流后24h糖原颗粒逐渐增多,呈明显的恢复,酶活性逐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45、60min组,复流后24hPAS反应和酶活性仍无明显恢复趋势,结论:移植肝热缺血在30min以内,肝组织损伤仍处在可复性阶段,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移植肝糖原含量,酶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以及术后其恢复性的潜能可作为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无心跳供体中供肝微循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无心跳供体肝组织微循环的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5、30、45、60min,随机分为5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对肝移植术后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的水平进行动态检测,以及观察肝组织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热缺血30min以内,移植肝组织复流后能逐渐恢复至正常的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热缺血45min,复流后大部分肝血窦腔可逐渐恢复通畅。但部分血窦仍充满较多的膜浆泡和血细胞积滞;热缺血45min以前各组术后3d血清HA可基本恢复。热缺血60min,复流后内皮细胞损伤不但不能恢复,且出现加重、扩大趋势。结论 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微循环的变化处在可复性阶段。45min的热缺血时间可能县供肝微循环功能耐受热缺血损伤的极限.热缺血60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移植肝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特点,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动态观察单纯热缺血期和肝移植术后6h、24h、48h各组移植肝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NHBD的供肝不仅发生热缺血阶段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在移植肝复流后,也存在再灌注损伤,且再灌注期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热缺血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热缺血30min以前,移植肝仅出现组织细胞的变性,未见明显坏死。45min组,肝组织可见小灶状的坏死,在小叶中央区首先发生。60min组,肝细胞坏死的范围扩大,呈片状或弥漫性分布;肝窦内皮细胞明显肿胀呈泡状或气球状,肝血窦阻塞,呈微循环障碍。结论大鼠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肝组织损伤处在可复性阶段。热缺血60min以后,呈现不可逆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热缺血损伤对大鼠移植肝组织能量代谢及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He X  Ma Y  Chen G  Lin G  Wu J  Zhu Z  Hu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36-939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下大鼠肝组织能量代谢变化规律,预测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和60min,随机分为7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纯热缺血后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并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移植后24、48h各组肝组织能量代谢指标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热缺血损伤后,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远逐渐下降,其中前30min下降比较急剧,以后趋向平缓。热缺血30min内肝组织ATP含量和EC水平在肝移植再复流24h后基本得到恢复,术后大鼠仍可以获长期存活。45min组,移植肝在48h后能量代谢的功能也基本恢复,虽不足以影响术后的1周存活率,但对大鼠肝移植术后的3个月存活率影响显著。60min组,肝脏能量代谢储备功能难以恢复,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结论:供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能荷(EC)水平以及其移植术后恢复的潜能是衡量供肝质量的重要标准。供肝热缺血损伤的时间与肝组织能量代谢功能的恢复及术后动物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中供体热缺血时间对移植肝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和移植组,移植组根据供肝获取前经历供体心脏停搏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热缺血0 min(W0)、热缺血15 min(W15)和热缺血30 min(W30),其后建立近交系大鼠动脉化原位肝移植模型,每组均为30只大鼠,分别于术后3、7、14和30 d处死,每个时间点各取6只大鼠,分别测定移植肝组织学、肝功能的变化.此外,移植组各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观察长期生存率(>100 d).结果 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恢复过程延长.移植组和对照组术后3、7、14和30 d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14 d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术后3、7、14和30 d ALP与供肝热缺血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后热缺血0、15、30 min长期生存率组分别为100.0%(6/6)、83.3%(5/6)、66.7%(4/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5).结论 肝移植过程中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并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细胞损伤加重,肝细胞功能恢复早于其形态学恢复.肝移植术后早期存在胆汁淤积,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明显加重胆汁淤积的程度,胆汁淤积的恢复明显晚于肝细胞损伤指标的恢复.在热缺血30 min内来自于心脏停搏的供肝肝移植术后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热缺血损伤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探讨肝脏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对42例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的大鼠肝脏标本进行组织学、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结果:光镜下,热缺血30min以后,开始出现肝细胞轻度水肿,灶性的空泡变性,并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未见明显坏死。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尤为明显,但直至热缺血60min,大部分细胞仍为可逆性变化,仅少数细胞出现染色质边集、核碎裂和核溶解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热缺血30min始出现肝糖原颗粒减少,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琥珀酸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三磷酸腺苷酶在热缺血60min后才发生明显的酶活性降低。结论:从组织学与超微结构方面证实,肝脏在单纯热缺血损伤时,缺血时间在60min以内,肝细胞损伤大多仍处在可复性阶段,仅部分缺血细胞发生不可复性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缺血时间对胰腺能量代谢状态及胰腺移植后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切取犬胰腺左叶,按分组要求,胰腺分别经历30、60、90、120min热缺血,以0~4℃UW液灌洗,并保存24h,然后行胰腺节段自体异位移植,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未经历热缺血的胰腺节段自体移植组。术后连续观察血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测定术后24h和1周时胰液中淀粉酶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移植前胰腺组织中ATP和腺苷核苷酸总量(TAN),并观察移植后1h时移植物的组织学变化。结果热缺血30min组和60min组的术后3~5d血糖即可恢复至正常范围,而热缺血90min组和120min组术后1周血糖未能恢复至正常;术后1周,无热缺血组、热缺血30min组和60min组的IVGTTK值大于1,热缺血90min组和120min组小于1,且其静脉血中胰岛素的浓度明显低于无热缺血组、热缺血30min组和60min组(P<0.05);热缺血30min组和60min组胰腺组织中ATP和TAN的含量明显高于热缺血90min组和120min组(P<0.05);无热缺血组以及热缺血30min组和60min组的胰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而热缺血90min组和120min组的组织破坏明显,腺泡坏死、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结论用于移植的胰腺热缺血30~60min是安全的,移植后胰腺功能迅速恢复正常;超过60min的热缺血对移植物的能量代谢有显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大鼠移植肝功能状态及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并对动物远期存活情况进行观察,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后24、48h、3和5d各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各组移植术后生存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热缺血30min组,肝移植术后1周的存活率达到83.3%(10/12),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8.3%(7/12)和50.0%(6/12)。热缺血45min组,术后1周的存活率为66.7%(8/12),但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33.3%(4/12)和8.3%(1/12)。至于热缺血60min组,1周的存活率仅为8.3%(1/12)。结论:大鼠的供肝可以安全地耐受30min以内的热缺血。45min的热缺血损伤,虽对术后1周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远期存活时间明显缩短。60min以后,移植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均难以恢复,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的安全时限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方法 建立广西巴马小型猪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并按移植前供肝经历心脏停搏时间0、30、45、60min分为4组,观测肝移植后各组一周存活率、肝功能、肝脏病理和肝脏能量代谢以及术中肝脏复流后微循环改变。结果上述各组术后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00%(5/5)、100%(5/5)、60%(3/5)、20%(1/5)。肝脏能量代谢等指标的改变在供肝无心跳热缺血时间30min前是可逆的,随心跳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远渐向不可逆演变。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巴马小型猪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时供肝耐受无心跳热缺血损伤的安全时限约为30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前增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否减轻心脏停搏大鼠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被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供者正常饮水;B组供者术前连续4d饮糖水;C组供者在B组的基础上于供肝获取前3~4h注射500g/L的葡萄糖。A、B、C三组再按供者经历的心脏停搏时间(心脏停搏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各分为4个小组,行原位肝移植术并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肝糖原和ATP的含量;同时观察受者术后1周存活率以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B、C两组供肝的肝糖原贮备和ATP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1);B-60min、B-90min、B-120min和C-90min、C-120min、C-150min组受者的1周存活率分别为80%、50%、1()%和70%、60%、20%,部分受者可长期存活;B、C两组受者MDA水平明显低于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术前增加大鼠供肝的肝糖原贮备能明显减轻供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的发生,提高了心脏停搏供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ͷ��������֮�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胰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一直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手术死亡率高,且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胰腺外科的同道们都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手术方法,以求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因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达十余种,如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extended pancreatoduodenectomy)、改良的或合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性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