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当白塞氏病引起神经系统受累时,则称为神经白塞氏病(neuro—Behcet’s disease,NBD)。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病26例刘艳春甘肃省庆阳地区中医院(庆阳745000)白塞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性多系统损害疾病,其临床特征以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炎为主,亦可侵犯皮肤、关节、心脏血管、消化道和神经系统,过去亦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160例白塞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160例患者的观察,了解白塞氏病的发病特点、发展及演变规律及内脏器官的损害特征,为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1989年国际白塞氏病讨论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对160例发病年龄、病程、诱发因素、各系统的损害、各部位的病变情况、实验室相关检查的指标等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除口腔、生殖器、眼睛、皮肤的病变主症外,有45.66%的病例分别累及关节、心血管、消化道、神经系统、肺肾与附睾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有急缓之分,有的症状典型,有的以局部损害为主,有的呈隐匿性发作,有的直接损害内脏.结论白塞氏病在急性活动期外周血白细胞往往升高,血沉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应注重免疫复合物的检测.采用中医清热解毒、化湿除毒、活血化瘀、养阴通络、健脾化湿等治疗,经临床观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白塞氏病又称白塞氏综合征,过去曾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该病可侵犯皮肤、粘膜、关节、血管、心脏、神经、胃肠、肾脏等全身多系统。病症反复发作,症状变化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举两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探讨王志美,梁瑞岳,张书文(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白塞氏病是一少见的原因不明多系统损害的炎症性疾病。除口、眼、生殖器病变外,还累及大动脉、静脉、消化道、关节、神经系统等...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具有多样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肝脏症状、角膜外援出现色素环等,但儿童症状多不明显,首发及主要症状多为肝功能受损,极易误诊为肝炎,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当出现急性肝病并有肝疾病家族史,发病过程中产生不可解释的神经症状时,应考虑肝豆状核变性病可能,应进一步通过裂隙灯或铜代谢进行系统检查,尽早诊断。  相似文献   

7.
张志真 《北京中医》1998,17(6):10-11
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ymdrome)亦称白塞氏病,或眼口生殖器综合征,于1937年由土耳其医生Behcet首先报道。白塞氏病是以眼、口腔、生殖器症状为主并使全身各系统受累损害的一种疾病,具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特点,多见于20~40岁的青...  相似文献   

8.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神经疾病患病率逐渐升高。因此,有必要在中医内科教学中,重视神经系统疾病的讲授。神经病学在我国古代医籍中虽没有系统的论述,但关于神经疾病的记载历代医书中确有不少。由于受古代哲学、文化的影响,中医一直未对人体解剖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阻碍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但在中医内科所论述的病证中,就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神经内科系统疾病。有中风、眩晕、头痛、痿病、癫狂、痫病、痴呆、痉病、颤病等,几乎概括了神经内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93年5月~1996年5月,以中西医理论作指导,采用中医“电针中药联治法”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患者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道者参考。1病惰简述1.1病情:“白塞氏综合征”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属中医狐惑病范畴。发病特点是:患者同时或先后、全部或部分出现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外阴部溃疡和皮诊等症状,皮肤粘膜非特异性过敏反应是本病重要特征,有诊断价值。该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1.2诊断:根据口腔表现及系统症状、体征确诊。1.3病因: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脑梗死也称为新生儿脑卒中,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导致早期诊断困难,延误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通过报道1例新生儿脑梗死,并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以加强新生儿科医师对新生儿脑梗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提高中医院校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学》,通过对课程特点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探索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严重头痛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偏头痛也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疼痛,超过2/3偏头痛患者没有及时就诊。近年来,基础科学的进步使得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笔者运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因病变累及锥体外系引起的,包括特征性运动症状如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和非运动症状如情绪、认知、精神和睡眠障碍等,其中情绪、认知、精神障碍统称为神经精神障碍。神经精神障碍中的幻觉、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等伴随PD的始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神经精神障碍的研究是当前缓解PD的重要问题。抗PD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但是对于非运动症状尚无明显效果,而针灸在控制PD伴神经精神障碍方面疗效显著。该文通过对PD伴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病机制、针灸治疗及选穴频次等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PD伴神经精神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浅谈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白塞氏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口-眼-生殖器三联征,1937年由土耳其眼科医生Hulusi Behcet首先发现而命名,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多系统损害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和皮肤损害等为主要特征,可累及皮肤黏膜、胃肠道、关节及心血管、泌尿、神经等系统。由于本病反复发作且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常易被口腔、皮肤、眼科视作单独孤立的局部疾患而误诊;且其病因迄今未明,现代医学尚无理想控制病情的药物。根据白塞氏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学狐盛病颇为相似。《金匮要略》有过描述,因病症繁多、变化莫测,尤如“狐疑盛乱”而称其为“狐盛病”。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针灸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3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2组,针灸组26例为住院患者,空白组5例为未入院接受治疗者。2组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分布均相似,具有可比性。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主要依据美国神经疾病和中风协会神经疾病学分会组织12个国家共同制订的诊断标准:(1)临床检查和神经生理学测试确定的痴呆,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者,HDS<15+A;(2)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和相应的脑CT或MRI依据而确诊…  相似文献   

16.
徐景娜  娄卫海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67-1170
赵炳南教授晚年临证中着重体现整体治疗观的临床应用,重视调和阴阳,常用"四藤"配伍,并将该疗法应用于众多皮肤疾病的治疗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赵老将调和阴阳法运用于白塞氏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阐明白塞氏病病因病机和临床用药,对经赵教授治疗的25例白塞氏病病例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赵老的调和阴阳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白塞氏病葡萄膜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婉瑜 《家庭中医药》2004,11(12):18-19
一、什麽是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等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眼部病变的特征为复发性葡萄膜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往往导致盲目。 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无理想的方法,故被称为八大难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胡珊珊  于娟 《中国针灸》2010,30(10):830-830
患者,女,53岁,教师,于2007年4月29日就诊.主诉:反复性口腔、眼角溃疡,伴一侧肢体乏力、言语不利2年,加重1个月.病史:2005年突然出现肢体无力,速到北医三院急诊,初步诊断为脑梗死.后出现高烧、昏迷,按常规脑梗死治疗效果不佳,遂请协和医院会诊,通过加强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白塞氏病引起的脑梗死,即脑白塞氏病.曾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综合治疗,但由于不良反应太大,患者自行出院.  相似文献   

19.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乃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代表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经方之一。本文就薯蓣丸对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作了系统论述,主要从中医基本理论、病机特点及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说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神经等组织的疾病,其病机复杂,病程缠绵,病位繁多,而薯蓣丸具有气血同调、散收相因、功专理脾的组方特点,其蜜丸、长期服用的剂型和服药法,符合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特点。本文通过对薯蓣丸的组方分析,为其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He W  Tong YY  Rong PJ  Yang KJ  Zhao YK  Li FL 《针刺研究》2012,37(1):83-86
本文以MEDLINE数据库和EMBASE数据库为基础,对国外30年来针灸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现状进行了计量分析。其中排名前5位的疾病种类包括: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295篇)、神经系统疾病(230篇)、妇产科疾病(164篇)、手术相关症状(134篇)、戒断症状(70篇);在这5类疾病中各国的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德国(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59篇、神经系统疾病62篇、妇产科疾病17篇、手术相关症状21篇、戒断症状8篇)、美国(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43篇、神经系统疾病27篇、妇产科疾病24篇、手术相关症状27篇、戒断症状29篇)、英国(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38篇、神经系统疾病17篇、手术相关症状14篇、戒断症状6篇)、瑞典(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疾病17篇、神经系统疾病16篇、妇产科疾病28篇)以及韩国(神经系统疾病14篇、手术相关症状5篇、戒断症状3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