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桩西地区深层油气资源较丰富且普遍存在高压异常。产生高压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盆地的快速沉降与沉积物渗透率的不均衡性造成垂向压实不平衡引起岩石压力增加;构造作用引起的压力增加;高温高压条件下,重烃裂解成气形成高压。高压异常在深层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①改善了深层砂体的储集性能;②上覆超压带对下伏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封闭保存作用;③适宜的条件下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2.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69,自引:14,他引:69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封盖作用是天然气聚集和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异常高压系统中温度与压力的关系,结合实例阐述了异常高压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封盖、成藏和颁上的作用与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异常高压对成藏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常压力的形成与水热增压、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的脱水、构造变动的压缩力、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大量生成、自生矿物的形成等作用有关。异常高压可促进有机质向油气转化 ,它是油气运移的动力 ,控制油气运移方向、距离。异常高压可改善储层的储集空间和性能 ,还可对油气起封盖作用 ,从而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破坏油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柴达木盆地在一定深度及区域上普遍存在异常高压.一方面,异常高压是油气运聚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异常高压在一定地质背景下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在油气运移中,可以使上覆封隔层产生大量微裂缝,油气向上运移到在较低压储集层中,也可以使封闭性断层开启,通过断层进行侧向运移;异常高压形成的流体势能驱动流体从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流动,最终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分布的格局.该区与异常压力有关的油气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3种类型,即:位于异常高压体系内部裂缝型高压油气藏,异常高压体系下部孔隙型高压油气藏,位于封隔层之上的孔隙型常压油气藏.这些模式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南缘异常高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实测地层压力资料、测井资料及泥浆比重等资料均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具有显著的异常高压现象。在纵向上,异常高压的分布与深度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中又以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的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平面上,盆地南缘3排构造均存在异常高压,但东、西存在差异:东段仅在安集海河组中分布,而西段不仅在安集海河组有分布,上下的沙湾组、紫泥泉子组中也有分布。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钻井测试结果与异常高压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异常高压具有密切的联系。由于断裂的作用,异常高压与油气藏保存机理的差异,盆地南缘异常高压和油气藏的分布不能一一对应,但从总体上看,中等异常高压带或异常高压带之下的正常压力带油气易于成藏,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而压力系数较高的异常高压带对油气成藏相对不利。  相似文献   

6.
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与异常高压的关系非常密切。廊固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沙三、沙四段,以沙三下段最为明显,压力系数逾1.7,平面上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压力系数逐渐降低。快速沉积导致的欠压实作用、烃类的生成以及岩浆侵入导致的流体热增压效应是异常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对该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异常高压对油气运聚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异常高压是油气运聚的一种重要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在一定地质背景下其也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油气藏多分布在超压层内或者邻近超压区,同时异常高压形成的流体势能驱动流体从凹陷中心向凹陷边缘流动,最终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分布的格局。该区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廊东、柳泉-曹家务等异常高压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冀中坳陷马西洼槽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带,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沙二段、沙三段,其中沙三上亚段最大压力系数达1.37,且异常压力系数由洼槽向洼缘逐渐降低。烃源岩生排烃是该区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异常高压对马西洼槽油气成藏主要有3种作用:一是改善储层;二是增加盖层的封闭性;三是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任东斜坡区高压—中孔岩性—构造油藏、洼槽区高压—中孔构造—岩性油藏及南马庄陡坡区常压—中高孔岩性或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等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
费尔干纳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干纳盆地中央地堑带新生界中普遍发育超高压异常,其与构造挤压环境、快速沉降不均衡压实以及持续的生烃作用有关。这种超高压环境对深层油气的生成、聚集成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目的层新近系埋深超过5 000 m,仍以液态烃产出,深层高孔高渗类砂岩储层是河道砂岩在超高压环境下未经正常压实形成的,表现为取心收获率低、生产过程中易出砂的特征;而低孔高渗类储层与高压形成的水力破裂裂缝有关。古近系碳酸盐岩储层中高含硫化氢气体来源于TSR反应,TSR作用使含石膏碳酸盐岩储层物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油层组压力系数稍低于新近系油层组是重烃类气体损耗、储集空间增大两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中央地堑带主要目的层成藏系统划分为上部E-E3N系统和下部JK-E1-2系统;上部高产储层主要受河道砂岩和超高压控制,下部高产层主要受潟湖相的含石膏碳酸盐岩储层控制,2个含油气系统的压力、流体性质均有较大的差别,适宜于分层开采。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自晚古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构造复杂多样。对该区沉积演化、烃源岩发育、圈闭形成和改造、油气运聚和保存条件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构造作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分析认为该区油气成藏受构造演化期次控制,经历海西期的烃源岩发育、印支期的油气初始聚集、燕山期的多层系油气大规模聚集和喜马拉雅期的分层系油气调整改造聚集等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南里海盆地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南里海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的弧后裂谷-前陆复合盆地,其中下库拉凹陷具有快速巨厚沉积、异常高压、泥火山发育、低地热梯度的特点.探讨了下库拉凹陷异常高压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异常高压的形成主要与该区快速沉积.巨厚塑性沉积、构造挤压,泥火山活动、富含蒙脱石厚层泥岩发育有关,而温热膨胀、烃类生成、黏土矿物脱水对该区异常地层压力的贡献不大.凹陷内2 000多米深度巳经具有国内罕见的异常高压.由于地层岩性不同,异常高压引起的欠压实在部分构造的泥岩压实曲线和密度曲线上十分明显,而在部分构造中没有反映,并依此把下库拉凹陷中异常高压地层的泥岩压实划分为3种类型.异常高压利于该区储集层物性的保存、油气藏的封闭,控制该区油气分布,促使该区构造和圈闭形成,但也产生了严重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2.
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成藏地质研究中存在的涉及烃源岩、稠油成藏期以及油气运移成藏输导体系格架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思考,列出了塔河油田成藏重要事件顺序表,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塔河油田多烃源岩、3套区域性输导层和4套纵向运移调整"高速通道",旨在建立塔河复式油气田成藏地质研究的系统格架,以期在新的勘探形势下整体认识塔河油田多期成藏、多期调整以及复式油气藏分布。  相似文献   

13.
文西断裂带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西部,构造面积约80km^2,主要断裂北东向展布,西部紧邻海通集生油洼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通过对文西地区烃源岩及其演化、储盖组合、油气运移和断层封闭特征等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阐明该区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为该区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压异常对东濮凹陷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东濮凹陷层超压异常十分突出,局部地区达到超高压。超压异常的形成与不均衡压实、水热增压、烃类的生成及存在较好的封闭层有关。超压异常控制了深层油气聚类,表现在对油气藏有较好的封盖作用,促进异常高孔隙的产生与保存。同时超压异常造成幕式排烃与晚期成藏特征,对深层生烃的抑制作用增加了深层资源基础。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东濮凹陷深层超压流体封存箱控制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油气垂向化探酸解烃异常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测酸解烃数据,提出了垂向上酸解烃背景和异常的概念,建立了砂岩、泥岩酸解烃背景的数学模型,提供了垂向识别酸解烃异常的方法。对依-舒地堑某断陷内两口探井的应用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发现的异常与气藏有关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异常高压在油气成藏与保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异常高压及其在油气运聚成藏与保存中的作用研究,认为异常高压不仅是其烃源岩油气向外排出的动力,还是油气穿层运移和倒贯运移的动力。异常高压极值点的位置控制了油气在纵向上的分配量。异常高压增强了该区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使其具有抑制浓度封闭作用;使T2、T1断层具封闭性,阻止地下水及氧和细菌对油气藏的破坏。异常高压导致了青山口组泥岩内构造裂缝开启,有利于形成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油气成藏动力学及油气运移模型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油气成藏动力学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下历史地再现油气生,排、运,聚直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的含油气系统,也可以是多个相关含油气系统的组合,甚至可以是与某一油气藏形成有关的某些地质单元,三维烃源体与油气输导体系的建立是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温度,压力(势),应力等物理,化学场是流体运移的动力,在不同物理,化学场和不同流体输导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核心,有了各种边条件下烃类运移运动学模型,就可以在三维流体输导体系构造发育历史模拟的基础上,实现烃类生,排,运聚历史的模拟,从而揭示各种成藏规律,将石油地质研究提高到追踪油气运移路径,估算运聚量的新高度,为油气勘探提供全新的概念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手段,内提出了宏观油气运移的概念模型,并由此导出了重要的油气运移概念。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层段,圈闭类型以构造为主;沙河街组三段及其以下地层,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岩性等隐蔽圈闭。地层压力的分布与油气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即正常压力带发育构造油气藏,而异常高压带多发育岩性等油气藏。异常高压为深层岩性油气藏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凡压力系数曲线呈现“3”字形,则相对低压油层含油性较好。根据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建立了“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和“源内高压充注成藏”两种成藏模式。油源断层是浅部源外常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及沙河街组一段生成的油气,主要沿断层经垂向输导进入沙河街组二段及其以上地层,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或经横向运移在构造圈闭中充注成藏。油气成藏动力是深部源内高压成藏的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其紧邻的砂岩体及构造-岩性圈闭中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地球化学及井筒岩电等资料,运用成藏动力学等手段,对文昌A凹陷恩平组异常高压的分布、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凹陷中心恩平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超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早渐新世泥岩快速沉降形成的欠压实作用及后期的生烃作用;恩平组高压幕式排烃、运移形成珠海组、珠江组2套有利的成藏组合,其中珠海组二、三段是处于正常压力带—压力过渡带的低孔低渗成藏组合,珠江组是处于正常压力带的成油组合,这2套成藏组合具有不同的运移特征及成藏期次,形成了"凹中深层聚气、斜坡聚油气及隆起聚油"的油气分布格局。根据上述新认识提出了2种成藏模式,即陡坡带垂向运聚模式和缓坡带垂向+侧向运聚模式,认为凹陷北部缓坡带和珠三南断裂下降盘是下步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具有多油气源、多套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成藏的特征。文中运用烃源岩地化指标对烃源岩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多套烃源岩各自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并对源岩地化特征与油气地化特征进行比较,确定油气的来源。运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区带的油气成藏期次差异,确定了不同层系油藏的成藏时间。在烃源岩分析、油源对比和油气运移期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演化和沉降埋藏史分析,充分考虑在不同成藏阶段多套烃源岩的供烃差异和成藏要素匹配关系,建立了多烃源岩、多储盖组合、多油藏类型的多期次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