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及纤维素-淀粉共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造纸厂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利用纤维素酶曲和酒精活性干酵母,采用固态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补料技术,在滤纸酶活用量为20IU/g底物、加水比为4,35℃条件下,酒醅酒度可达5.1(V/W),造纸厂细杂纤维的酒精得率为0.17(W/W)。在废渣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利用纤维素酶曲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纤维素-淀粉共发酵,可使酒醅酒度提高到8.7%(V/W)。  相似文献   

2.
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及纤维素-淀粉共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造纸厂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利用纤维素酶曲和酒精活性干酵母,采用固态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和补料技术,在滤纸酶活用量为20IU/g底物、加水比为4,35℃条件下,酒醅酒度可达5.1(V/W),造纸厂细杂纤维的酒精得率为0.17(W/W)。在废渣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利用纤维素酶曲中的淀粉酶活性进行纤维素-淀粉共发酵,可使酒醅酒度提高到8.7%(V/W)。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增殖细胞发酵半纤维素糖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及进一步增殖培养,将休哈塔假丝酵母(CandidashehataeR)的细胞密集固定在凝胶珠表层,大大减小了传递阻力,为该菌的“半好气”发酵创造了有利条件。试验结果表明,CaCl2浓度以2%为宜,凝胶中掺入适量的Al2O3(1.2%)能明显增加凝胶珠的机械强度及使用寿命。固定化增殖细胞能够利用己糖和戊糖及80g/l的混合糖(己糖与戊糖各占一半)。经12h发酵,糖的利用率达90.5%(相同条件下的游离细胞发酵需48h)。混合糖发酵的适宜条件为:温度34~36℃;初始糖浓度80g/L;通气量3.3ml/ml发酵体积·h。固定化休哈塔假丝酵母能成功地发酵玉米秆水解液、杨木水解液及亚硫酸盐制浆废液,酒精得率达理论值的90%以上,具有广阔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短梗霉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正交试验确定产短梗霉多糖菌体A45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的(g/L),葡萄糖50,酵母膏0.3(NH4)2SO40.3,K2HPO42.0,MgSO4.5H2O0.2。并优化了发酵条件,在该条件下发酵多糖产量达34.6g/L,生物量为16.7g/L,残糖浓度8.8g/L,并获得了A45的菌株的发酵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5.
灵芝胞外多糖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营养性因子对灵芝多糖深层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玉米粉、酒糟、酵母膏和麸皮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C/N比实验表明,较高的C/N比有利于胞外多糖的形成。进一步的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灵芝多糖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g/L)为∶酒糟80(含水量75%),葡萄糖10,玉米粉10,麸皮5.在25L发酵罐上灵芝发酵胞外多糖的最高产量是2.91g/L.  相似文献   

6.
早籼稻谷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摘要:在发酵液中添加钙、镁、锌离子可以提高淀粉出酒率,使发酵液中的残总糖明显下降。实验表明,利用早籼稻谷生料发酵生产酒精,最佳发酵温度为32℃,最佳pH为4,最佳发酵时间为120h,在最佳条件下发酵,酒分达到9.3%(v/v),残总糖为1.08%,淀粉出酒率为53.64%。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高产菌TZ—310的诱变选育及其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天津短杆菌T6-13为出发菌株,经Co60—γ射线、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复合诱变并经高温驯化,获得一株琥珀酸和生物素双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该菌株具有耐高糖、耐高谷氨酸(GA)、不分解利用GA及耐高温(38℃~45℃)的优点。当采用淀粉水解糖为碳源(初糖浓度160~180g/l)和生物素亚适量时,使用此菌株进行高温摇瓶发酵试验的GA产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是833~11574g.l和5206~6430%。当在工业规模水平上发酵时,该菌株平均GA产率和转化率分别是908g/l和564%,而单罐发酵的最大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98g/l和628%。  相似文献   

8.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普鲁兰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普鲁兰酶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在250mL的摇瓶中可达到4.5μmol/(min·mL)的普鲁兰酶酶活.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玉米支链淀粉2g/dL,蛋白胨2g/dL,牛肉膏1.5g/dL,NaCl0.5g/dL,MnSO42μmol/L.摇瓶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17%,温度37℃,摇瓶转速220r/min,pH6.0,发酵周期32h.通过2L容积的发酵罐批式发酵,酶活可稳定在3.3μmol/(min·mL)左右  相似文献   

9.
应用膜分离技术提高酒精发酵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亚东 《酿酒》1998,(6):26-28
目前,国内多数酒精厂仍采用传统的间歇式发酵工艺生产酒精。间歇式发酵的主要缺点是发酵效率(或发酵强度)不高,一般为(0.7~2.5)g酒精/(L.h),淀粉质原料酒精发酵强度更低。因此,间歇发酵需要大量的发酵罐,带来投资增大,成本提高等问题。根据影响酒...  相似文献   

10.
用SQH1、SQH2分别培养,混合使用,采用连续增殖培养酒母和连续循环发酵的方法,使玉米酒精发酵缩短至24小时,成醪酒分9.0%(v/v)以上,残糖0.15%以下,淀粉出酒率提高到54.2%。3年多的大生产运行,发酵醪质量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国内先进水平,经济效益显著(年综合效益230.8万元),社会效益十分明显。(车干)  相似文献   

11.
Modern designs of continuous and batch fermenters owe their origins to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ylindro-conical vessel, if designed to carry out fermentation and maturation above 3°C, appears the best choice of batch fermenter for most purposes. For quality reasons its height should be minimised consistent with retaining a sufficiently steep cone for yeast removal and adequate turbulence for effective temperature control. Radical changes in design are not anticipated in the near future. Development effort is likely to focus increasingly on automatic control of fermentation. This development in turn will redirect attention to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which was more or less abandoned ten years ago following failure of commercial systems which had acknowledged defects. These can be overcome in modified systems, at least one of which has been tested successfully on an experimental scale.  相似文献   

12.
金秋梨在黔东南州种植面积宽,产量大,为提供梨果原醋酿造生产技术,实施饮料型梨果醋深加工利用,有效解决梨果易腐烂及梨农卖梨难的现实,特利用金秋梨资源开展原醋酿造方式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液体发酵较半固态发酵速度快,相反,半固态发酵方式生成的乙酸量稍高。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小米为原料,接种酒曲和醋酸菌,采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小米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酿造工艺,结果表明,酒精发酵的最佳条件是选用米糠为辅料,酒曲接种比例(万家兴高产生料酒曲、安琪酿酒曲)为2∶1,总添加量1.5%,料醅水分含量为69%,入缸初始温度29 ℃;醋酸发酵的最佳条件是酿醋醋酸菌接种量为0.15%,料醅初始酒精度8.0%vol,入缸初始温度31 ℃。在此优化条件下,小米醋感官评分为87.6分,总酸含量为7.1 g/100 mL,小米香突出,酸味柔和,风味典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果醋发酵常用工艺进行概述,着重对液态发酵法中表面静态法与深层液态法生产果醋的工艺进行对比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今后进行工业化果醋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橄榄果醋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橄榄果为原料,经取汁、酒精发酵后,采用分段发酵法进行醋酸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初始酒精度、醋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橄榄果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酿制橄榄果醋最佳条件为初始酒精度14%vol、醋酸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d,可得产酸量为1.87%,澄亮透彻,醋味清香甘醇,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橄榄原果醋.  相似文献   

16.
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与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氧化酶是酶应用技术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酶,作为国家允许使用的酶制剂之一,它在食品、医药、饲料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简要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及两种菌种的葡萄糖氧化酶的发酵生产,对发酵工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自然发酵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铜峡、红寺堡及银川3个子产区自然和接种发酵的赤霞珠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并采用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子产区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酯类和醇类为主。银川产区挥发性化合物的总量在3个子产区中最高,自然酒精发酵和接种酒精发酵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39.05和453.90 mg/L,自然苹乳发酵和接种苹乳发酵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307.01和379.08 mg/L。青铜峡产区自然酒精发酵的葡萄酒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总量(312.8 mg/L)显著高于接种发酵(296.1 mg/L),自然苹乳发酵的葡萄酒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总量(215.78 mg/L)显著高于接种发酵(202.10 mg/L)。对3个子产区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的聚类分析发现,对葡萄酒中挥发性化合物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产区、发酵阶段和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8.
融合子生料发酵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的融合子AK-2(K氏酵母与黑曲霉原生质体融合)在高细胞密度发酵的前提下,对免蒸煮生料发酵的一些特性指标及抑菌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融合子AK-2进行高细胞密度生料发酵生产酒精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互助县生产的青稞为原料,应用液态发酵技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青稞醋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从而确定了青稞醋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青稞粉糖化后,采用初始pH为4.5,混合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8%、发酵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56h的条件进行酒精发酵;然后调整酒醪酒精度至6%,添加11%的醋酸菌,在摇床转速为180r/min和发酵温度为33℃的条件下,发酵10天。  相似文献   

20.
冰酒发酵会比普通葡萄酒面临更多发酵迟缓或发酵停滞的危险,进而影响冰酒发酵的正常进行和冰酒质量。文章综述了冰酒发酵迟滞的原因和引起冰酒主要成分变化的因素,指出冰葡萄汁成分和发酵工艺不当是造成冰酒发酵迟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