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砂岩为单层砂体或多层砂体以不同的方式叠置时,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有较大差别。基于砂岩储层精细评价的需要,文章对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盒8段进行砂体组合类型的划分与评价。以测井资料及岩心描述为基础,将砂体组合划分为两大类、16种不同的类型。建立了砂体组合的测井、地震响应模式,并对各种砂体组合类型的物性及含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厚度较大的单砂体物性及含气性一般优于复合砂体,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的物性及含气性较好。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心滩砂体物性中等-较差,向下到三角洲平原、前缘相带物性变好,且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分流河道叠置砂体物性最好。榆林地区山2段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单砂体及其复合砂体物性最好,分流河道单砂体及其叠置砂体物性较好。横穿沉积体系.由河道中心至河道侧翼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2.
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在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点砂坝是曲流河单砂体的基本成因单元,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可以控制点砂坝砂体发育的规模及形态,不同类型废弃河道内部的泥质沉积可以遮挡其两侧点砂坝,使其相互间呈不连通或弱连通状态。曲流河单砂体刻画的核心是对末期(废弃)河道的识别,以及确定河道与点砂坝间的组合配置关系。通过建立废弃河道的测井、地震识别标志,辅以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地下曲流河单砂体精细刻画,可为认识油藏提供精确的地质模型,从而有助于解决注采矛盾,并形成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摘要:惠民凹陷西南部临南洼陷沙三段浊积岩发育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以砂组为单元的储层预测容易漏掉地震特征不明显的砂体,难于实现浊积岩的整体预测。在遵循层序及砂组“等时性”和沉积等相“穿时性”对比原则基础上,由地质相、测井相和地震相建立了岩相的三元信息识别模式。通过层序、岩相和砂组单元的构造、厚度与储集体的地震属性研究,形成了岩相单元的浊积岩储层预测三步法:三级层序定古地貌,岩相定区带,砂组定储层。该方法在临南洼陷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了远砂坝与泥岩、远砂坝与浊积岩、河口坝与泥岩、河口坝与浊积岩4种三角洲前缘亚相与前三角洲亚相的接触模式;落实了多个前三角洲亚相的相构形,预测了洼陷带浊积岩有利发育区,为临南洼陷浊积岩油藏的整体评价和勘探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DND气田太2段障壁砂坝是水平井开发效果最好的层位。文中以该气田17井区为例,基于砂坝内部岩相及测井相差异,结合海平面升降情况,研究障壁砂坝的沉积演化。研究认为,17井区障壁砂坝沉积演化分为海平面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海平面上升,沉积物开始聚集并形成障壁砂坝雏形;海平面缓慢下降,障壁砂坝持续生长;海平面再次快速上升,砂坝被淹没。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演化,将17井区障壁砂坝按Ⅳ级层序垂向上分为3期砂体:Ⅰ期砂体在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Ⅱ期砂体在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发育程度高,是17井区障壁砂坝的主要储层;Ⅲ期砂体在海平面再次上升过程中形成。3期砂体由下至上呈现出砂坝的形成—生长—消亡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陆相曲流河油藏复杂的砂体分布特征及重建地下认识体系关键技术难点,在分析陆相盆地地层建造及曲流河储层形成基础上,通过建立并运用曲流河储集层层次细分方法,将吉林扶余油田白垩系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分为4个砂层组,21个小层。在小层划分基础上,以曲流河单砂体内部构型刻画为重点,通过综合运用岩心、密井网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点坝单砂体层次界面、岩相组合及空间展布与配置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剩余油成因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形成于弱水动力环境的杨大城子组曲流河油藏点坝单砂体受两级沉积界面控制,形成的侧积体数多在3~4个,侧积面夹角多在4°~7°,平面规模差异较大。孤立型、搭接型、叠加型和切叠型是储集层单砂体空间配置的主要方式。受点坝侧积泥岩等夹层及注采方式影响,剩余油多分布于点坝、孤立及切叠砂体中,构成了油藏实施二次开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盐间砂岩油藏储集层为砂体规模小、几何形态与叠置关系复杂、连续性差的透镜状砂体,另外盐-砂的组合关系使得砂泥岩地层与盐岩层在空间上形成错综复杂的"指状交叉带",加强了储层建模对储层内部结构描述的难度。以王场油田北区为例,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试井、取心及动态等资料,针对盐间砂岩油藏储层地质建模的难点,从构造模型、地层模型、单砂体单元结构模型、属性模型等方面,系统地介绍盐间砂岩油藏建模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部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8段(盒8段)为主力产气层,其储层内部构型是控制油气分布的关键地质因素。选取盆地东部与苏东地区具有相似物源体系与沉积环境的府谷天生桥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剖面砂体构型进行精细解剖能为苏东地区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有效信息。通过剖面实测、岩相分析、构型解剖、砂体规模精确测量等方法,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特征分析,对府谷天生桥剖面上古生界盒8段辫状河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剖面盒8段辫状河发育12种岩相类型;其储层内部可划分出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单砂体、落淤层及增生体、层系组、层系及纹层等6级构型界面;共识别出河道充填(CH)、纵向砂坝(LB)、斜列砂坝(DB)、横向砂坝(TB)、废弃河道(ACH)和越岸沉积(OF)6种储层构型单元,其中砂坝作为辫状河主要储层构型单元,纵向砂坝厚度介于2.5~5.8m,宽/厚比约为27.6~37.7;斜列砂坝厚度介于2.2~6 m,宽/厚比约为34.8~42.1;横向砂坝厚度介于1.5~3.6 m,宽/厚比约为47.0~61.8。在对不同构型单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空间叠置样式,建立了府谷盒8段辫状河复合砂体三维的构型模式,研究成果为苏东地区盒8段气藏精细描述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直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时,往往由于井间对比的不确定性,导致对砂体规模的认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水平井对储层砂体横向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是常规直井难以达到的。因为水平井可以揭示砂体横向变化,从而为我们在砂体定量表征、岩相单元划分等定量化地质研究方面提供帮助。针对研究区辫状河储层特点,结合直井岩心、直井与水平井的测井信息,首先确定出4类岩相单元,进行直井与水平井岩相单元划分;然后结合直井与水平井信息,进行砂体定量研究,确定了心滩和辫状河道砂体的形态及发育规模,进而建立了心滩长宽比、心滩与河道宽度比、夹层与心滩宽度比等定量关系;随后以水平井钻遇砂体信息为约束,进行储层地震波阻抗反演;最后结合砂体定量表征与波阻抗反演结果,进行岩相单元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平井信息可以精细刻画储层内部岩相分布特征,提高储层砂体定量研究与内部非均质性描述的精度;水平井段信息增加了参与地震储层反演的样点数量,从而减小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可以明显提高储层内部地震反演精度和可靠性,并可以提供更为可靠的储层岩相模型。  相似文献   

9.
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应用干小尺度构型单元研究,提出了一套采用长短窗长两次处理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并综合运用处理结果识别不同层次储集层构型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构型研究中地层倾角测井的处理方法与参数要求,确定塔里木盆地HD4油田东河砂岩相关对比法地层倾角处理参数为:0.2 m窗长,0.02 m步长,35°探索角.以处理成果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东河砂岩段储集层构型,将东河砂岩滨岸沉积砂体划分为4类四级构型,12类三级构型及24种岩相单元,并详细分析了储集层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的地层倾角测井响应特征.岩相单元在倾角处理成果图上表现为单一矢量模式或模式组合,三级构型单元对应于一系列不同矢量模式的组合,构型界面表现为不同矢量模式的分界面.构型研究成果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并为油藏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东营凹陷王73井区的沙四段地层中,发育有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沉积。根据岩心特征、滩坝单砂体的平面展布、平面单砂体不同位置的垂向粒度变化,将本区沙四段与滩坝有关的沉积微相划分为滩坝主体、滩坝后缘、滩坝前缘、坝后湖湾、滨湖沉积等。研究区沙四段的滨浅湖沉积在垂向上发育较为对称的高频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这些滩坝砂体主要沉积在湖平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相对稳定期,可根据滩坝后缘与滩坝前缘的垂向沉积序列和组合来判断滩坝主体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11.
对于研究非平稳信号而言,传统的傅里叶变换已不能满足需求。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已成为信号分析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以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反射界面反射实验中得到的非平稳信号为研究对象,采用HHT方法对信号进行分析。对信号进行经验模式分解(EMD)和希尔伯特变换(HT)两个步骤。根据EMD分解得到的IMF分量具有从高到低不同频率和不等带宽的特点,对信号进行重构,提高信噪比,大大提高实验中测量P波速度的精度。对信号进行三瞬参数分析,揭示了实际应用中三瞬参数对地质构造识别的优势。HHT方法适用于分析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大量非平稳信号,可将复杂的信号直接分离成从高频到低频的若干阶固有模态函数。这一方法体系从根本上摆脱了傅里叶变换理论的束缚,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东部地区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从构造裂缝产生的应力驱动因素出发,采用构造应力场正反演的思路对松辽盆地东部地区火山岩储层裂缝的密度、方位与开启性三项特征参数进行预测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开启性是相对最好的有效储层预测参数。预测结果符合火山岩裂缝发育规律并得到实际资料验证,构造应力场正反演方法可以为有效火山岩储层的预测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石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中,分子筛合成、改性和催化剂成型过程中分别产生废水包括分子筛母液、分子筛洗涤废水、离子交换废水、离子交换洗涤废水、喷雾干燥和焙烧尾气洗涤水,水平真空带式过滤机逆流洗涤和逆流离子交换、分子筛母液制备硅铝胶、热泵闪蒸汽提氨等技术减少废水排放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物料消耗,但是喷雾干燥等尾气洗涤水等还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低氨氮废水的处理仍然存在问题,未来仍需通过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硅利用率和氨的循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地震属性分析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在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BN44地区目的层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出对含油气敏感的属性,结合地震、地质资料分析了对含油气敏感的地震属性,预测出有利的含油气储层,最后应用神经网络法对储层的含油气进行定量预测。应用结果表明,优选出对油气响应敏感的地震属性对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氧化镐氧量计的发展、测量原理以及在锅炉优化燃烧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氧化镐氧量计在130t/h煤粉锅炉优化燃烧应用的实现过程和方法,氧体积分数是锅炉优化燃烧控制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锅炉燃烧控制的依据,氧体积分数测量的可靠性直接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对经济、环保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层序分级混乱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层序分级混乱是制约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层序分级混乱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学者对层序发育主控因素的理解不同, 对层序界面的把握有别, 混淆了旋回性和阶段性。该文提出了在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应用中克服层序级别混乱问题的对策, 从油气勘探开发的实用性出发, 提出3 个层次、六级层序、兼顾旋回性和阶段性的分级方案, 以三级层序作为标准层序, 将其按一定原则可组合成一、二级层序, 按一定原则可细分为四、五、六级层序。三级层序划分的唯一标准就是以不整合面为界, 内部没有明显的不整合面, 并可根据首次水进面和最大水进面划分出多个体系域。四级层序就是体系域, 不具有旋回性。按地震资料可分辨性将三级层序分为A、B 两类。3 个层次大体上与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区带评价与目标预测、油藏描述与滚动勘探开发3 个大的勘探阶段相对应。四级层序在沉积相编图和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有利区带预测中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