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主要研究了颚式和反击式两种破碎方式所得的石屑对混凝土抗盐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屑取代率的增大,混凝土抗盐冻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60%时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最好,鄂式破碎石屑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优于反击式破碎石屑混凝土;石屑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影响显著,石粉的最佳含量为7.5%.  相似文献   

2.
对比研究了石屑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强度、收缩及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符合GB/T14684-2001《键筑用砂》标准要求的石屑配置的混凝土,其和易性好、强度高、抗渗、抗冻性有显著改善,且收缩、碳化和钢筋锈蚀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花岗岩石粉、粉煤灰、石屑石粉单掺(10%、20%、30%),以及双掺对混凝土收缩抗裂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岗岩石粉、石屑石粉掺量20%、粉煤灰掺量30%为最优掺量,花岗岩石粉与粉煤灰、石屑石粉与粉煤灰均按1:2双掺最优。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颚式和反击式两种破碎方式所得的石屑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屑取代率的增大,混凝土抗渗性能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鄂式破碎石屑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优于反击式破碎石屑混凝土;石粉含量7.5%~10%时,鄂式破碎石屑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最好,其电通量较普通砂混凝土降低10%~2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石粉含量对预制沉管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粉含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下降、黏聚性提高、流动性降低;石粉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填充作用,当石粉含量在10%左右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较好;石粉含量过大会导致混凝土塑性开裂敏感性提高,但在合适养护条件下,机制砂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随石粉含量和龄期增加而上升,石粉含量为10%时,混凝土的60 d干燥收缩率为311×10^(-6);石粉对引气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不显著,但随石粉含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研究,探讨了石粉含量对C40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与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以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石粉含量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石粉含量不超过10%时,可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提高强度,同时混凝土开裂敏感性下降,裂缝细而短,开裂总面积小。当石粉含量超过15%后,混凝土工作性能劣化明显,强度下降,且开裂时间显著缩短,裂缝宽度加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石粉含量对中低强度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组不同石粉含量的C35机制砂混凝土,并进行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微观结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以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劈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过量的石粉会增加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且对混凝土强度不利;建议在配制此类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控制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8.
按ASTM C1202测试了粉煤灰、矿渣、硅灰等掺合料以及石粉和石屑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可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尤其粉煤灰和硅灰复掺能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石粉掺量的增大,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先增强后减弱,表明适量的石粉能在不影响强度的情况下,显著改善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石粉的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5%;石屑取代率增加虽然能改善混凝土的强度,但过量的石屑会降低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表明,石屑取代率不宜超过20%。  相似文献   

9.
王飞飞  路永华  曹力强  叶武平 《混凝土》2020,(5):111-115,125
为综合提高利用工业废弃物,利用铁尾矿、粉煤灰、珍珠岩等研制出一种节能利废型混凝土复合砌块。按照GB/T 50081—20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JG/T 266—2011《泡沫混凝土》的标准进行了大量不同掺量下水泥、粉煤灰、铁尾矿及外加剂等对混凝土宏观力学试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砌块的最优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珍珠岩∶粉煤灰∶铁尾矿∶减水剂∶水=1∶1.46∶1.92∶0.14∶0.18∶0.16∶0.02∶0.53,并对砌块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热工性能的研究,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JG/T 407—2013《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周敏 《福建建材》2014,(2):22-23
根据《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进行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个分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抗折试验中重复性试验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1.
标准专利     
发布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082-2009,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原《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研究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C45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从试验方案设计出发,人工砂石粉掺量分别为3%、5%、7%、10%和13%等5种,分别按照规范要求制作了标准试件,并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弹性模量试验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人工砂石粉含量的不断增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先变大后变小,最佳石粉含量为7%时,相关力学性能指标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以及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抗压、抗折强度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石粉含量对超声波速和动弹性模量变化趋势与强度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抗冻性能先增加后减小;UHPC的最优石粉含量为3%~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低标号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标号混凝土中,机制砂石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超过一定范围后,石粉含量的增加会使工作性能变差;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超过一定范围,石粉含量的增加会使力学性能变差。综合各项指标,在本研究范围内,石粉的最适合掺量为10%-13%。  相似文献   

15.
石粉与粉煤灰对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国家标准GB/T 14684—2001《建筑用砂》关于配制C60以上混凝土所用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值3%(质量分数,下同)的规定,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3.5%,7.0%,10.5%,14.0%)与不同粉煤灰掺量(0,11.3%,17.0%)对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率、氯离子扩散系数和抗冻性的影响,以及石粉作掺和料对C6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在采用机制砂配制C60高性能混凝土时,机制砂中石粉的含量可以放宽到10.5%,机制砂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掺用可以不考虑机制砂石粉含量的高低,且机制砂中的一部分石粉可作为掺和料使用,其替代量大致为水泥用量的11.3%.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细集料的主要来源天然砂被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是解决途径之一。石粉是机制砂生产中的副产品,适量的石粉可改善混凝土级配,但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强度离散性增大等问题,因此,《建设用砂》(GB/T 14684)中规定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不高于10%,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是实际工程中较难控制的问题。文章研究了硫酸钙晶须(CSW,5kg/m3)对机制砂混凝土中石粉的改性作用:设计了在不同石粉含量(10%、15%、20%)下掺入硫酸钙晶须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并采用聚丙烯纤维(PPF,1kg/m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未掺入纤维时,10%石粉含量的试件组力学性能高于15%和20%石粉含量的试件组;掺入CSW与PPF后,15%石粉含量的试件组力学性能最优,且CSW的改性作用较PPF明显。在试验基础上,基于可压缩堆积理论,考虑CSW的改性作用,建立了CSW改性高石粉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7.
闫小虎  杨华全  石妍 《混凝土》2011,(11):67-69
通过研究细骨料中不同石粉掺量在对碾压和常态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石粉的最优掺量,并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碾压混凝土中石粉最优掺量为16.0%~18.0%,常态混凝土用砂石粉含量不宜超过14.0%,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水泥+矿渣微粉+石粉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可行性,采用砂浆进行了不同掺量矿渣微粉和石粉代替水泥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石粉含量的石屑砂浆中,随着矿粉掺量增加,砂浆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28 d砂浆强度不降低的角度考虑,矿粉最大掺量为50%。在水泥+30%(或50%)矿粉的胶凝材料体系中,以适量石粉取代部分水泥对砂浆28 d强度影响不大,石粉取代量以7%左右为宜。对于高石粉含量花岗岩石屑,可采用水泥+矿粉+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利用石屑中的部分石粉取代水泥,为解决高石粉含量石屑配制混凝土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达到降低混凝土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芯样圆柱体试件抗折强度与标准棱柱体试件抗折强度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它们的转换关系。基于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推荐了一种以芯样抗折强度反映棱柱体抗折强度的方法,为检测工程实体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建设部制定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以替代原GBJ81-1985《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新标准已于2003年6月1日起执行。现将新标准中新规定的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